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禹治水、贾让“()”、王景“河汴分流”、潘季训“()”,到近代李仪祉的“上中游蓄水拦沙、下游固定中水河槽、整治河口”,人们围绕黄河展开了持续的治理,“河工千余年来历史,唯有防洪一事”。

从大禹治水、贾让“()”、王景“河汴分流”、潘季训“()”,到近代李仪祉的“上中游蓄水拦沙、下游固定中水河槽、整治河口”,人们围绕黄河展开了持续的治理,“河工千余年来历史,唯有防洪一事”。


相关考题:

黄河入海河道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或者黄河入海流路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等有关技术要求。( )

黄河的下游地区,河床比河流的两边高出十米左右,以致其又称为“地上河”。其原因是( )。A.黄河下游经过的地方原本地势就比较高B.黄河泥沙含量大,到下游时由于水的流速变慢,泥沙不断沉积C.黄河下游时常断流D.黄河下游为防洪,以致把堤坝修得太高

黄河的下游地区,河床比河流的两边高出10米左右,以致其又称“地上河”,这是由于黄河泥沙含量大,到下游时水速缓慢,泥沙不断沉积而造成的。造成“地上河”的原因是(  )。A.黄河下游为防洪,以致把堤坝修得太高B.黄河泥沙含量大,到下游时由于水速缓慢,泥沙不断沉积C.黄河下游时常断流D.黄河下游经过的地方原来地势就比较高

张居正任用( )督修黄河,他的治河办法,对以后数百年的河工都具有深刻的影响A.张学颜B.李成梁C.潘季驯D.高拱

嘉靖14年秋,黄河洪水泛滥,时任南京刑部尚书的万安人朱衡,专门负责()。A、治理河漕工程B、治理黄河工程

(),陕西省蒲城县人,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他主张治理黄河,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航运、灌溉和水电兼顾,把我国治理黄河的理论和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A、林一山B、张含英C、李仪祉D、王化云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主持了几十万人参加的治理黄河、汴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A、王景B、王安石C、郭守敬D、潘季驯

近代水利学者李仪祉提出了()上中下游全面治理的方略,主张在上中游广修水利,植树造林,建拦洪水库;在下游整治河槽,淤滩冲槽和开辟减河排洪。A、长江B、黄河C、淮河D、海河

()在论证治理黄河规划方案时首次提出经济补偿的概念,主张筹划治河工费用于安置因改道所需的移民。A、贾让B、李冰C、郑国D、郦道元

因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不同,历代各地区的治水方略各有侧重,明代潘季驯治理黄河主要采用了()。A、分疏洪水说B、束水攻沙说C、散水匀沙说D、限制洪水说

《汉书·沟洫志》载:周“定王五年河徒”,该年发生罕见特大洪水。一般认为这是自大禹治水之后一千余年来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A、长江B、黄河C、淮河D、海河

东汉初,()组织进行了规模宏大的黄河治理工程,除采取常规的疏河、筑堤措施外,还在黄河上建闸,人为控制水流(“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流”),为减轻黄河水患立下了汗马功劳。A、王景B、潘季驯C、王安石D、林则徐

“调水调沙”理论可追溯到明代的()提出的“以清释浑”、“蓄清刷黄”的治河理论。A、潘季驯B、靳辅C、王景D、周用

(),明朝治河专家。嘉靖末至万历中,4次任总理河道大臣,主持治理黄河、运河等。提出著名的“束水攻沙”理论,其代表作《河防一览》,共14卷。A、王景B、范仲淹C、郭守敬D、潘季驯

西汉末年的治黄战略家(),针对汉代黄河河患频发的原因,提出了以“宽河行洪”思想为主的全面治理黄河的上、中、下三种不同对策,上策主张滞洪改河,中策提出筑渠分流,下策则为缮完故堤。A、女娲B、孙叔敖C、贾让D、李冰

在保障防洪安全方面。黄河下游近期防洪治理、()、河南河口村水库3项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东北“三江”治理、天津永定新河治理二期、河北双峰寺水库、()等工程基本建成,流域整体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河长指从河源到河口沿河槽中各断面上最大水深点的连线(航线)所量的长度。

民国22年(1933年)黄河大水,下游决口数十处,洪水泛及5省,灾民数十万,当年9月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首任委员长是()。A、王化云B、张瑞瑾C、李仪祉D、张含英

()市历史上曾有过水源富足的骄傲。黄河、贾鲁河、熊耳河和金水河皆从城市周边和市内蜿蜒而过。但随着自然环境、气候的变化,70年代后,城市用水基本上只靠黄河过境水。A、郑州B、洛阳C、新乡

当前,我委确立的黄河下游治理方略是()。A、稳定主槽、调水调沙、宽河固堤、政策补偿B、稳定主槽、调水调沙、放淤固堤、政策补偿C、稳定主槽、宽河固堤、政策补偿D、调水调沙、宽河固堤、政策补偿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远期目标,到()年,基本形成黄河下游水沙调控体系,防止河床抬高,维持下游中水河槽稳定,局部河段初步形成“相对地下河”雏形,基本控制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A、2015B、2020C、2025D、2030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在论证治理黄河规划方案时首次提出经济补偿的概念,主张筹划治河工费用于安置因改道所需的移民。A贾让B李冰C郑国D郦道元

问答题(十)  【给定资料】  东汉永平12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已泛滥几十年)。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维持了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的记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谣。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又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之间,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整个草原几乎全部为当年生栽培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北风沙加剧,黄河下游水患频繁。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他的治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究与借鉴。  【问题】  给定资料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填空题在保障防洪安全方面。黄河下游近期防洪治理、()、河南河口村水库3项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东北“三江”治理、天津永定新河治理二期、河北双峰寺水库、()等工程基本建成,流域整体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判断题河长指从河源到河口沿河槽中各断面上最大水深点的连线(航线)所量的长度。A对B错

问答题河口拦门沙的治理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