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题奥氏体

名词解释题
奥氏体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奥氏体钢堆焊金属,主要包括() A、奥氏体锰钢B、铬锰奥氏体钢C、铬钒奥氏体钢D、穆铝奥氏体钢E、穆铜奥氏体钢F、铬铜奥氏体钢

珠光体钢与强奥氏体钢焊接时,选用的填充金属材料应保证焊缝具有较高抗裂性的单相奥氏体或()组织。 A、奥氏体+珠光体B、奥氏体+铁素体C、奥氏体+碳化物D、奥氏体+氧化物

当奥氏体不锈钢形成()双相组织时,则其抵抗晶间腐蚀能力将大大提高。 A、奥氏体+珠光体B、珠光体+铁素体C、奥氏体+铁素体D、奥氏体+马氏体

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 A.奥氏体的冷却速度B.奥氏体的转变温度C.奥氏体的碳含量D.奥氏体的晶粒

共析钢加热为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决定于()。 A.奥氏体加热时的温度B.奥氏体在加热时的均匀化程度;C.奥氏体冷却时的转变温度D.奥氏体的冷却速度

奥氏体不锈钢的固溶处理是指( )A.把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050~1100℃,碳在奥氏体中固溶,保温一定时间,快速冷却到427℃以下,以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B.把奥氏体中渗碳体通过加热固溶在奥氏体中。C.把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850~900℃,保温一定时间,快速冷却到427℃以下,以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D.把奥氏体中铬和镍通过加热固溶在奥氏体中。

铁素体一奥氏体型不锈钢和奥氏体型不锈钢相比具有的特点有( )。A:其屈服强度为奥氏体型不锈钢的两倍B:应力腐蚀小于奥氏体型不锈钢C:晶间腐蚀小于奥氏体型不锈钢D:焊接时的热裂倾向大于奥氏体型不锈钢

(2017年)铁素体-奥氏体型不锈钢和奥氏体型不锈钢相比具有的特点有()。A.其屈服强度为奥氏体型不锈钢的两倍B.应力腐蚀小于奥氏体型不锈钢C.晶间腐蚀小于奥氏体型不锈铜D.焊接时的热裂倾向大于奥氏体型不锈钢

含碳量0.45%的钢,当加热至AC1~AC3时,其组织是()。A、奥氏体B、铁素体和奥氏体C、珠光体和奥氏体D、奥氏体和二次渗碳体

40钢加热到740℃时其组织为()A、珠光体+铁素体B、奥氏体C、奥氏体+珠光体D、奥氏体+铁素体

亚共析钢加热到Ac3点时()。A、铁素体开始自奥氏体中析出B、开始发生奥氏体转变C、奥氏体开始转变为珠光体D、铁素体全部溶入奥氏体中

奥氏体迅速降温,得到在临界点以下暂时存在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下列组织的C%关系是()。A、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B、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C、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D、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

钢的奥氏体化通过三个阶段完成: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和长大;残余奥氏体的溶解;()。

钢的奥氏体化通过三个阶段完成:()A、铁素体长大B、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和长大C、残余奥氏体的溶解D、奥氏体的均匀化

渗碳件渗层出现大量残余奥氏体缺陷的可能产生原因是()。A、奥氏体不稳定,奥氏体中碳的含量较低B、奥氏体不稳定,奥氏体中合金元素的含量较低C、回火后冷速太快D、回火不及时,奥氏体热稳定化

碳质量分数为1.2%的钢,当加热到Ac1~ACcm时,其组织应为()。A、奥氏体B、铁素体和奥氏体C、奥氏体和二次渗碳体D、珠光体和奥氏体

奥氏体、过冷奥氏体与残余奥氏体三者之间有何区别?

在()存在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共析钢的奥氏体化第四阶段为()。A、奥氏体晶核的形成B、奥氏体晶核的长大C、残余渗碳体的溶解D、奥氏体的均匀化

马氏体的转变是冷却时()。A、奥氏体的扩散型转变B、奥氏体的无扩散型转变C、反应扩散D、奥氏体的上坡扩散

奥氏体不锈钢的固溶处理是指()。A、把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050~1100℃,碳在奥氏体中固溶,保温一定时间,快速冷却到427℃以下,以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B、把奥氏体中渗碳体通过加热固溶在奥氏体中C、把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850~900℃,保温一定时间,快速冷却到427℃以下,以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D、把奥氏体中铬和镍通过加热固溶在奥氏体中

共析钢加热奥氏体化后,冷却时转变的组织主要取决于()A、奥氏体化的加热温度B、奥氏体化后的成分均匀程度C、奥氏体冷却时的转变温度

处于A1温度以下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填空题共析钢中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奥氏体形核,奥氏体长大,(),()。

单选题在临界温度以下存在且不稳定的、将要发生转变的奥氏体称为()。A奥氏体B残余奥氏体C过冷奥氏体D不稳定奥氏体

单选题要将奥氏体冷却到Ms点以下,奥氏体便会转变成马()。A奥氏体B渗碳体C马氏体

单选题冷却转变停止后仍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为()。A过冷奥氏体B残余奥氏体C低温奥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