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和较稳定煤层,两观测点的煤厚之差大于()米或倾角之差大于5度时,在两测点间必须增加一个观测点。A、0.25B、1C、0.5D、0.75

稳定和较稳定煤层,两观测点的煤厚之差大于()米或倾角之差大于5度时,在两测点间必须增加一个观测点。

  • A、0.25
  • B、1
  • C、0.5
  • D、0.75

相关考题:

稳定和较稳定煤层,两观测点的煤厚之差大于0.25m或倾角之差大于()°时,在两测点间必须增加一个观测点。 A、2B、3C、5

根据地质规程的规定,稳定煤层的煤层观测点间距应不小于()m。A.10~≤25C.>25~≤50D.>50~≤100 根据地质规程的规定,稳定煤层的煤层观测点间距应不小于()m。A.<10B.>10~≤25C.>25~≤50D.>50~≤100

极不稳定煤层观测点的间距为不大于10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包括工作面切眼),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其煤层观测点的间距分别是什么?

免棱镜全站仪法检测挠度时,观测点垂直角可以大于45°,但测点视距不大于30m。

变形测量时,必须以稳定不动点的点为依据,这些稳定点称为()。A、变形点B、观测点C、标志点D、基准点

当巷道揭露煤层全厚时,每个观测点应观测煤层的(),各煤层分层(),夹石层(),岩性和坚硬程度。

根据规程规定,稳定煤层的观测点间距为()米。A、<10B、10~25C、50~100D、100

砌体结构沉降观测点,大都设计在外墙勒角处。观测点埋在墙内的部分应大于露出墙外部分的5~7倍,以便保持观测点的稳定性。

当巷道揭露煤层全厚时,每个观测点应观测煤层厚度,夹石层厚度。

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除了要接线组别相同、短路电压百分数不大于10%外,变压比还不能相差±()。A、0.25B、1C、0.5D、0.75

地质规程规定,稳定煤层的煤层观测点间距为()米,煤层的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和()等。

较稳定煤层的煤层观测点间距为()米。

在沿煤巷掘进的巷道内,稳定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是()。A、>25~≤50米B、>50~≤100米C、>10~25米D、≤10米

根据规程规定,较稳定煤层的观测点间距为()米。A、10~25B、25~50C、50~100D、﹥100

稳定煤层的煤层观测点间距为25~50米。()

填空题较稳定煤层的煤层观测点间距为()米。

判断题稳定煤层的煤层观测点间距为25~50米。()A对B错

填空题地质规程规定,稳定煤层的煤层观测点间距为()米,煤层的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和()等。

判断题砌体结构沉降观测点,大都设计在外墙勒角处。观测点埋在墙内的部分应大于露出墙外部分的5~7倍,以便保持观测点的稳定性。A对B错

单选题根据规程规定,极不稳定煤层的观测点间距为()米。A<10B10~25C25~50D﹥100

单选题稳定和较稳定煤层,两观测点的煤厚之差大于()米或倾角之差大于5度时,在两测点间必须增加一个观测点。A0.25B1C0.5D0.75

单选题根据规程规定,较稳定煤层的观测点间距为()米。A10~25B25~50C50~100D﹥100

单选题根据规程规定,稳定煤层的观测点间距为()米。A<10B10~25C50~100D100

单选题在沿煤巷掘进的巷道内,稳定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是()。A>25~≤50米B>50~≤100米C>10~25米D≤10米

问答题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包括工作面切眼),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其煤层观测点的间距分别是什么?

填空题当巷道揭露煤层全厚时,每个观测点应观测煤层的(),各煤层分层(),夹石层(),岩性和坚硬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