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 某高速公路工程于2009年取得环评批复,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建成通车试营运。路线全长160k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设互通立交6处,特大桥1座,大中小桥若干;服务区4处,收费站6处,养护工区2处。试营运期日平均交通量约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交通量的68%,建设单位委托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评文件载明:路线在Q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某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实验区内路段长限制在5km之内;实验区内全路段应采取隔声和阻光措施;沿线有声环境敏感点13处(居民点12处和S学校),S学校建筑物为平房,与路肩水平距离30m,应在路肩设置长度不少于180m的声屏障;养护工区、收费站、服务区污水均应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 初步调查表明:工程路线略有调整,实际穿越Q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路段长度为4.5km,全路段建有声屏障(非透明)或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设施;沿线声环境敏感点11处,相比环评阶段减少2处居民点;S学校建筑物与路肩实际水平距离40m,高差未变,周边地形开阔,路肩处建有长度为180m的直立型声屏障;服务区等附属设施均建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水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设计。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对于Q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为确定声屏障对S学校的降噪量,应如何布设监测点位? 按初步调查结果,污水处理系统能否通过环保验收?说明理由。
第一题 某高速公路工程于2009年取得环评批复,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建成通车试营运。路线全长160k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设互通立交6处,特大桥1座,大中小桥若干;服务区4处,收费站6处,养护工区2处。试营运期日平均交通量约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交通量的68%,建设单位委托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评文件载明:路线在Q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某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实验区内路段长限制在5km之内;实验区内全路段应采取隔声和阻光措施;沿线有声环境敏感点13处(居民点12处和S学校),S学校建筑物为平房,与路肩水平距离30m,应在路肩设置长度不少于180m的声屏障;养护工区、收费站、服务区污水均应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
初步调查表明:工程路线略有调整,实际穿越Q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路段长度为4.5km,全路段建有声屏障(非透明)或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设施;沿线声环境敏感点11处,相比环评阶段减少2处居民点;S学校建筑物与路肩实际水平距离40m,高差未变,周边地形开阔,路肩处建有长度为180m的直立型声屏障;服务区等附属设施均建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水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设计。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对于Q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为确定声屏障对S学校的降噪量,应如何布设监测点位? 按初步调查结果,污水处理系统能否通过环保验收?说明理由。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评文件载明:路线在Q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某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实验区内路段长限制在5km之内;实验区内全路段应采取隔声和阻光措施;沿线有声环境敏感点13处(居民点12处和S学校),S学校建筑物为平房,与路肩水平距离30m,应在路肩设置长度不少于180m的声屏障;养护工区、收费站、服务区污水均应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
初步调查表明:工程路线略有调整,实际穿越Q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路段长度为4.5km,全路段建有声屏障(非透明)或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设施;沿线声环境敏感点11处,相比环评阶段减少2处居民点;S学校建筑物与路肩实际水平距离40m,高差未变,周边地形开阔,路肩处建有长度为180m的直立型声屏障;服务区等附属设施均建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水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设计。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对于Q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为确定声屏障对S学校的降噪量,应如何布设监测点位? 按初步调查结果,污水处理系统能否通过环保验收?说明理由。
参考解析
解析:对于Q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调查线路穿越自然保护区的具体位置(或明确出入点桩号)及穿越保护区的功能区,并附线路实际穿越保护区位置图。 (2)调查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并附功能区划图。 (3)调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重点保护鸟类的种类、种群、分布、保护级别及其生态学(或生物学)特征,栖息地条件(或植被类型、水域条件等)。 (4)调查工程建设及运行对自然保护区结构、功能及重点保护鸟类造成的实际影响。 (5)调查工程采取的声屏障与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措施的具体情况及其有效性(或是否满足环评及批复的要求)。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调查沿线声环境敏感点10处居民点的规模、人口分布、与公路的空间位置关系(方位、距离、高差)并附图(本题考查的是沿线实际受影响的居民点,较之前少2个,应为10个)。 (2)调查该地区的主要气象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等。 (3)明确各居民点所处声功能区,调查各居民点的声环境质量现状。 (4)调查工程对沿线受影响居民点采取的降噪措施情况。 (5)选择有代表性的与公路不同距离的居民点进行昼夜监测。 (6)根据对不同距离内或处于不同功能区居民点的监测结果,并结合中期车流量预测情况的分析,对超标敏感点提出进一步采取措施的要求。为确定声屏障对S学校的降噪量,布设监测点位如下: (1)为确定声屏障对S学校的降噪量,应该在S学校教学楼前1.0m处布点,注意该点应距离地面高度1.2m以上,并与周边反射面保持1.0m以上的距离。 (2)在无声屏障(距离声屏障100m外)的开阔地带,距路肩等距离处布设对照点,监测点和对照点之间距离大于100m。按初步调查结果,不能确定污水处理系统能否通过环保验收。理由如下: (1)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处理能力与现状处理能力未知,现状处理能力是否达到设计处理能力的75%也未知。 (2)污水处理设施的现状进出水水质与设计进出水水质未知。 (3)污水处理设施的现状处理效率与设计处理效率未知。 (4)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指标未知。
相关考题:
互通中某转换方向往返匝道(双向)的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veh/h)为23000,方向不均匀系数D为50%,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为11%,其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DDHV为1265。()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某建成的高速公路项目,短期内交通量无法达到设计能力的75%。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该公路项目可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运行工况要求是()。A:必须等待交通达到设计能力的75%或以上B:应在车辆畅通、交通量达到设计能力的50%或以上C: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交通量必须达到设计能力的30%或以上D: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注明实际调查工况
某建成的高速公路项目,短期内交通量无法达到设计能力的75%。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该公路项目可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运行工况要求是()。A:必须等待交通量达到设计能力的75%或以上B: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交通量必须达到设计能力的50%或以上C: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交通量必须达到设计能力的25%或以上D: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注明实际调查工况
某高速公路工程于2009年取得环评批复,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建成通车试营运。路线全长160k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26m,设互通立交6处,特大桥1座,大中小桥若干;服务区4处,收费站6处,养护工区2处。试营运期日平均交通量约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交通量的68%,建设单位委托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评文件载明:路线在Q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某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实验区内路段长限制在5km之内;实验区内全路段应采取隔声和阻光措施;沿线有声环境敏感点13处(居民点12处和S学校),S学校建筑物为平房,与路肩水平距离30m,应在路肩设置长度不少于180m的声屏障;养护工区、收费站、服务区污水均应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 初步调查表明:工程路线略有调整,实际穿越Q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路段长度为4.5km,全路段建有声屏障(非透明)或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设施;沿线声环境敏感点11处,相比环评阶段减少2处居民点;S学校建筑物与路肩实际水平距离40m,高差未变,周边地形开阔,路肩处建有长度为180m的直立型声屏障;服务区等附属设施均建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水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设计。 [问题]1. 对于Q 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 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 为确定声屏障对S 学校的降噪量,应如何布设监测点位 4. 按初步调查结果, 污水处理系统能否通过环保验收 说明理由。
第一题某高速公路工程于2009年取得环评批复,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建成通车试营运。路线全长160k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26m,设互通立交6处,特大桥1座,大中小桥若干;服务区4处,收费站6处,养护工区2处。试营运期日平均交通量约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交通量的68%,建设单位委托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评文件载明:路线在Q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某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实验区内路段长限制在5km之内;实验区内全路段应采取隔声和阻光措施;沿线有声环境敏感点13处(居民点1 2处和S学校),S学校建筑物为平房,与路肩水平距离30m,应在路肩设置长度不少于180m的声屏障;养护工区、收费站、服务区污水均应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初步调查表明:工程路线略有调整,实际穿越Q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路段长度为4. 5km,全路段建有声屏障(非透明)或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设施;沿线声环境敏感点11处,相比环评阶段减少2处居民点;S学校建筑物与路肩实际水平距离40m,高差未变,周边地形开阔,路肩处建有长度为180m的直立型声屏障;服务区等附属设施均建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水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设计。【问题】1.对于Q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为确定声屏障对S学校的降噪量,应如何布设监测点位?4.按初步调查结果,污水处理系统能否通过环保验收?说明理由。
根据《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属于高速公路隧道一级养护等级的有( )。A.1000m≥L>500m;单车道年平均日交通盘≥10001B.1000m≥L>500m;单车道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C.L≥3000g;10000≥单车道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D.L>3000m;单车道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
下列不符合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预测规定的是()。A、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8年预测B、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C、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期通车年D、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充分考虑走廊带范围内远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影响
多选题公路立体交叉方案设计时所采用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有哪些?( )A主线交通量预测年限所预测的交通量B相交道路交通量预测年限所预测的交通量C立体交叉建成通车后第20年的预测交通量D立体交叉建成通车后第15年的预测交通量
单选题某公路设计速度100km/h,年平均日交通量约为4000N/天,在曲线半径为500m的填方路段上,其计算净区的宽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A4.5mB8.2mC12.4mD15.6m
单选题某建成的高速公路项目,短期内交通量无法达到设计能力的75%。根据《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 ,该公路项目可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运行工况要求是( )。A必须等待交通量达到设计能力的75%或以上B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的条件下,交通量必须达到设计能力的60%或以上C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交通量必须达到设计能力的30%或以上D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注明实际调查工况
单选题下列不符合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预测规定的是()。A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8年预测B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C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期通车年D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充分考虑走廊带范围内远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影响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按质按量如期完成工程合同,交工验收两年后,该高速公路工程基本符合竣工验收条件,建设单位向交通主管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应具备哪些条件?
单选题某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km/h,其设计服务水平下单车道服务交通量=1600pcu/(h·ln),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0.13,方向不均匀系数D=0.55该高速公路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 )[2019年真题]A44755pcu/dB67133pcu/dC73846pcu/dD134265pcu/d
单选题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A开工年B指定年C计划通车年D竣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