A.治疗好转的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B.治愈人数/治疗的总例数×100%C.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5年的总病例数×100%D.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E.(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100%效果指数

A.治疗好转的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
B.治愈人数/治疗的总例数×100%
C.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5年的总病例数×100%
D.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
E.(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100%

效果指数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罹患率可表示为A.(观察期内的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B.(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C.(一年内的新病例数÷同年暴露人口数)×100%D.(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E.(观察期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

根据材料回答 52~53 题:A.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5年的总病例数×100%B.对照组的死亡(发病)率÷实验组的死亡(发病)率×100%C.[对照组的死亡(发病)率-实验组的死亡(发病)率]÷对照组的死亡(发病)率×100%D.治疗好转的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E.治愈人数÷治疗的总例数×100%第 52 题 效果指数为

随诊疾病期内死亡率计算方法是A、期内死亡率=经治疗期内死亡例数/期内实际随诊例数×100%B、期内死亡率=经治疗期内死亡例数/期内应随诊例数×100%C、期内死亡率=经治疗期内死亡例数/期内失访随诊患者例数×100%D、期内死亡率=经治疗期内死亡例数/实际住院患者例数×100%E、以上均不对

根据以下答案,回答题A.治疗好转的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B.治愈人数/治疗的总例数X100%C.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5年的总病例数X100%D.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E.(对照组发病率一实验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100%治愈率( )。查看材料

5年生存率A.治疗好转的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B.治愈人数/治疗的总例数×100%C.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5年的总病例数×100%D.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E.(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100%

保护率A.治疗好转的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B.治愈人数/治疗的总例数×100%C.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5年的总病例数×100%D.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E.(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100%

若某病传统治疗用药(A药)效果较差,平均治疗好转率仅为50%,今研制了新药(B药)希望其提高疗效。若欲使其平均好转率为70%,需观察例数为η1;使其平均好转率为80%,需观察例数为η2:,鼬A. η1η2B.η1=η2C.η1η2D.A、B、C均会出现E.以上都不正确

两个率比较时,什么情况下只能用确切概率法A.出现实际数<1的格子且样本总例数≥40B.样本总例数≥40C.出现理论数>1的格子D.出现理论数<1的格子或样本总例数<40E.出现理论数>1的格子且样本总例数≥40

发病率可以表示为A.(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数)×100%B.(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数)×100%C.(观察期内的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数)×100%D.(观察期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数)×100%E.(观察期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随诊率的计算方法是A.随诊率=(期内应随诊例数一失访例数)/期内应随诊例数×100%B.随诊率=(期内应发信次数一未回信次数)/期内应发信次数×100%C.随诊率=(期内随诊例数一失访例数)/住院病人数×100%D.随诊率=(期内应随诊例数一失访例数)/住院病人数×100%E.随诊率=(期内应发信次数一未回信次数)/住院病人数×100%

()是指进行某种治疗后,进入疾病临床消失期的病例数占总治疗例数的百分比。 A、病死率B、治愈率C、缓解率D、复发率E、总体生存率

假阳性率的计算公式为A.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B.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C.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D.假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E.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

假阴性率的计算公式为A.假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B.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C.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D.(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E.(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

用以评价产科工作质量的产后出血率,正确的计算方法是A、产后出血例数/期内产妇数×100%B、产后出血例数/产前孕妇检查人数×100%C、产后出血例数/期内孕妇人数×100%D、产后出血例数/年内孕妇人数×100%E、产后出血例数/年内产妇人数×100%

疫苗保护率A.治疗有效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B.治愈人数/治疗人数×100%C.X年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X年的病例数×100%D.[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对照组发病(死亡)率×100%E.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100%

疫苗效果指数A.治疗有效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B.治愈人数/治疗人数×100%C.X年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X年的病例数×100%D.[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对照组发病(死亡)率×100%E.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100%

A.治愈人数÷治疗的总例数×100%B.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5年的总病例数×100%C.治疗好转的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D.对照组的死亡(发病)率÷实验组的死亡(发病)率×100%E.[对照组的死亡(发病)率-实验组的死亡(发病)率]÷对照组的死亡(发病)率×100%保护率为

罹患率的计算公式是A.(观察期间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B.(一年内新发病例数/同年暴露人口数)×100%C.(观察期间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D.(观察期间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E.(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5年生存率()A、治疗好转的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B、治愈人数/治疗的总例数×100%C、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5年的总病例数×100%D、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E、(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100%

疫苗效果指数()A、治疗有效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B、治愈人数/治疗人数×100%C、X年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X年的病例数×100%D、[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对照组发病(死亡)率×100%E、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100%

单选题疫苗保护率()A治疗有效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B治愈人数/治疗人数×100%CX年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X年的病例数×100%D[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对照组发病(死亡)率×100%E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100%

单选题治疗有效例数占治疗的总例数的百分比是A 生存率B 发病率C 有效率D 保护率E 效果指数

单选题效果指数为A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5年的总病例数×100%B对照组的死亡(发病)率÷实验组的死亡(发病)率×100%C[对照组的死亡(发病)率-实验组的死亡(发病)率]÷对照组的死亡(发病)率×100%D治疗好转的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E治愈人数÷治疗的总例数×100%

单选题保护率为A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5年的总病例数×100%B对照组的死亡(发病)率÷实验组的死亡(发病)率×100%C[对照组的死亡(发病)率-实验组的死亡(发病)率]÷对照组的死亡(发病)率×100%D治疗好转的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E治愈人数÷治疗的总例数×100%

单选题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要求,“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的计算公式是()A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B及时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C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发生传染病病例数×100%D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E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发生传染病病例数×100%

单选题若某病传统治疗用药(A药)效果较差,平均治疗好转率仅为50%,今研制了新药(B药)希望其提高疗效。若欲使其平均好转率为70%,需观察例数为n,使其平均好转率为80%,需观察例数为n,则()。An>nBn=nCn<nDA、B、C均会出现E以上都不正确

单选题随诊疾病期内死亡率计算方法是()A期内死亡率=经治疗期内死亡例数/期内实际随诊例数×100%B期内死亡率=经治疗期内死亡例数/期内应随诊例数×100%C期内死亡率=经治疗期内死亡例数/期内失访随诊患者例数×100%D期内死亡率=经治疗期内死亡例数/实际住院患者例数×100%E以上均不对

单选题5年生存率()A治疗好转的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B治愈人数/治疗的总例数×100%C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5年的总病例数×100%D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E(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