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接触器爬电距离的最小值为()

交流接触器爬电距离的最小值为()


相关考题:

什么叫爬电比距?大气污染特别严重的IV类地区架空线路爬电比距要求多少()。 A.爬电比距指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最高工频电压有效值之比B.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C.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大气特别严重污染的IV类地区架空线路爬电比距为3.8~4.5cm/kVD.在污秽地区绝缘子泄漏比距最低要求为:不低于3.8cm~4.5/kVE.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可决定其爬电距离

建设在海拔2000米、污秽等级为Ⅲ级的220kV屋外配电装置,采用双母线接线,有2回进线,2回出线,均为架空线路。220kV为有效接地系统,其主接线如图:配电装置内母线耐张绝缘子采用XPW-160(每片的几何爬电距离为450mm),爬电距离有效系数为1,请计算按工频电压的爬电距离选择每串的片数为:A 14 B 15 C 16D 18

若Ⅲ级污秽区爬电比距为2.5cm/kV,则变电设备爬电距离应不小于( )。

断路器的爬电比距是指断路器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对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之比。爬电距离是在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A对B错

关于盘、柜顶上小母线不同相或不同极的裸露载流部分之间,以及裸露载流部分与未经绝缘的金属体之间,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电气间隙不得小于12mm。B、电气间隙不得小于20mm。C、爬电距离不得小于12mm。D、爬电距离不得小于20mm。E、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均不得小于20mm。

叙述电气产品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概念,并根据自己生产公司产品的电压等级说出一种产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具体要求值。

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与其额定绝缘电压或工作电压、()和绝缘材料组别有关。A、爬电比距B、漏电起痕C、污染等级D、对地距离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同极的带电部件之间,带电部件与其它易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需满足()。A、电气间隙不应小于4.5mm,爬电距离不应小于6.5mmB、电气间隙不应小于6.5mm,爬电距离不应小于4.5mmC、电气间隙不应小于5.5mm,爬电距离不应小于6.3mmD、电气间隙不应小于6.3mm,爬电距离不应小于5.5mm

在轻、中污区(II级及以下),复合绝缘子的爬电距离()盘型绝缘子;在重污区(III级及以上),其爬电距离()盘型绝缘子最小要求值的3/4;瓷棒绝缘子爬电距离应不小于盘型绝缘子

爬电比距指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设备额定工作电压之比。

什么叫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不随工作电压、绝缘件的变化而变化。

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电部分间的最短空间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两个裸露的导体之间的最短距离。

介电试验电压和爬电距离都参照额定电压值确定。

工厂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某型号产品试验报告规定:电气间隙≥8mm,爬电距离≥10mm;工厂检验员对该型号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填写的数据为:电气间隙为14mm,爬电距离为12mm。

交流接触器电气间隙的最小值为()。

连接在电气安全装置之后的装置(如果有)应符合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不是分断距离)。试说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什么?

电气间隙越小,爬电距离就越小。

耦合电容器出厂验收要求,其外绝缘()≤4.0。A、爬电距离/干弧距离B、干弧距离/爬电距离C、爬电比距/干弧距离D、干弧距离/爬电比距

什么是电能表的爬电距离?

爬电比距的定义以及大气污染特别严重的IV类地区架空线路爬电比距要求是()。A、爬电比距指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最高工频电压有效值之比B、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C、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大气特别严重污染的IV类地区架空线路爬电比距为3.8~4.5cm/kVD、在污秽地区绝缘子泄漏比距最低要求为:不低于3.8cm~4.5/kVE、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可决定其爬电距离

断路器的爬电比距是指断路器外绝缘的爬电距离对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之比。爬电距离是在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依据《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与其两端承担的最高运行电压之比称为()。A、爬电比距B、统一爬电比距C、最小爬电比距D、最大爬电比距

判断题爬电比距指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设备额定工作电压之比。A对B错

问答题连接在电气安全装置之后的装置(如果有)应符合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不是分断距离)。试说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