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班的同学,按成绩高低分为五个组,已知每个组的人数多少,在在进行SPSS数据输入时,应采用()A、原始数据的组织方式B、计数数据的组织形式
将某班的同学,按成绩高低分为五个组,已知每个组的人数多少,在在进行SPSS数据输入时,应采用()
- A、原始数据的组织方式
- B、计数数据的组织形式
相关考题:
根据题意列方程组:(1)某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的2倍少9人,该班的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2)将一摞笔记本分给若干同学,每个同学5本,刚剩下8本,每个同学8本,又差了7本,共有多少本笔记本、多少个同学?
为了对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覆盖测试,必须适当地选取测试数据。若X,Y是两个变量,可供选择的测试数据组共有Ⅰ,Ⅱ,Ⅲ,Ⅳ四组(如表中给出),则实现语句覆盖至少应采用的测试数据组是(6);实现条件覆盖至少应采用的测试数据组是(7);实现路径覆盖至少应采用的测试数据组是(8)。A.Ⅰ和Ⅳ组B.Ⅲ和Ⅳ组C.Ⅰ和Ⅱ组D.Ⅱ,Ⅲ和Ⅳ组
下列关于数据分组的说法,正确的有( )。A.数据分组的组数一般与数据本身的特点及数据的多少有关B.对于数据分组的组数并没有什么要求,可以任意分组C.一般情况下,一组数据所分的组数不应少于5组且不多于15组D.如果组数太少,数据的分布就会过于集中E.一般情况下,一组数据所分的组数应大于10组
小明将班级毕业升学体育测试成绩(满分30分)进行统计整理后,得到下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组数据的众数是24B.该组数据的极差是8C.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4D.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5
下列关于频数表的论述错误的是()A、编制频数表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汇总的常用方法B、频数表的主要用途是考察资料的频数分布类型C、对100~400个原始数据,组段数一般取8~15个D、常用极差除以组段数取整作为组距E、各组距的组段一定要相等
已知某班二组共有五人并且这五人都是共产党员,由此不能确定必然为真的命题有()。A、某班所有同学都是共产党员B、某班有的同学是共产党员C、某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产党员D、某班有些同学不是共产党员E、并非某班所有同学都是共产党员
已知一组寿命(LifeTime)数据不为正态分布。现在希望用Box-Cox变换将其转化为正态分布。在确定变换方法时得到下图:()。A、将原始数据取对数后,可以化为正态分布。B、将原始数据求其0.2次方后,可以化为正态分布。C、将原始数据求平方根后,可以化为正态分布。D、对原始数据做任何Box-Cox变换,都不可能化为正态分布。
下列关于数据分组的说法,正确的有()。A、数据分组的组数一般与数据本身的特点及数据的多少有关B、对于数据分组的组数并没有什么要求,可以任意分组C、一般情况下,一组数据所分的组数不应少于5组且不多于15组D、如果组数太少,数据的分布就会过于集中E、一般情况下,一组数据所分的组数应大于10组
单选题(2014甘肃兰州)某老师尝试采用探究型教学方式,课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30个学生,下列分组方法最合适的是( )。A学生自愿分组,人数不限B教师分组,分成6组,按学号的顺序分C学生在课前自愿分组,每组5~6人,把分组名单交给教师D教师来分组,分6组,成绩好的与成绩好的分一组,成绩差的与成绩差的分在一组
单选题已知一组寿命(LifeTime)数据不为正态分布。现在希望用Box-Cox变换将其转化为正态分布。在确定变换方法时得到下图:()。A将原始数据取对数后,可以化为正态分布。B将原始数据求其0.2次方后,可以化为正态分布。C将原始数据求平方根后,可以化为正态分布。D对原始数据做任何Box-Cox变换,都不可能化为正态分布。
多选题Swanson的实验中,依据元认知能力的高低和一般能力倾向的高低,将学生分为四组,那么,以下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无论元认知能力的高低,高一般能力组的成绩优于低一般能力;B无论一般能力倾向的高低,高元认知组的成绩都优于低元认知组;C高元认知—低能力倾向组的成绩优于低元认知-高能力倾向组;D高元认知—低能力倾向组的成绩差于低元认知-高能力倾向组。
单选题将某班的同学,按成绩高低分为五个组,已知每个组的人数多少,在在进行SPSS数据输入时,应采用()A原始数据的组织方式B计数数据的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