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为防止在保存期间Sb(Ⅲ)被氧化,采用预还原剂将Sb(Ⅴ)预还原为Sb(Ⅲ),使用的预还原剂是()A5%硫脲和5%抗坏血酸B5%硫脲C5%抗坏血酸D硼氢化钠E盐酸羟胺

单选题
为防止在保存期间Sb(Ⅲ)被氧化,采用预还原剂将Sb(Ⅴ)预还原为Sb(Ⅲ),使用的预还原剂是()
A

5%硫脲和5%抗坏血酸

B

5%硫脲

C

5%抗坏血酸

D

硼氢化钠

E

盐酸羟胺


参考解析

解析: 为提高As(V)还原为As(Ⅲ)的还原率,加入5%硫脲和5%抗坏血酸预还原As(Ⅲ)。

相关考题:

下列选项中,共同作用可导致预加氢系统管线腐蚀的是()。 A、H2SB、HClC、N2D、H2O

保证混响效果的自然,混响预延时时间通常()。 A、为13sB、为13msC、不应低于23msD、不应高于23ms

测定食品中的总砷含量时加预还原剂将五价砷预还原为三价砷,预还原剂使用的是 A、10%抗坏血酸B、10%硫脲C、5%抗坏血酸+5%硫脲D、5%抗坏血酸+15%碘化钾E、5%氯化亚锡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砷含量时,为提高As(V)还原为As(Ⅲ)的还原率,加入的预还原剂为A、5%硫脲和5%抗坏血酸B、5%硫脲C、5%抗坏血酸D、硼氢化钠E、盐酸羟胺

测定食品中总砷含量时,如果不加预还原剂将五价砷预还原为三价砷,则还原率A、增加B、与还原剂有关C、不变D、与食品性质有关E、降低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砷含量时,为提高As(Ⅴ)还原为As(Ⅲ)的还原率,加入的预还原剂为A、5%硫脲和5%抗坏血酸B、5%硫脲C、5%抗坏血酸D、硼氢化钠E、盐酸羟胺

锅炉点火时为防止“冷爆”应进行预扫气,其时间为( )。A.10~20sB.20~40sC.20~60sD.60~90s

预焙阳极在铝电解中的作用是()。A.导电电极B.导电阴极C.氧化剂D.导电阳极和还原剂

为防止在保存期间Sb(Ⅲ)被氧化,采用预还原剂将Sb(Ⅴ)预还原为Sb(Ⅲ),使用的预还原剂是()A、5%硫脲和5%抗坏血酸B、5%硫脲C、5%抗坏血酸D、硼氢化钠E、盐酸羟胺

为防止反渗透膜被生物污染,通常采用进水在投加还原剂之前保证大于0.1mg/L()的方法,并定期使用其他非氧化型消毒剂对膜的清洗。A、还原剂B、余氯C、氧化剂D、除锈剂

为保证混响效果的自然,混响预延时间通常()。A、为13sB、为13msC、不应低于23msD、不应高于23ms

预焙阳极在铝电解中的作用是()。A、导电电极B、导电阴极C、氧化剂D、导电阳极和还原剂

请问加多少浓度的预还原剂(硫脲+抗坏血酸)为好?

存LAEl型辅锅炉燃烧时序控制系统中.预扫风开始时刻及预扫风时间分别为()A、6s.63sB、3s,63sC、3s,60sD、6s.60s

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根据应符合《预拌混凝土》相关规定,且每盘搅拌时间不得低于()A、25sB、28sC、30sD、35s

锅炉点火时为防止“冷爆”应进行预扫气,其时间为()。A、10~20sB、20~40sC、20~60sD、60~90s

预裂孔超前主爆孔的时差为()m/s。A、90m/sB、110m/sC、150m/sD、120m/s

为了形成预裂带,一般预裂孔超前主爆孔的时差为()。A、30-90m/sB、60-80m/sC、50-120m/sD、100m/s以上

空预器全停的MFT保护延时时间是()A、3SB、20SC、60SD、60min

用200HZ机组做变压器长时感应试验时,测量局部放电时预加电压的时间为()A、60SB、5SC、10SD、30S

单选题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砷含量时,为提高As(V)还原为As(Ⅲ)的还原率,加入的预还原剂为()A5%硫脲和5%抗坏血酸B5%硫脲C5%抗坏血酸D硼氢化钠E盐酸羟胺

单选题为防止反渗透膜被生物污染,通常采用进水在投加还原剂之前保证大于0.1mg/L()的方法,并定期使用其他非氧化型消毒剂对膜的清洗。A还原剂B余氯C氧化剂D除锈剂

问答题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氧化或预还原的处理?预处理时对所用的预氧化剂或还原剂有哪些要求?

单选题事件触发的实时图像应按25帧/s存储,并应具有事件触发前的预录功能,预录时间不低于()。A2SB3SC5SD4S

单选题预裂孔超前主爆孔的时差为()m/s。A90m/sB110m/sC150m/sD120m/s

单选题为了形成预裂带,一般预裂孔超前主爆孔的时差为()。A30-90m/sB60-80m/sC50-120m/sD100m/s以上

单选题锅炉点火时为防止“冷爆”应进行预扫气,其时间为()。A10~20sB20~40sC20~60sD60~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