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壳的外径与泵壳体内径是()配合。A、动B、静C、过量D、间隙

导壳的外径与泵壳体内径是()配合。

  • A、动
  • B、静
  • C、过量
  • D、间隙

相关考题:

多级泵填料环外径与填料函内径间隙为()mm。 A、0.1~0.15B、0.25~0.3C、0.2~0.25D、0.15~0.2

推管的内径与型芯配合,外径与模板配合,其配合一般均为()配合。A间隙配合B过盈配合C过渡配合D过紧配合

水封圈外径与盘根箱配合间隙为0.1~0.3mm,内径与轴的配合为0.5~1mm。A对B错

外啮合齿轮泵中的内泄漏处有()A、齿轮齿顶圆与泵壳内表面配合处B、齿轮端面与泵端盖(前后)配合处C、齿轮啮合处D、齿轮轴配合间隙处E、泵盖轴承处

潜污泵()之间是静密封。A、电机输出轴与泵体B、电缆和接线盒C、上下壳体D、电机壳体与泵体

薄壁压力容器是指其壳体的壁厚远小于壳体的其它尺寸,通常按壳体的外径与内径的比值大小来划分,外内径比不大于()属薄壁壳体。A、1.1~1.2B、1.2~1.3C、1.3~1.4D、1.4~1.5

滚动轴承的内孔与轴颈是()制配合,外径与壳体是()制配合。

螺纹联接根据外径或内径配合性质不同,可分为普通配合,过渡配合和间隙配合三种。

190系列柴油机连杆小头孔与衬套外径间的配合属于()配合。A、静B、间隙C、过渡D、过盈

高压泵的导叶衬套与导叶之间是采用()配合。A、间隙B、过渡C、过盈D、皆可

多级离心泵平衡盘与()的径向配合间隙过大,会造成平衡时压力过高.A、平衡套B、泵壳C、叶轮D、轴承

装有静密封环的离心泵,其轴向推理大小与()直接相关。A、叶轮吸口内径B、叶轮吸口外径C、密封环内径D、密封环外径

装有动密封环的离心泵,其轴向推理大小与()直接相关。A、叶轮吸口内径B、叶轮吸口外径C、密封环内径D、密封环外径

离心泵出口压力下降是由于叶轮密封环与壳体密封环之间的()间隙增大引起的。A、端面B、径向C、轴向D、配合

轴承内径与轴的配合采用(),而轴承外径与轴承座配合采用()。

检验差速器壳体,应检查圆锥从动齿轮内径与()的配合应在规定范围内。A、座孔B、差速器壳C、十字轴D、主动圆锥齿轮

编制差速器壳的技术检验工艺卡,技术检验工艺卡首先应该()。A、裂纹的检验,差速器壳应无裂损B、差速器轴承与壳体及轴颈的配合的检验C、差速器壳承孔与半轴齿轮轴颈的配合间隙的检验D、差速器壳连接螺栓拧紧力矩的检验

使用()等可以测量起动机电枢轴颈的外径、衬套内径及其相互配合间隙。A、外径千分尺B、游标卡尺C、百分表D、塞尺E、内径量表

螺纹连接根据外径或内径配合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三种。A、普通配合、过渡配合、间隙配合B、普通配合、过盈配合、间隙配合C、普通配合、过盈配合、过度配合D、过盈配合、间隙配合、特殊配合

离心泵动、静密封点的区别在于()A、动密封点的配合部件都是运动的B、动密封是泵体固定部分与延伸至泵体外运动部分的密封C、静密封点部件不可拆卸D、静密封点密封面不可调整

水封圈外径与盘根箱配合间隙为0.1~0.3mm,内径与轴的配合为0.5~1mm。

单选题薄壁压力容器是指其壳体的壁厚远小于壳体的其它尺寸,通常按壳体的外径与内径的比值大小来划分,外内径比不大于()属薄壁壳体。A1.1~1.2B1.2~1.3C1.3~1.4D1.4~1.5

单选题高压泵的导叶衬套与导叶之间是采用()配合。A间隙B过渡C过盈D皆可

多选题潜污泵()之间是静密封。A电机输出轴与泵体B电缆和接线盒C上下壳体D电机壳体与泵体

单选题装有动密封环的离心泵,其轴向推理大小与()直接相关A叶轮吸口内径B叶轮吸口外径C密封环内径D密封环外径

单选题装有静密封环的离心泵,其轴向推理大小与()直接相关A叶轮吸口内径B叶轮吸口外径C密封环内径D密封环外径

填空题滚动轴承的内孔与轴颈是()制配合,外径与壳体是()制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