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第4测回的水平度盘起始位置的预定值应为()oA、30°B、60°C、90°D、120°

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第4测回的水平度盘起始位置的预定值应为()o

  • A、30°
  • B、60°
  • C、90°
  • D、120°

相关考题:

在进行水平角观测时,需观测4个测回,则第3测回水平度盘应置数为()。

全圆测回法测角,需测n个测回,每个测回开始时应按()变换水平度盘位置。

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4测回,第3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应配置为()左右。

当测角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配置经纬仪水平度盘的起始位置,若观测n个测回,则每测回变换的数值为()。 A、360°/nB、180°/nC、270°/nD、90°/n

1秒级经纬仪观测某角度(秒值)6测回成果如表所示,测回互差限差为5″,则下列测量数据取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6个测回全部采用 B、舍去第4测回,重测补测至合格C、舍去第4、5测回,重新补测至合格D、舍去第3、4、5测回,重新补测至合格

1秒级经纬仪观测某角度(秒值)6测回成果如表所示,测回互差限差为5”。则下列测量数据取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个测回全部采用B.舍去第4测回,重新补测至合格 C.舍去第4、5测回,重新补测至合格D.舍去第3、4、5测回,重新补测至合格

(2014 年) 1 秒级经纬仪观测某角度(秒值) 6 测回成果如表所示, 测回互差限差为 5"。则下列测量数据取舍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6 个测回全部采用 B. 舍去第 4 测回, 重新补测至合格C. 舍去第 4、 5 测回, 重新补测至合格 D. 舍去第 3、 4、 5 测回, 重新补测至合格

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则第4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应配置()左右。A:0°B:30°C:90°D:60°

某角度需观测n个测回,则各测回应按()变动水平度盘起始位置。A、360°/nB、180°/nC、90°/nD、60°/n

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则第4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应配置为()左右。

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则第4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应配置为90°左右。

在经纬仪角度观测中,为了消除仪器的某些误差,都必须进行盘左(也称上半测回)和盘右(也称下半测回)两个位置进行观测,上、下两个半测回角值之差不超过限差时,合为一测回,取()作为角的观测结果。A、上半测回角值B、下半测回角值C、某半测回角值D、平均值

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第4测回的水平度盘起始位置的预定值应为()。A、30ºB、60ºC、90ºD、120º

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2测回,第2测回的水平度盘起始位置的预定值应为()

用测回法和方向法观测角度时,各测回应在不同的度盘位置观测,是为了减弱度盘分划误差对读数的影响。

用光学经纬仪按测回法进行水平角度测量,当进行多测回法观测时,为了减少度盘刻划不均匀误差的影响,各测回间应按()的差值变换度盘起始位置。A、90/nB、180/nC、270/nD、360/n

每个测回角度观测值的中误差为±6″,则6个测回角度观测值的最或是值中误差为±1″。

对某水平角观测4测回,第3测回水平度盘的起始位置应为()。A、0°B、45°C、90°D、135°

测回法测角6测回,第4测回的水平度盘预定值应为60º。

判断题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则第4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应配置为90°左右。A对B错

填空题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4测回,第3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应配置为()左右。

单选题某角度需观测n个测回,则各测回应按()变动水平度盘起始位置。An/360°Bn/180°Cn/90°Dn/270°

单选题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第4测回的水平度盘起始位置的预定值应为()。A30ºB60ºC90ºD120º

填空题全圆测回法测角,需测n个测回,每个测回开始时应按()变换水平度盘位置。

填空题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则第4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应配置为()左右。

单选题在经纬仪角度观测中,为了消除仪器的某些误差,都必须进行盘左(也称上半测回)和盘右(也称下半测回)两个位置进行观测,上、下两个半测回角值之差不超过限差时,合为一测回,取()作为角的观测结果。A上半测回角值B下半测回角值C某半测回角值D平均值

单选题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第4测回的水平度盘起始位置的预定值应为()oA30°B60°C90°D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