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在下列选项中,()网络使用争用介质访问协议。AFDDI令牌网BIEEE802.5C以太网DIEEE802.4EIEEE802.3

多选题
在下列选项中,()网络使用争用介质访问协议。
A

FDDI令牌网

B

IEEE802.5

C

以太网

D

IEEE802.4

E

IEEE802.3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随机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起源于( )。A.ARPANETB.TELENETC.DATAPACD.ALOHA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中最主要的是( )。A)网络拓扑结构B)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传输介质D)所使用协议

(18)随即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起源于A)ARPANET B)TELENETC)DATAPAC D)ALOHA

ethernet的核心技术是它的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A.CSMA/CDB.XMLC.TokenbusD.TokenRing

按照对介质的访问技术分,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主要有()、()、()、环和混合5种类型。A预约B选择C优先级D争用

下列选项()对局域网的性能具有最重要的影响。A网络操作系统B拓扑结构C传输介质D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MAC介质访问控制是一种控制使用通信介质的机制,它是()协议的一部分。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

下面对CSMA/CD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其冲突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来处理。B.适用于总线型网络。C.能有效避免数据冲突。D.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类:争用式局域网与【 】局域网。

在计算机局域网协议集中,数据链路层又可分为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52);LAN参考模型中服务访问点SAP的作用是(53);局域网中数据传输的误码率较低,一般约在(54);在LAN的介质访问方式中,争用属于(55);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与 CSMA相比较,其所做的改进是(56)。A.网络接口层B.物理层C.LLC子层D.MAC子层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技术要素中最主要的是( )。A.介质访问控制方法B.传输介质C.所使用的协议D.网络拓扑结构

以下关于CSMA/CD的说法错误的是( )。A.CSMA/CD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B.CSMA/CD可以避免产生冲突C.在网络负载较小时,CSMA/CD协议通信效率很高D.这种网络协议适合传输非实时数据

在下列选项中,()网络使用争用介质访问协议。A、FDDI令牌网B、IEEE802.5C、以太网D、IEEE802.4E、IEEE802.3

采用802.11协议的争用服务系统的网络拓扑为星形结构。

PPP协议的主要工作周期是()。A、建立连接、介质争用、身份验证、拆除连接B、链路质量检测、数据传输、介质争用、身份验证C、建立连接、协议磋商、数据传输、拆除连接D、协议磋商、链路质量检测、介质争用、数据传输

不属于局域网络特性的是()。A、传输介质B、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制方法C、网络拓扑D、LAN协议

在VSAT网络中,使用TDMA的多址方式,有哪些信道争用方式?

在LAN的介质访问方式中,争用属于()A、随机访问技术B、分布式控制技术C、集中式控制技术D、定时访问技术

根据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UDP协议是属于下列哪个层次的协议?()A、传输层B、网络层C、链路接入访问控制子层D、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Ethernet网络的核心技术是它的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A、Token RingB、Token BusC、FDDID、CSMA/CD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管理对无线网络的争用访问?()A、CSMA/CDB、优先排序C、CSMA/CAD、令牌传递

在Internet系统中,对网络资源的访问需要指出所使用的网络访问协议。对一个以http://开始的URL,它表明这是一个基于()。A、Telnet协议的访问B、FTP协议的访问C、WWW应用的资源D、有关电子邮件应用的资源

Ethernet的核心技术是它的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A、CSMA/CDB、TokenRingC、TokenbusD、XML

单选题在LAN的介质访问方式中,争用属于()A随机访问技术B分布式控制技术C集中式控制技术D定时访问技术

单选题不属于局域网络特性的是()。A传输介质B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制方法C网络拓扑DLAN协议

单选题PPP协议的主要工作周期是()。A建立连接、介质争用、身份验证、拆除连接B链路质量检测、数据传输、介质争用、身份验证C建立连接、协议磋商、数据传输、拆除连接D协议磋商、链路质量检测、介质争用、数据传输

填空题IEEE802.11协议中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为()。

单选题802.15.4/ZigBee协议中,ZigBee部分包括()。A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B介质访问控制层和网络层C网络层和应用层D应用支持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