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面板纵、横向自由边边缘下的基础,当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时,宜在板边缘加设补强钢筋,关于补强钢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一般选用2根直径12~16mm螺纹钢筋B.布置在板的上部,距板顶应不小于5cmC.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应不小于5cmD.距板边一般为10cmE.钢筋间距一般为10cm

混凝土面板纵、横向自由边边缘下的基础,当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时,宜在板边缘加设补强钢筋,关于补强钢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一般选用2根直径12~16mm螺纹钢筋
B.布置在板的上部,距板顶应不小于5cm
C.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应不小于5cm
D.距板边一般为10cm
E.钢筋间距一般为10cm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混凝土面板纵、横向自由边边缘下的基础,当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时,宜在板边缘加设补强钢筋,角隅处加设发针形钢筋或钢筋网。混凝土面板边缘部分的补强,一般选用2根直径12~16mm螺纹钢筋,布置在板的下部,距底板一般为板厚的1/4,并应不小于5cm,间距一般为10cm,钢筋两端应向上弯起。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应不小于5cm。混凝土板的角隅补强,可选用2根直径12~16mm螺纹钢筋,布置在板的上部,距板顶应不小于5cm,距板边一般为10cm。板角小于90°时,亦可采用双层直径为6mm的钢筋网补强,布置在板的上、下部,距板顶和板底5~10cm为宜。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5cm。

相关考题:

下列设计无规定时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有()。A.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B.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其管道直径的1/2C.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D.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E.垫块应布置成矩形,并与钢筋绑扎牢固

以下关于钢筋混凝土柱构造要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纵向钢筋沿周边布置B.纵向钢筋净距不小于50mmC.箍筋应形成封闭D.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

关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细部构造说法正确的有( )。A.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在内墙上的搁置长度一般不小于100mmB.安装前应先在墙上铺设水泥砂浆,厚度不小于5mmC.板安装后板端缝内须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灌缝D.为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可用钢筋将板与墙.板之板间进行拉结E.空心板靠墙一侧的纵向边应靠墙布置,并用细石混凝土将板与墙之间的缝隙灌实

关于一般环境条件下建筑结构混凝土板构造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A、屋面板厚度一般不小于60mmB、楼板厚度一般不小于80mmC、楼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D、楼板受力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

关于梁、板钢筋绑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梁的高度较小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B.梁的高度较大时,梁的钢筋宜架空在梁模板顶上绑扎C.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D.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保证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最小值1Omm

关于一般环境条件下建筑结构混凝土板构造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屋面板厚度一般不小于60mmB.楼板厚度一般不小于80mmC.楼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D.楼板受力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

关于一般环境条件下建筑结构混凝土板构造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5 年真题)A.屋面板厚度一般不小于60mmB.楼板厚度一般不小于80mmC.楼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D.楼板受力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

关于一般环境条件下建筑结构混凝土板构造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屋面板厚度一般不小于60mm B、楼板厚度一般不小于80mm C、楼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 D、楼板受力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筏型基础常用于高层建筑中B.筏型基础的钢筋间距宜为120mmC.筏型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5D.梁板式筏型基础纵横方向的底部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1%E.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000mm时,宜在板厚中间部位设置双向钢筋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连续梁采用弯矩调幅法设计时,为保证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要求截面受压区高度系数ζ≤0.35B.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1/3C.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D.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混凝土梁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小于250mm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

下列关于混凝土保护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B.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C.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D.一般来说,板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大于相同使用环境、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时梁的保护层厚度

关于混凝土保护层说法错误的是()。A、保护层是指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外边缘的最小距离B、作用为了防止钢筋锈蚀C、保护层厚度一般为固定值,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种类无关D、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同时也不宜小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1.25倍

《规范》规定对嵌固在承重砖墙内的现浇板,在板的上部应配置构造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A、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6mm的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为单向板的跨度或双向板的短边跨度)B、对两边均嵌固在墙内的板角部分,应双向配置上述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于C、沿受力方向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包括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D、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少

关于钢筋说法正确的有()A、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B、钢筋代换原则有等强度代换和等面积代换;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代换原则为:代换前后面积相C、梁的斜截面破坏有:斜压、斜拉和剪压三种破坏形式,其中适筋梁是剪压破坏D、双向板跨中钢筋放置:短向钢筋放在长向钢筋的下面;单向板钢筋放置:受力钢筋布置短向;分布筋长向布置;板、次梁、主梁钢筋:板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E、独立柱基础为双向钢筋时,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上面F、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G、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H、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一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板的边缘与钢筋间的净距(保护层)应不小于()m;设置钢筋网时,上下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m。

为了弥补等厚式水泥混凝土板边及板角强度不足,常在车行道的边缘设置边缘钢筋,每块板的四角加设角隅钢筋。

对实心的行车道板厚度应不小于10CM的要求是为了()。A、方便模板的制作;B、方便钢筋的布置;C、保证板的刚度;D、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板的上层钢筋应使用马凳或钢筋架作支架,马凳及钢筋架的直径均不小于φ10。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不超过()mm。

关于钢筋混凝土路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筋混凝土路面是指板内配置有纵横向钢筋(或钢丝)网的混凝土路面B、设置钢筋网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板的抗弯强度C、钢筋混凝土面层所需的厚度小于素(无筋)混凝土面层厚度D、为使板内应力尽可能分散,宜采用大直径钢筋

多选题关于通涵顶水泥砼路面补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通涵顶面与路面同高采用桥梁处理方法;B通涵构造物距面板底小于30cm,采用双层钢筋网补强;C通涵构造物距面板底大于80cm,可不用补强;D补强钢筋宜采用II级钢筋。

填空题板的边缘与钢筋间的净距(保护层)应不小于()m;设置钢筋网时,上下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m。

单选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连续梁采用弯矩调幅法设计时,为保证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要求截面受压区高度系数ζ≤0.35B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1/3C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D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混凝土梁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小于250mm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

多选题下列关于板式楼板,说法正确的是()。A板式楼板分为单向板、双向板和悬挑板B单向板的厚度一般为跨度的1/30~1/25,且厚度不小于100mmC单向板按双向配置受力钢筋D悬挑板的主要受力钢筋布置在板的下方,分布钢筋布置在主要受力筋的上方E悬挑板的板厚为挑长的1/35,且根部厚度不小于80mm

单选题关于钢筋混凝土路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筋混凝土路面是指板内配置有纵横向钢筋(或钢丝)网的混凝土路面B设置钢筋网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板的抗弯强度C钢筋混凝土面层所需的厚度小于素(无筋)混凝土面层厚度D为使板内应力尽可能分散,宜采用大直径钢筋

单选题板钢筋:X∝Y:A8/12@200中A8/12@200表示()。A板厚为200mmB板钢筋直径12的间距为200C板钢筋直径8的间距为200D板钢筋直径8和直径12的间距为200

单选题对实心的行车道板厚度应不小于10CM的要求是为了()。A方便模板的制作;B方便钢筋的布置;C保证板的刚度;D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填空题板的上层钢筋应使用马凳或钢筋架作支架,马凳及钢筋架的直径均不小于φ10。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不超过()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