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缓和曲线时,超高顺坡可在圆曲线和直线上进行,圆曲线上始终点的欠超高不得大于25mm,直线上的超高顺坡长度不得大于15mm。()
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直线长度,困难情况下不应短于()。
超高顺坡无缓和曲线时,在直线上顺坡的超高不得大于()。
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不应小于()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30m。 A.50B.60C.70D.80
同一条曲线实设欠超高、超高顺坡率、夹直线长度(含曲线与道岔夹直线)3个技术参数,一般不应采用()个及以上的困难条件限值。 A.0B.1C.2D.3
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线路允许速度为120(不含)~160km/h时不应小于4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 A.15mB.20mC.25mD.30m
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于()。 A.20mB.25mC.40mD.50m
《普速线路修理规则》规定同一条曲线实设欠超高、超高顺坡率、夹直线长度(含曲线与道岔夹直线)3个技术参数,()一个采用困难条件限值。 A.严禁B.允许C.视情况定
同一条曲线()(含曲线与道岔夹直线)3个技术参数,一般不应采用2个及以上的困难条件限值。 A.实设过超高B.实设欠超高C.超高顺坡率D.夹直线长度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曲线超高顺坡,同一条曲线实设欠超高、超高顺坡率、夹直线长度(含曲线与道岔夹直线)3个技术参数,一般不应采用2个及以上的困难条件限值。(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正线不应短于()。 A.20mB.25mC.40mD.50m
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A.20mB.25mC.40mD.50m
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Vmax>200km/h的线路,一般情况不应小于()m。A、150B、100C、70D、40
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特殊困难地段,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A、25mB、30mC、40mD、50m
正线曲线与道岔间夹直线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应小于()米,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0.5vmax米。
欠超高和超高顺坡率不得同时采用困难条件下的限值。欠超高或超高顺坡率需采用困难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困难条件。
据现行部颁有关规定,在最高行车速度与曲线半径相同条件下,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的大多受()的计算条件所控制。A、车体倾斜角速度限值B、欠超高时变率限值C、超高顺坡率限值
同一条曲线实设欠超高、超高顺坡率、夹直线长度(含曲线与道岔夹直线)3个技术参数,一般不应采用3个及以上的困难条件限值。
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特殊困难地段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A、25mmB、30mmC、40mmD、45mm
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正线不应短于()。A、20mB、25mC、40mD、50m
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A、20mB、25mC、40mD、50m
相邻曲线的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在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于()。A、20mB、25mC、35mD、50m
曲线超高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如缓和曲线长度不足,顺坡可延伸至直线上。
单选题据现行部颁有关规定,在最高行车速度与曲线半径相同条件下,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的大多受()的计算条件所控制。A车体倾斜角速度限值B欠超高时变率限值C超高顺坡率限值
填空题正线曲线与道岔间夹直线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应小于()米,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0.5vmax米。
单选题同一条曲线实设欠超高、超高顺坡率、夹直线长度(含曲线与道岔夹直线)3个技术参数,一般不应采用()个及以上的困难条件限值。A1B2C3D4
填空题欠超高和超高顺坡率不得同时采用困难条件下的限值。欠超高或超高顺坡率需采用困难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困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