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吊桥的主要技术参数只包括跨径、矢度、吊杆间距、主索中距及宽跨比、索鞍形式、横向稳定措施等。

柔性吊桥的主要技术参数只包括跨径、矢度、吊杆间距、主索中距及宽跨比、索鞍形式、横向稳定措施等。


相关考题:

为保证钢梁的横向刚度,其梁中心距与跨度之比即(宽跨比)应同时满足下列规定:下承式简支和连续桁梁边跨不应小于1/20;连续桁梁除边跨外其余各跨不应小于()。简支板梁其宽跨比不应小于1/15,主梁中心距不应小于2.2m。

为保证钢梁的横向刚度,简支板梁其宽跨比不应小于1/15,主梁中心距不应小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锚碇是斜拉桥的主要构件B.锚碇是吊桥的主要构件C.吊杆只在吊桥中有D.吊桥桥塔高度与垂跨比有关,与桥长无关

矢拱度是指拱桥中拱圈(或拱肋)的( )。A.净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B.计算矢高与净跨径之比C.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D.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拱桥的矢跨比是指拱圈(或拱肋)的( )。A.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B.计算跨径与计算矢高之比C.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D.净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矢跨比是指拱桥拱圈(或拱肋)的()。A、 净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B、 计算矢高与净跨径之比C、 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D、 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拱桥的矢跨比是( )。A. 反映拱桥断面特性的指标 B. 计算矢高于计算跨径之比C. 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 D. 计算跨径与计算矢高之比

矢拱度是指拱桥中拱圈(或拱肋)的()。A、净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B、计算矢高与净跨径之比C、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D、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矢跨比是( )A.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B.计算矢高与净跨径之比C.净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D.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

柔性吊桥的主跨和边跨常用的比值为2∶1和3∶1。

柔性吊桥矢度

矢跨比也称拱矢度,是拱桥中拱圈(或拱肋)的净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减少悬索桥竖向变位的加固方法有()。A、加强加劲梁的水平风撑,加大横向刚度B、设置中央构件,把加劲梁与主缆索在跨中联结起来C、把直吊杆(索)改为斜吊杆(索)或交叉斜吊杆(索)D、在桥的两岸上、下游对称增设侧风缆,风缆锚固于悬索桥的加劲梁上,锚固位置可选在1/4跨至跨中之间。E、增加斜拉索改变结构受力体系,斜拉索可设在主跨四分之一跨径区段,并妥善解决斜拉索与加劲梁及索塔的锚固,同时注意解决索塔受力平衡问题

减少悬索桥横向摆动的加固方法有()。A、设置中央构件,把加劲梁与主缆索在跨中联结起来B、在桥的两岸上、下游对称增设侧风缆,风缆锚固于悬索桥的加劲梁上,锚固位置可选在1/4跨至跨中之间C、在桥的上、下游各架设一根跨河钢缆,其高度可略低于桥面,用钢丝绳将加劲梁与过河钢缆作多点联结,适当张紧形成抛物面网络D、加强加劲梁的水平风撑,加大横向刚度E、把直吊杆(索)改为斜吊杆(索)或交叉斜吊杆(索)

矢跨比是反映拱桥受力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表达式是( )。A、矢高/跨径B、净矢高/净跨径C、计算矢高/计算跨径D、总矢高/总跨径

矢跨比是拱桥中拱圈的()与计算跨径之比。A、净矢高B、计算矢高C、标准矢高D、基准矢高

矢拱度是指拱桥拱圈(或拱肋)的( )。A、净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B、计算矢高与净跨径之比C、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D、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悬索桥主缆基准索架设主要考虑的因素有()A、猫道自重影响B、温度变化C、跨径变化D、基准索与索鞍,索鞍与索塔的相对固定性

实腹式拱桥的拱顶荷载强度和拱腹填料一定,该桥的拱轴系数主要决定于()。A、跨径与矢高B、矢高与矢跨比C、跨径与矢跨比D、拱脚的水平倾角

一般腹孔跨径不大于主跨径的1/8~1/10、矢跨比1/2~1/3。

填空题为保证钢梁的横向刚度,简支板梁其宽跨比不应小于1/15,主梁中心距不应小于()。

多选题悬索桥主缆基准索架设主要考虑的因素有()A猫道自重影响B温度变化C跨径变化D基准索与索鞍,索鞍与索塔的相对固定性

判断题一般腹孔跨径不大于主跨径的1/8~1/10、矢跨比1/2~1/3。A对B错

单选题实腹式拱桥的拱顶荷载强度和拱腹填料一定,该桥的拱轴系数主要决定于()。A跨径与矢高B矢高与矢跨比C跨径与矢跨比D拱脚的水平倾角

单选题矢跨比是指拱桥拱圈(或拱肋)的()。A净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B计算矢高与净跨径之比C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D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填空题为保证钢梁的横向刚度,其梁中心距与跨度之比 即(宽跨比)应同时满足下列规定:下承式简支和连续桁梁边跨不应小于1/20;连续桁梁除边跨外其余各跨不应小于()。简支板梁其宽跨比不应小于1/15,主梁中心距不应小于2.2m。

单选题矢拱度是指拱桥拱圈(或拱肋)的( )。A净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B计算矢高与净跨径之比C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D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