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单体/乙烯比控制回路属于()控制。A、手动B、自动C、分程D、串级

共聚单体/乙烯比控制回路属于()控制。

  • A、手动
  • B、自动
  • C、分程
  • D、串级

相关考题:

()是由乙烯单体和少量α-烯烃共聚而得。 A.LDPEB.HDPEC.LLDPED.POM

商品归类题氯乙烯一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按重量计含氯乙烯单体单元为45%,乙酸乙烯酯单体单元为55%(水分散体;初级形状)(2002年)( )

商品归类题乙烯一乙酸乙烯酯一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其中乙烯单体单元为36%、乙酸乙烯酯单体单元为24%、氯乙烯单体单元为40%,外观为白色粉末,未加增塑剂(2004年)( )

生产高密度产品和生产线性低密度产品相比,聚合温度和共聚单体乙烯比变化情况是()。A、聚合温度提高和共聚单体乙烯比减少B、聚合温度提高和共聚单体乙烯比增加C、聚合温度降低和共聚单体乙烯比减少D、聚合温度降低和共聚单体乙烯比增加

氢气/乙烯比控制回路属于()控制。A、手动B、自动C、分程D、串级

装置设计中,反应器压力控制与()有关。A、乙烯进料量B、共聚单体进料量C、氮气进料量D、反应器放空量

对于钛系产品而言,对其树脂堆密度无影响的操作参数是()。A、氢气/乙烯比B、共聚单体/乙烯比C、乙烯分压D、反应温度

()对树脂堆密度没有影响。A、提高氢气/乙烯比B、提高共聚单体/乙烯比C、提高反应温度D、提高氮气浓度

不同熔指产品之间切换时,反应参数变化最大的是()。A、反应温度B、反应压力C、共聚单体/乙烯比D、氢气/乙烯比

聚合树脂密度一般由()控制。A、铝钛比B、氢气乙烯比C、共聚单体乙烯比D、催化剂还原比

共聚单体/乙烯比越大,聚乙烯树脂的密度越小,熔融指数也越小。

反应器循环气中,共聚单体/乙烯比与()无关。A、共聚单体加入流量B、乙烯加入流量C、乙烯分压D、乙烯进釜前压力

不同密度产品之间切换时,变化最大的是()。A、反应温度B、乙烯分压C、共聚单体/乙烯比D、氢气/乙烯比

对于UCAT-J催化剂而言,()增加,催化剂产率增加。A、氢气/乙烯比B、共聚单体/乙烯比C、乙烯分压D、反应温度

树脂密度主要采用调整()的方式进行。A、氢气/乙烯比B、乙烯分压C、共聚单体/乙烯比D、反应温度

()对树脂堆密度没有影响。A、提高氢气/乙烯比B、提高共聚单体/乙烯比C、提高反应温度D、提高氮气的浓度

聚合反应中,当共聚单体加入时,会降低()。A、聚合物结晶度B、反应器内共聚单体乙烯比C、催化剂活性D、粉料熔融指数

共聚单体乙烯比控制方法为()。A、单独控制加入量B、自动控制C、串级控制D、手动控制

反应器停催化剂后,不必刻意维持的聚合参数是()。A、氢气乙烯比B、乙烯分压C、共聚单体乙烯比D、反应器总压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英文简写(),是有()和()两种单体在()成偶氮异丁腈引发下共聚而成的()性高分子。

乙烯-乙酸乙烯酯-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其中乙烯单体单元为36%、乙酸乙烯酯单体单元为24%、氯乙烯单体单元为40%,外观为白色粉末,未加增塑剂

氯乙烯(单体单元占60%),苯乙烯(单体单元占40%)共聚物制的泡沫塑料板

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按重量计含氯乙烯单体单元为45%;乙酸乙烯酯单体单元为55%;(水分散体,初级形状)

两单体M1、M2共聚,r1=0.4,r2=0.4,若要得到组成均匀的共聚物,采用的手段是()A、恒比点加料B、一次加料,控制转化率C、补加活泼单体D、补加不活泼单体

单选题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r1=0.54,r2=1.92,若要得到组成均匀的共聚物,采用的手段是()A控制原料比B一次加料,控制转化率C补加苯乙烯D补加异戊二烯

填空题当两种单体按丁二烯和苯乙烯的质量比()投料,控制转化率达到(),共聚物组成基本不变,所得丁苯橡胶中苯乙烯单元质量分数为23%,符合生产要求。

单选题两单体M1、M2共聚,r1=0.4,r2=0.4,若要得到组成均匀的共聚物,采用的手段是()A恒比点加料B一次加料,控制转化率C补加活泼单体D补加不活泼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