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以太网中的A、B主机通过10Mbit/s的链路连接到交换机,每条链路的传播延迟均为20μs,交换机接收完一个分组35μs后转发该分组。计算A向B发送一个长度为10000bit的分组时,从A开始发送至B接收到该分组所需的总时间。

设以太网中的A、B主机通过10Mbit/s的链路连接到交换机,每条链路的传播延迟均为20μs,交换机接收完一个分组35μs后转发该分组。计算A向B发送一个长度为10000bit的分组时,从A开始发送至B接收到该分组所需的总时间。


相关考题:

在现代分组交换网中的路由选择是指()。()A.建立并选择一条物理链路B.建立并选择一条逻辑链路C.网络中间节点收到一个分组后,确定并转发分组的路径D.选择通信介质

● 两个节点通过长度为L(米)、数据率为B (bps)、信号传播速度为C(米/秒)的链路连,要在其间传输长度为D (位)的数据。如果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假定电路的建立时为S(秒),则传送全部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为(2) 。 如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假定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分组头部长度为H(位),采用连续发送方式。忽略最后一个分组填的数据量,要使电路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小于分组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则应满足的件是(3) 。(2)A. L/CB. D/B+L/CC. S+L/CD. S+D/B+L/C(3)A. SL/CB. SD*H/(B*(P-H))C. D/BP/HD. L/CP/B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间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d参考图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与线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最大的优点是(11),最大的缺点是(12)。设待传送数据总长度为L位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头部开销长度为H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h,每个键路上的延迟时间为D秒,数据传输率为B bit/s,线路交换和虚电路建立连接的时间都为Ss,在分组交换方式下每个中间节点产生d bit的延迟时间,则传送所有数据,线路交换需时间为(13)s,虚电路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14)s,数据报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15)s。([X]表示对X向上取整)A.延迟时间小B.可进行差错控制C.缓冲区易于管理D.便于标准化

与线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最大的优点是(34),最大的缺点是(35)。设待传送数据总长度为L位,分组长度为P位,其中头部开销长度为H位,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链路数为h,每个链路上的延迟时间为D,数据传输率为Bb/s,线路交换和虚电路建立连接的时间都为S,在分组交换方式下每个中间节点产生d位的延迟时间,则传送所有数据时,线路交换所需时间为(36),虚电路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37),数据报分组交换所需时间为(38)。(时间单位为s(秒),X表示对X向上取整)A.延迟时间小B.可进行差错控制C.缓冲区易于管理D.便于标准化

路由器的数据连路层收到报文的MTU 大于该路由器将要发出接口的最大MTU 时,采取的策略是 ()A、丢掉该分组B、将该分组分片C、向源路由器发出请求,减小其分组大小D、直接转发该分组

两个节点通过长度为L(米)、数据率为B(19ps)、信号传播速度为C(米/秒)的链路相连,要在其问传输长度为D(位)的数据。如果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假定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秒),则传送全部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为 (2) 。如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假定分组的长度为P(位),其中分组头部长度为H(位),采用连续发送方式。忽略最后一个分组填充的数据量,要使电路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小于分组交换方式的传送时间,则应满足的条件是 (3) 。(2)A.L/CB.D/B+L/CC.S+L/CD.S+D/B+L/C

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传输的分组大小为1500字节,分组首部大小大小为20字节,路由器之间的链路代价为路由器接口输出队列中排队的分组个数。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296000字节的文件,在不考虑网络层以上层的封装,链路层封装,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若路由器均运行RIP 协议,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ms;若路由器均运行OSPF协议,需要的时间至少是(请作答此空)ms。A.24B.24.6C.24.72D.25.08

存储转发指的是在分组数据到达交换机时,先对其进行缓存,检查没有差错后,再根据信息中的目的地址和资源信息进行路由的选择,将分组信号通过出口链路进行转发输出。()

在分组交换中,表示每秒通过交换机的数据分组的最大数量是()A、分组吞吐量B、链路速率C、并发虚呼叫数D、可利用度

通信子网为网络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提供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是()A、选择通信媒体B、建立并选项择一条物理链路C、建立并选择一个逻辑链路D、网络节点收到一个分组后,确定转发分组的路径

ARP表通过广播发送()请求实现。A、链路状态更新B、链路状态请求C、RARP分组D、ARP请求分组

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的首部中的()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C(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试计算一个包括5段链路的运输连接的单程端到端时延。5段链路程中有2段是卫星链路,有3段是广域网链路。每条卫星链路又由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部分组成。可以取这两部分的传播时延之和为250ms。每一个广域网的范围为1500km,其传播时延可按150000km/s来计算。各数据链路速率为48kb/s,帧长为960位。

分组网的网络时延指的是:()A、分组交换机的处理时间B、分组在线路缓冲器中的排队时间C、分组在两个用户之间的传输时间D、从一个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进入网络的源节点开始,到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离开终点节点的时间

路由选择算法是交换机收到一个分组后,决定下一个转发的()是哪一个、通过哪一条输出链路传送所使用的策略。

对于一个稳定的OSPF网络(单区域),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必须指定路由器的RouterID,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都相同B、无须指定路由器的RouterID,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可以不同C、定时40s发送Hello分组,区域中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都相同D、定时40s发送Hello分组,区域中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可以不同

单选题以下关于分组交换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将传输的数据预先分成多个短的、具有相同长度与格式的分组B两台不直接连接的计算机之间的分组需要通过中间结点“存储转友”C每个中间转发结点都可以独立地根据链路状态与通信量为分组进行路由选择D中间结点接收到一个分组时,首先要检验接收的分组是否正确

填空题路由选择算法是交换机收到一个分组后,决定下一个转发的()是哪一个、通过哪一条输出链路传送所使用的策略。

单选题以下关于分组交换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将传输的数据预先分成多个短的、具有相同长度与格式的分组B两台不直接连接的计算机之间的分组需要通过中间结点“存储转发”C每个中间转发结点都可以独立地根据链路状态与通信量为分组进行路由选择D中间结点接收到一个分组时,首先要检验接收的分组是否正确

问答题设以太网中的A、B主机通过10Mbit/s的链路连接到交换机,每条链路的传播延迟均为20μs,交换机接收完一个分组35μs后转发该分组。计算A向B发送一个长度为10000bit的分组时,从A开始发送至B接收到该分组所需的总时间。

单选题路由器的数据连路层收到报文的MTU大于该路由器将要发出接口的最大MTU时,采取的策略是()。A丢掉该分组B将该分组分片C向源路由器发出请求,减小其分组大小D直接转发该分组

单选题ARP表通过广播发送()请求实现。A链路状态更新B链路状态请求CRARP分组DARP请求分组

单选题在分组交换中,表示每秒通过交换机的数据分组的最大数量是()A分组吞吐量B链路速率C并发虚呼叫数D可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