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偏状态监测装置宜安装在哪些地段()A、曾经发生过风偏放电的直线塔悬垂串或耐张塔跳线B、常年基本与主导风向(大风条件下)垂直的档距C、常年风速过大的地区的线路D、对地风偏放电的线路

风偏状态监测装置宜安装在哪些地段()

  • A、曾经发生过风偏放电的直线塔悬垂串或耐张塔跳线
  • B、常年基本与主导风向(大风条件下)垂直的档距
  • C、常年风速过大的地区的线路
  • D、对地风偏放电的线路

相关考题:

塔头绝缘配合时应考虑导线绝缘子串的风偏影响,确定各种电压下风偏的风速。 操作过电压下风偏的风速为()。A.最大设计风速; B.最大设计风速的0.8倍;C.最大设计风速的0.5倍; D.10m/s或15nVs(最大设计风速≥35m/s时)。

送电线路是由若干耐张转角塔和其间的直线塔组成,两相邻耐张转角塔间构成一耐张段,导线在耐张转角塔经耐张绝缘子串固定在塔上。在其间的直线塔上导线悬挂在悬垂绝缘子串下端,可顺线偏斜或横向摆动。虽在施工架线时各档水平应力相同,但由于档距和高差不同,在气象条件变化后,各档应力就不相同了。从而在悬垂绝缘子下端出现不平衡张力,使绝缘子串产生偏斜,偏斜后使各档应力趋于基本相同。这个应力称为耐张段的代表应力。该代表应力对应的档距称为代表档距。 某跨河耐张段由200,300,1000,300,200m组成,其代表档距(为( )。A.712m; B.732m; C.742m; D.762m。

承力塔间隙画图是校验在各种过电压的气象条件下,跳线风偏后对接地构件的空气间隙是否满足规程要求。若跳线弧垂取得过小,会对横担及金具串接地端的距离不够;取得过大,则风偏后会对塔身或跳线下面的构件(如杯型塔中线对平口或垂直排列时对下面的横担)距离不够。施工弧垂参照允许最小和允许最大弧垂间的中值选取。 耐张绝缘子串倾斜角的计算中不应计及()。A.耐张绝缘子串重量; B.耐张串侧导线垂直档距的重量;C.导线水平张力; D.导线弧垂。

承力塔间隙画图是校验在各种过电压的气象条件下,跳线风偏后对接地构件的空气间隙是否满足规程要求。若跳线弧垂取得过小,会对横担及金具串接地端的距离不够;取得过大,则风偏后会对塔身或跳线下面的构件(如杯型塔中线对平口或垂直排列时对下面的横担)距离不够。施工弧垂参照允许最小和允许最大弧垂间的中值选取。 耐张绝缘子串的水平偏角计算不应计及()。A.线路路径转角的一半;B.导线风压造成的耐张绝缘子串水平偏角的増加;C.绝缘子串风压造成的耐张绝缘子串水平偏角的增加;D.导线摆动造成的耐张绝缘子串偏角。

送电线路是由若干耐张转角塔和其间的直线塔组成,两相邻耐张转角塔间构成一耐张段,导线在耐张转角塔经耐张绝缘子串固定在塔上。在其间的直线塔上导线悬挂在悬垂绝缘子串下端,可顺线偏斜或横向摆动。虽在施工架线时各档水平应力相同,但由于档距和高差不同,在气象条件变化后,各档应力就不相同了。从而在悬垂绝缘子下端出现不平衡张力’使绝缘子串产生偏斜,偏斜后使各档应力趋于基本相同。这个应力称为耐张段的代表应力。该代表应力对应的档距称为代表档距。 若某耐张段由档距400,300,450,350,500m组成,其代表档距Zr为( )。A.401m; B.418m; C.438m; D.450m。

直线塔间隙圆图是校验在各种过电压的气象条件下,绝缘子串风偏后对杆塔构件的空气间隙应满足规程要求: 在计算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时,不应考虑()。A.悬垂绝缘子串的重量及风压; B.用水平档距计算导线风压;C.用垂直档距计算导线重量; D.用地形高差计算张力的垂直分量。

导线覆冰状态监测装置宜安装在哪些地段()A、重冰区部分区段线路B、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海峡等的大跨越C、迎风山坡、垭口、风道、大水面附近等易覆冰特殊地理环境区D、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的线路易覆冰舞动区

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在最大弧垂或最大风偏后与树木之间的安全距离正确的()A、电压等级最大风偏距离最大垂直距离45—220千伏,3.5米,4.0米B、电压等级最大风偏距离最大垂直距离154—220千伏,4.0米,4.5米C、电压等级最大风偏距离最大垂直距离330千伏,5.0米,5.5米D、电压等级最大风偏距离最大垂直距离500千伏,7.0米,7.0米

杆塔校验时,需计算悬垂绝缘子串的风偏角,不应考虑()A、用地形高差计算张力的垂直分量B、悬垂绝缘子串的重量及风压C、用垂直档距计算导线重量D、用水平档距计算导线风压

直线塔间隙圆图时校验在各种过电压的气象条件下,绝缘子串风偏后对杆塔构件的空气间隙应满足规程要求。在计算绝缘子串风偏角时应考虑()A、悬垂绝缘子串的重量及风压B、用水平档距计算导线风压C、用垂直档距计算导线重量D、用地形高差计算张力的垂直分量

在曾经发生过污闪事故线路宜选用风偏状态监测装置。

常年风速过大的地区宜选用微气象和现场污秽状态监测装置。

对于需要提高线路输送能力的重要线路,除安装导线温度状态监测装置外,还应安装()状态监测装置。A、风偏B、覆冰C、微气象D、图像/视频

45度及以上转角塔外角侧跳线宜使用双串瓷绝缘子或玻璃绝缘子,以避免风偏放电。

某500kV线路同塔双回路悬垂型塔,导线4×LGJ-400/35,每根子导线截面425.24mm2,线径26.82mm,自重1.349kg/m,计算拉断力103900N,设计基本风速27m/s,覆冰厚度10mm,代表档距385m,水平档距415m,垂直档距450m,垂直档距系数Kv=0.75,绝缘子串长5.415m,无冰绝缘子串重4700N,覆冰绝缘子串重5300N,绝缘子串最大风基准风压554N(对应10m高基本风速,下同),覆冰绝缘子串基准风压137N,铁塔呼高33m,下-中横担层高10.45m,中-上横担层高10.6m,上横担与地线支架高1.5m,已知水平档距415m、大风时的导线弧垂为8.9m,取g=9.807,请计算:设计杆塔时上导线最大风工况的悬垂串风偏角为()A、42.15°B、51.36°C、48.68°D、50.23°

某500kV线路同塔双回路悬垂型塔,导线4×LGJ-400/35,每根子导线截面425.24mm2,线径26.82mm,自重1.349kg/m,计算拉断力103900N,设计基本风速27m/s,覆冰厚度10mm,代表档距385m,水平档距415m,垂直档距450m,垂直档距系数Kv=0.75,绝缘子串长5.415m,无冰绝缘子串重4700N,覆冰绝缘子串重5300N,绝缘子串最大风基准风压554N(对应10m高基本风速,下同),覆冰绝缘子串基准风压137N,铁塔呼高33m,下-中横担层高10.45m,中-上横担层高10.6m,上横担与地线支架高1.5m,已知水平档距415m、大风时的导线弧垂为8.9m,取g=9.807,请计算:塔位排定后,某直线塔实际水平档距为465m,垂直档距为335m,验算其上导线的悬垂串风偏角为()A、49.35°B、50.86°C、51.85°D、53.21°

某发电厂装有两台300MW机组,经主变升压至220kV配电装置,屋外配电装置母线采用支持式管型母线,为双母线接线分相中型布置,母线采用φ120/110铝锰合金管,母联间隔跨线采用架空软导线。母联间隔有一跨跳线,请计算跳线的最大摇摆弧垂的推荐值为下列哪项值?()(导线悬挂点至梁底6为20cm,最大风偏时耐张线夹至绝缘子串悬挂点的垂直距离f为65cm,最大风偏时的跳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45°,跳线在无风时的垂直弧垂F为180cm),详见图。A、135cmB、148.5cmC、190.9cmD、210cm

为防止风偏闪络事故,500kV及以上架空线路()及以上转角塔的外角侧跳线串宜使用双串绝缘子并可加装重锤。A、10°B、15°C、30°D、45°

0.38(0.22)kV架空线路导线在最大风偏或最大弛度时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为()。

杆塔按受力性质,宜分为()A、悬垂转角塔B、耐张直线塔C、耐张转角塔D、悬垂直线塔

导线弧垂状态监测装置宜安装在哪些地段()A、在需验证新型导线弧垂特性的线路区段B、曾因安全距离不足导致频发故障(如线树放电)的线路区段C、在曾经发生舞动的区域D、发生过因振动断股的档距

舞动状态监测装置宜安装在哪些地段() A、曾经发生舞动的区域B、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的输电线路、档距较大的输电线路C、迎风山坡、垭口、风道、大水面附近等易覆冰特殊地理环境区D、易发生舞动的微地形、微气象区的输电线路

根据Q/GDW561—2010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的现场布点原则,大跨越地段主要配置哪些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A、微风振动状态监测装置B、微气象状态监测装置C、风偏状态监测装置D、导线覆冰状态监测

现场污秽状态监测装置宜安装在哪些地段()A、现有爬距不满足要求的区域B、曾经发生过污闪事故C、重要污染源点D、易覆冰区E、火灾易发区

在输电线路风偏事故中,影响导线水平偏移的因素主要有()。 A、风速B、垂直档距C、水平档距D、绝缘子串型号E、导线型号

风偏事故的主要类型有() A、直线塔绝缘子对塔身放电B、直线塔绝缘子对拉线放电C、耐张干字塔中相绕跳线对塔身放电D、导线对通道两侧建筑物放电E、导线对通道两侧边坡、树竹木放电

某条线路1号杆塔的基本信息中所显示的档距是()A、1号至2号的档距B、1号至构架的档距C、1号至下一基耐张塔的档距D、1号至下一基直线塔的档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