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 46 岁,右耳有圆形肿物 3 年,直径 1cm,肿物表面可见一小黑点,基底活动,曾有红肿史,应诊断为:A.淋巴结炎B.血管瘤C.皮脂腺囊肿D.皮样囊肿

男 46 岁,右耳有圆形肿物 3 年,直径 1cm,肿物表面可见一小黑点,基底活动,曾有红肿史,
应诊断为:
A.淋巴结炎
B.血管瘤
C.皮脂腺囊肿
D.皮样囊肿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女性,25岁。发现右背部肿物2年,无疼痛。查体:背部皮下圆形肿物直径2.5cm,质软,界限清楚,稍隆起于皮表,与表皮紧密粘连,中央部位可见有一粉刺样小黑点。诊断考虑为A、脂肪瘤B、纤维瘤C、皮脂腺囊肿D、混合瘤E、淋巴瘤

男性,45岁,发现左背部一直径1cm圆形肿物1年,近日肿物局部红肿、疼痛,增大至2.5cm,与皮肤有粘连,基底活动,压痛(+),有波动感,肿物表面的皮肤有一黑点状物与肿物相连。最可能的诊断为A、脂肪瘤感染B、血管瘤感染C、表皮样囊肿感染D、皮脂腺囊肿感染E、色素痣感染首选的治疗是A、热敷B、切开引流C、肿物切除D、全身应用抗生素E、局部外用抗生素

(68~69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45岁。发现右背部肿物1 年,明显增大伴局部红肿、疼痛半个月。查体:右背部见一5cm肿块,与皮肤粘连,基底活动,压痛(+),触之有波动感,肿物表面的皮肤有一黑点状物与肿物相连。 68.此肿物最符合的诊断为A.痛性脂肪瘤感染B.毛细血管瘤感染C.皮样囊肿感染D.皮脂腺囊肿感染E.纤维瘤感染

患者,男,53岁。前胸区局部红肿热痛感染表现,无波动。体温37.4℃,红肿区中央可见一小黑点,挤压后有豆腐渣样物溢出,并有臭味。血常规:WBC12.0×10/L。现应采取什么样的治疗A.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B.切开引流C.切除肿物D.将感染区及肿物一并切除E.局部碘酒消毒

患者,男性,23岁,发现后背部肿物1年,近来肿物明显增大,伴疼痛,查后背部直径3cm大小肿物,表面红肿,有压痛,波动感明显,其表面有一小黑点。与表皮有粘连。考虑诊断为( )A、皮样囊肿B、交界痣恶变C、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D、脂肪瘤E、表皮样囊肿

男,53岁,前胸区局部红肿热痛感染表现,无波动,体温37.4℃,红肿区中央可见一小黑点,挤压后有豆腐渣样物溢出,并有臭味。血常规:WBC12.0×109/L现应采取什么样的治疗()。A、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B、切开引流C、切除肿物D、将感染区及肿物一并切除E、局部碘酒消毒

女性,25岁,发现后背肿物2年,近1周来肿物明显增大,伴疼痛,查后背部直径3cm大小肿物,表面红肿,有压痛,波动感阳性,与表皮有粘连。考虑诊断为()。A、皮肤疖肿B、交界痣恶变C、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D、脂肪瘤E、皮肤癌

男性,45岁,发现左背部一直径1cm圆形肿物1年,近日肿物局部红肿、疼痛,增大至2.5cm,与皮肤有粘连,基底活动,压痛(+),有波动感,肿物表面的皮肤有一黑点状物与肿物相连。最可能的诊断为()。A、脂肪瘤感染B、血管瘤感染C、表皮样囊肿感染D、皮脂腺囊肿感染E、色素痣感染

男性,45岁,发现左背部一直径1cm圆形肿物1年,近日肿物局部红肿、疼痛,增大至2.5cm,与皮肤有粘连,基底活动,压痛(+),有波动感,肿物表面的皮肤有一黑点状物与肿物相连。首选的治疗是()。A、热敷B、切开引流C、肿物切除D、全身应用抗生素E、局部外用抗生素

患者,男性,23岁,发现后背部肿物1年,近来肿物明显增大,伴疼痛,查后背部直径3cm大小肿物,表面红肿,有压痛,波动感明显,其表面有一小黑点。与表皮有粘连。下一步处理为( )A、扩大切除肿物B、口服消炎药物C、切开引流D、放射治疗E、先抗感染,症状控制后手术切除

男,46岁。大便带血1年,色鲜红,呈滴状,便秘或饮酒后便血更甚。检查:肛门外观有皮赘。诊断首先考虑内痔检查时内痔的表现特征是()A、齿线部可见白色肿物,有蒂或无蒂,肿物表面为皮肤组织B、肛窦、肛乳头充血和红肿C、分叶状,形似菜花D、黄豆大小突起,蒂长色红E、突出于镜内的暗红色肿物,光滑,有时扩张迂曲血管清晰可见

女性,25岁。发现背部肿物2年,肿物明显增大,伴疼痛1周。查体:背部右侧可见一直径为3cm大小包块,与表皮有粘连,表面红肿,皮温增高,压痛明显,有波动感。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扩大切除肿物B、口服抗生素C、切开引流D、局部理疗E、先抗感染,消炎后手术切除

患者男性,颈部见一直径3cm左右肿物,质柔软。若肿物呈球状囊肿,基底可动,表面与皮肤粘连,中间有一黑点,可诊为()A、脂肪瘤B、皮脂腺囊肿C、神经纤维瘤D、静脉曲张E、皮肤血管瘤

患者女,50岁,右耳下肿物3年,无痛性生长。检查见右耳下一结节状肿物,活动,肉眼观察肿物有薄层包膜,不完整,切面实性,镜下见肿瘤细胞圆形,核小偏位,胞浆内含嗜碱性颗粒。首先应考虑为()A、腺淋巴瘤B、腺泡细胞癌C、腺样囊性癌D、多形性腺瘤E、嗜酸性腺瘤

男性,45岁,左面部一直径1cm圆形肿物,有时疼痛,肿物与皮肤有粘连,基底活动,无压痛,不硬,肿物上覆之皮肤有一黑点状物与肿物相连,诊断为()A、脂肪瘤B、血管瘤C、表皮样囊肿D、皮脂腺囊肿E、痣

女,25岁。发现后背部肿物2年,肿物明显增大,伴疼痛1周。查体:背部右侧可见一直径3cm大小肿物,与表皮有粘连,表面红肿,皮温增高,压痛明显,有波动感。下一步处理为()A、扩大切除肿物B、口服消炎药物C、切开引流D、放射治疗E、先抗感染,消炎后手术切除

女,25岁。发现后背部肿物2年,肿物明显增大,伴疼痛1周。查体:背部右侧可见一直径3cm大小肿物,与表皮有粘连,表面红肿,皮温增高,压痛明显,有波动感。诊断考虑为()A、皮肤疖肿B、血管瘤C、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D、脂肪瘤E、囊状淋巴管瘤

女性,25岁,发现后背肿物2年,近1周来肿物明显增大,伴疼痛,查后背部直径3cm大小肿物,表面红肿,有压痛,波动感阳性,与表皮有粘连。下一步处理为()。A、扩大切除肿物B、口服消炎药物C、切开引流D、放射治疗E、先抗感染,消炎后手术切除

单选题男性,45岁,发现左背部一直径1cm圆形肿物1年,近日肿物局部红肿、疼痛,增大至2.5cm,与皮肤有粘连,基底活动,压痛(+),有波动感,肿物表面的皮肤有一黑点状物与肿物相连。最可能的诊断为()。A脂肪瘤感染B血管瘤感染C表皮样囊肿感染D皮脂腺囊肿感染E色素痣感染

单选题男性,45岁,左面部一直径1cm圆形肿物,有时疼痛,肿物与皮肤有粘连,基底活动,无压痛,不硬,肿物上覆之皮肤有一黑点状物与肿物相连,诊断为()A脂肪瘤B血管瘤C表皮样囊肿D皮脂腺囊肿E痣

单选题男,26岁,右颈部生长一直径1cm圆形肿物3年,有时疼痛,肿物与皮肤粘连,基底活动,无压痛,不硬,肿物覆盖的皮肤有一黑色点状物与之相连()。A脂肪瘤B血管瘤C皮脂腺囊肿D皮样囊肿E表皮样囊肿

单选题女性,27岁。发现后背部肿物2年,肿物明显增大,伴疼痛1周。查体:背部右侧可见一直径3cm大小肿物,与表皮有粘连,表面红肿,皮温增高,压痛明显,有波动感。诊断考虑为()。A皮肤疖肿B血管瘤C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D脂肪瘤E囊状淋巴管瘤

单选题患者,男性,23岁,发现后背部肿物1年,近来肿物明显增大,伴疼痛,查后背部直径3cm大小肿物,表面红肿,有压痛,波动感明显,其表面有一小黑点。与表皮有粘连。下一步处理为( )A扩大切除肿物B口服消炎药物C切开引流D放射治疗E先抗感染,症状控制后手术切除

单选题患者,男性,23岁,发现后背部肿物1年,近来肿物明显增大,伴疼痛,查后背部直径3cm大小肿物,表面红肿,有压痛,波动感明显,其表面有一小黑点。与表皮有粘连。考虑诊断为( )A皮样囊肿B交界痣恶变C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D脂肪瘤E表皮样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