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油注入500kV主变前应不测试油中含气量,注入后应测量。

绝缘油注入500kV主变前应不测试油中含气量,注入后应测量。


相关考题:

绝缘油注入设备前需做哪些试验合格。

绝缘油注入油浸电气设备前,绝缘油应进行试验的项目有( )。A、电气强度试验 B、直流耐压试验 C、介质损失角正切值试验 D、局部放电试验 E、色谱分析

绝缘油注入油浸电气设备前,绝缘油应进行试验的项目有( )。2019A.电气强度试验B.直流耐压试验C.介质损失角正切值试验D.局部放电试验E.色谱分析

运行的330~500kV变压器的油中含气量应()%。A≤2B≤3C≤5

投入运行前的330~500kV变压器的油中含气量应()%。A﹤1B﹤2C﹤3

变压器局部放电测量前、后本体绝缘油()试验对比结果应合格。

以下关于绝缘油介质损耗检测,说法正确的是()。A、注入电极杯内的试油,应无气泡及其他杂质B、各电极应保持同心,各间隙的距离要均匀C、在温度达到试验温度的正负1℃时,应在10min内开始测量损耗因数D、测量电极与保护电极间的绝缘电阻,应为测量设备绝缘电阻的100倍以上,各芯线与屏蔽间的绝缘电阻,一般应大于50~100兆欧

500kV变压器注入的绝缘油含水量(mg/L)标准为()A、≤10B、≤15C、≤20D、≤25

注入110KV变压器的绝缘油不要求检验的项目是()A、微水B、色谱C、含气量D、简化

500kV主变的绝缘油运行时(含大修后)100mL油中大于5μm的颗粒数应()个A、1500B、2000C、3000D、3500

对绝缘油做电气强度试验时,油样注入油杯盖上玻璃盖后应静置()。A、1minB、5minC、10minD、30min

采用注油排氮时,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A、绝缘油应经净化处理,注入变压器、电抗器的油应符合有关规定。B、油管宜采用钢管或其他耐油管,油管内部应彻底清洗干净。当采用耐油胶管时,应保持胶管不污染绝缘油。C、注油排氮前应将油箱内的残油排尽。应装上临时油位表。D、绝缘油应经脱气净油设备从变压器下部阀门注入变压器内,氮气应经顶部排出;油应注至油箱顶部将氮气排尽。最终有位应高出铁芯上沿200mm以上。750kV的绝缘油的静置时间不应小于24h,500kV及以下的绝缘油的静置时间不应小于12h。E、注油排氮时,任何人不得在排气孔处停留。

500kV变压器注入绝缘油介质损耗因素tanδ90℃时,不应大于()。A、0.1%B、0.3%C、0.5%D、0.8%

500kV变压器注入绝缘油电气强度不应小于()A、40kVB、50kVC、60kVD、70kV

500kV变压器注入绝缘油含水量不应大于()A、10μL/LB、15μL/LC、20μL/LD、25μL/L

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使用自动顶空脱气法时,用注射器往顶空瓶迅速准确注入试油()mL,立即拔出针头,将顶空瓶放置在顶空进样器中进行脱气。A、10B、20C、30D、40

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法时,若油中含气量小于1%,其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应小于()。A、3%B、5%C、6%D、10%

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时,若油中含气量小于1%,其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应小于()。A、3%B、5%C、6%D、10%

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细则(真空压差法),根据试油进入脱气室前/后释放气体产生的压力差值,结合()参数计算出油中气体的含量。A、室温B、试油量C、脱气室容积D、脱气室温度

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法时,如果被测试油中水分含量大于()mg/L,应考虑水分对含气量试验结果的影响。A、10B、20C、30D、40

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使用机械振荡脱气法时,抽取()高纯氩气注入油样中。A、5mlB、10mlC、15mlD、20ml

多选题对盾构隧道衬砌的管片密封剂防水应符合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是:()A接缝管片渗漏时,应采用密封剂堵漏B密封剂注入口应无缺损,注入通道应通畅C密封剂材料注入施工前,应采取控制注入范围的措施D密封剂注入时应当采用低压注入

单选题500kV变压器注入绝缘油含水量不应大于()A10μL/LB15μL/LC20μL/LD25μL/L

多选题绝缘油注入油浸电气设备前,绝缘油应进行试验的项目有( )。A电气强度试验B直流耐压试验C介质损失角正切值试验D局部放电试验E色谱分析

单选题500kV变压器注入绝缘油介质损耗因素tanδ90℃时,不应大于()。A0.1%B0.3%C0.5%D0.8%

单选题采用碱液加固法加固湿陷性黄土,碱液应(  )。A在常温下注入土中B加热到60℃~80℃后再注入土中C加热到70℃~90℃后再注入土中D加热到80℃~100℃后再注入土中

多选题绝缘油注入电气设备前,应进行试验的内容有( )。A电气强度B燃烧烈度C介质损失角正切值D挥发程度E色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