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催化剂在硫化时,CS2的加入温度以()为宜。A、200-210℃B、230-250℃C、260-275℃D、280℃以上

变换催化剂在硫化时,CS2的加入温度以()为宜。

  • A、200-210℃
  • B、230-250℃
  • C、260-275℃
  • D、280℃以上

相关考题:

催化剂硫化时如果反应器床层温升高,应该( )。A.停止注硫B.降低入口温度C.减少注硫量

催化剂硫化时一般控制升温炉出口温度不大于床层温度50℃,将催化剂升温至220℃恒温,待催化剂床层温度拉平后,改高硫原料气对催化剂进行等温硫化,床层最高温度≤450℃。()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变换催化剂硫中毒后,应当将变换后系统切出,工艺气改变换后放空,并提高催化剂床温度做脱硫处理。()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重整催化剂预硫化时,硫为催化剂吸附,但均为可逆吸附硫,进油后可逐渐解脱。()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为减少温度变化时桥梁荷载试验造成影响,加载时间以22:00~次日6:00为宜。( )

变换催化剂结块的的原因()A、系统压力大B、床层温度高C、蒸汽加入量小D、喷水量过大

造成催化剂床层温度急剧上升的原因有,正确的是()A、半水煤气中氧含量过高,发生氧化反应B、CS2加入过早C、CS2加入太少D、CS2加入过迟

催化剂硫化时,如果床层温升大应该()。A、停止注硫B、降低入口温度C、减少注硫量D、提高循环量

变换炉床层的热点温度随()而变化A、负荷B、催化剂使用时间C、空速D、蒸汽加入量

变换催化剂床层温度上涨的原因是()A、煤气副线开度大B、喷水量大C、氧含量高D、蒸汽加入量小

升温硫化时等床层温度升到()时加入CS2。A、150℃B、200℃C、250℃D、300℃

新装变换催化剂可提高变换炉入口温度,以提高变换率。

催化剂钝化时饱和塔内着火的位置、原因及预防,描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钝化时饱和塔内着火主要发生于回收压缩机二段出口气体显热的流程。B、催化剂钝化时压缩机二段出口气不经冷却直接进变换,气体中带油没有去除而沉积于饱和塔填料。C、当催化剂钝化时,热空气与这些油污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而着火D、为预防着火,催化剂钝化时,饱和塔需保持适当水循环,以保持塔内湿润。

钴钼系耐硫低变催化剂硫化过程有哪些控制要点,正确的是()A、控制好升温硫化温度B、CS2加入量和加入时间的控制,初期加入量大,逐步减少C、稳定操作D、硫化不能完全

宽温耐硫钴钼系催化剂的热点温度在(),操作温度在()左右 。

变换催化剂在硫化时,氮气循环回路中的氢气含量为()A、10%以下B、10-20%C、20-30%D、30%以上

变换催化剂在升温硫化时,升温阶段进行恒温时,脱除物理水的温度为:()A、80℃B、120℃C、175℃D、230℃

对于铝基催化剂而言,要提高有机硫的转化率,一段转化时温度应控制在()左右。A、220℃B、250℃C、280℃D、320℃

催化剂在反应器内升温还原时,必须控制好升温速度、活化温度与活化时间,活化温度不得高于催化剂活性温度上限。

变换炉入口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催化剂热点温度,从而影响变换率。

变换催化剂使用初期,入变换炉工艺气温度应控制在催化剂活性温度范围()的位置。A、较高B、中间C、较低D、无法判断

变换催化剂硫中毒后,应当将变换后系统切出,工艺气改变换后放空,并提高催化剂床温度做脱硫处理。

催化剂硫化时如果反应器床层温升高,应该()。A、降低入口温度B、停止注硫C、减少注硫量

催化剂预硫化时注硫化剂的温度因使用的硫化剂不同而有差别,若使用CS2或DMDS做硫化剂,则注硫化剂的起始温度一般为()A、175~190℃B、230~320℃C、175℃D、230℃

催化剂硫化时一般控制升温炉出口温度不大于床层温度50℃,将催化剂升温至220℃恒温,待催化剂床层温度拉平后,改高硫原料气对催化剂进行等温硫化,床层最高温度≤450℃。

加氢催化剂硫化时主要控制参数除硫化油、硫化剂选择外,还有()。A、注硫速度B、初始硫化温度C、硫化温度和恒温时间D、硫化氢分压

蛋白质测定中,样品消化时加入硫酸铜的作用是()。A、催化剂B、氧化剂C、提高反应温度D、还原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