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7岁,高热、寒战2天,胸痛、呼吸急促1天。 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9~40℃,之间,伴寒战、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结膜充血。1天前开始出现胸痛、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痰为粘液样。发病以来,患者饮食差,睡眠质量下降,大小便无明显改变。 既往体健,8天前曾到云南旅游,否认当地流行病学史。查体:T39.6℃,P93次/分,R38次/分,BP125/80mmHg。 急性热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散在出血点,腹股沟触及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红肿。呼吸急促,38次/分,可闻及轻微胸膜摩擦音。心、腹检查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未发现病理性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Hb123g/L,WBC5.2*109/L,N66%。血培养出耶尔森菌。 问:请作出初步诊断,并简要说明诊断依据。

男性,37岁,高热、寒战2天,胸痛、呼吸急促1天。 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9~40℃,之间,伴寒战、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结膜充血。1天前开始出现胸痛、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痰为粘液样。发病以来,患者饮食差,睡眠质量下降,大小便无明显改变。 既往体健,8天前曾到云南旅游,否认当地流行病学史。查体:T39.6℃,P93次/分,R38次/分,BP125/80mmHg。 急性热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散在出血点,腹股沟触及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红肿。呼吸急促,38次/分,可闻及轻微胸膜摩擦音。心、腹检查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未发现病理性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Hb123g/L,WBC5.2*109/L,N66%。血培养出耶尔森菌。 问:请作出初步诊断,并简要说明诊断依据。


相关考题:

请简述人间鼠疫现疫区封锁隔离的解除标准。

对食物中毒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时,应涵盖哪些内容?

2006年9月18日晚上7点,某市CDC接到某镇中心卫生院电话报告:9月18日下午3点左右,该镇中心卫生院发现两例疑似霍乱病人,到18日下午5时,该院已经累计收治了8例疑似霍乱病人,病人的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霍乱症状:剧烈腹痛、米咁样大便,无腹痛、无发热。根据采集的病史初步获悉:9月17日中午,8例病人均参加了该镇陈女士在当地某餐馆举办的生日宴会。接到报告后,该市CDC立即派出由流行病学、检验、消毒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前往该镇调查。发病地点是一个近海的渔港,产业主要以渔业为主。调查组流行病学专业人员仔细询问了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初步诊断:霍乱(疑似)。同时,该市实验室从8例病人大便中,均检测出O139霍乱弧菌,经调查组细菌专家核实,实验结果正确。调查组结论:此次疫情为霍乱暴发。为了控制可能的疫情蔓延,对疫点进行隔离的措施有哪些?

男性,30岁,技师,因低热伴咳嗽1个月来就诊。 患者于1个月前受寒后出现低热,下午明显,体温最高不超过38℃,。咳嗽,咳少量白色粘液痰,无咯血和胸痛,自认为感冒,服用各种抗感冒药和镇咳药,无明显好转,因工作忙未去医院检查,但逐渐乏力,工作力不从心,有时伴夜间盗汗。病后进食和睡眠稍差,体重稍有下降(具体未测量),尿便正常。 既往体健,无结核和支气管、肺疾患史,无药物过敏史。平时不吸烟,有肺结核接触史。 查体:T37.8℃,P8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一般状况无明显异常,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气管居中。右上肺叩诊稍浊,语颤稍增强,可闻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和少量湿性啰音,心腹检查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Hb130g/L,WBC9.0*109/L,N68%,L32%,PLT138*109/L,ESR35mm/h;尿常规(-),粪便常规(-);PPD试验强阳性。请简述结核病的化疗原则。

案例1(登革热):截止到2013年10月31日,广州2013年登革热病例数量已经达到900多例了,是近10年以来登革热病例最多的一年。900多例病例中,含66例输入性和近300例疑似病例。 案例2(流行性乙型脑炎):2006年7月13日以来陕西省运城市9个县区先后发生乙脑疫情,截至14日感染人数已增至60例,其中死亡病例19例。其中41例中,治愈出院6例,在家治疗4例,在住院治疗的31例中,病情平稳7例,病情危重8例。以上是2006年陕西省运城市出现的一次乙脑疫情。请针对该疫情进行相关分析。 案例3(血吸虫病):2005年7月下旬,河南省商丘市报告一例在安徽芜湖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安徽省血研所接到中国疾控中心的疫情通报后,立即与河南省疾控机构联系,很快查清了在芜湖的感染地点,及时进行了灭螺灭蚴处理,防止了疫情的蔓延。 案例4(肾综合征出血热):某乡2004年11月初以来,发生不明原因发热、腰痛、皮肤黏膜有出血点,血压偏低,先少尿,后多尿,病例十余例。个别病例死亡,尸检可见内脏高度充血,心、肾及脑垂体广泛性出血。该乡环境卫生极差,鼠多,垃圾随处可见。 案例5(鼠疫):2009年7月30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发现一起疑似鼠疫疫情,经实验室48小时细菌培养,结果呈现阳性。疫情发生后,我国的疾控中心鼠疫防治专家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疫源地处理等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现在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案例6(疟疾):2007年9月28日,邓州市裴营乡寇营村发现当地感染疟疾病例11例。市疾控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理。为控制本次疫情,你准备采取哪些控制措施?(用于鼠疫案例)

某男,31岁,船舶修造厂工人,从事熔割、焊接作业8年,近2年来常有失眠、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伴有食欲不振、便秘,偶有腹泻,近2月常有腹部隐痛。体查:慢性病容面色灰白,下齿龈可见浅蓝色线条,血象正常,点彩红细胞、嗜碱性红细胞正常。如果需要确诊还需要获得那些资料?首选应做什么检查?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在撰写急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事故报告时,准备报告哪些内容?

某工厂有职工2226人,外来民工735人。工人除少数在厂外居住,基本都住在厂内职工宿舍。厂内没有供职工用餐的食堂,饮用厂自备的水源井自来水,平时管理不善,工人与民工多有饮用生水习惯。9月6日有11人发生腹泻,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多无腹痛,仅个别有低热、呕吐。至15日共有70人发病,其中本厂职工43例,外来民工27例。同期厂外无类似病人发现,近期无集体聚餐活动。以往厂内每月偶尔发生1~2例腹泻病人。当地疾控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派员到现场查明原因,从病人的粪便中找到霍乱弧菌(O1),并及时控制了疫情。简述本次调查的步骤。

男性,32岁,因间歇发热40余天,咳嗽、咳痰1周前来就诊。 患者于40余天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发热呈间歇性,体温波动于37.4~38.6℃之间,无畏寒及寒战。自认为感冒,服感冒药及抗生素(具体不详)均无效。伴明显的全身乏力、盗汗厌食。1周以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呈白色黏液样,服止咳化痰药无效。发病以来进行性体重减轻,约18kg左右,大便稀,2~4次/分,小便尚可。 既往体健,曾有不洁性交史,无药物过敏史,无结核、肝炎病史,否认结核病人接触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查体:T38.1℃,P98次/分,R21次/分,BP130/80mmHg。 慢性病容,消瘦,全身无皮疹及出血点,颈部及腋窝有多处淋巴结肿大,质韧,无压痛,可活动。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率98次/分,律齐,未闻及异常杂音。腹平软,肝肋缘下2cm,脾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4次/分。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Hb86g/L,WBC2.3*109/L,N64%,N36%;尿常规:蛋白(+)。 免疫学检查:CD4+/CD8+1.0,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散在点片状阴影。 问:请作出初步诊断,并简要说明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