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预硫时,反应器入口温度保持230℃恒温的时间一般应至少()A、12小时B、8小时C、16小时D、24小时

催化剂预硫时,反应器入口温度保持230℃恒温的时间一般应至少()

  • A、12小时
  • B、8小时
  • C、16小时
  • D、24小时

相关考题:

催化剂硫化时如果反应器床层温升高,应该( )。A.停止注硫B.降低入口温度C.减少注硫量

脱硫后原料含硫超标时,应()。 A、切换合格原料B、降低脱硫反应器床层温度C、提高脱硫反应器床层温度D、检查转化催化剂是否发生中毒现象

催化剂活性下降可通过()获得补偿。A、降低反应器入口压力B、提高反应器入口温度C、降低反应器入口温度D、降低加热炉出口温度

下列选项中,不是冷冻水系统中断所造成的影响是()。A、预聚合反应器温度升高B、预接触罐温度升高C、催化剂贮罐温度升高D、环管反应器温度升高

加氢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一旦床层温升超过25℃,则应采取()等适当的措施。A、降低注硫量B、降低反应器入口温度C、打冷氢D、停止注硫

催化剂氮气干燥恒温脱水温度为()℃,反应器入口温度最高不能超过(300)℃。

加氢装置催化剂再生时,温升的计算方法是()。A、床层最高温度减最低温度B、床层最高温度减入口温度C、反应器入口温度减出口温度D、反应器平均温度减入口温度

关于加氢装置催化剂硫化时的预湿,说法正确的是()。A、预湿阶段时间一般在2小时左右B、预湿阶段催化剂表面吸附的硫对预硫化不利C、预湿时催化剂吸附的油及硫可避免水对催化剂强度的影响D、预湿可以防止温度过高使活性金属被氢还原而给硫化过程带来麻烦

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注硫速度控制的主要依据是()A、反应器压降B、硫化油中硫含量C、反应温升及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D、硫化温度高于230℃后,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大于1.0%

蜡油加氢裂化催化剂预硫化时裂化床层入口最高硫化温度为()℃且恒温硫化4小时。A、290B、325C、330D、350

装置催化剂预硫化开始前应维持反应器入口温度在()℃以待进硫化油(使用硫化剂进行预硫化)。A、150B、155C、160D、175

变换催化剂在升温硫化时,升温阶段进行恒温时,脱除物理水的温度为:()A、80℃B、120℃C、175℃D、230℃

脱硫后原料含硫量超标时,应()。A、切换合格原料气B、降低脱硫反应器床层温度C、提高脱硫反应器床层温度D、检查转化催化剂是否发生中毒现象

反应器入口压力升高可能是由于()。A、后部系统堵塞B、入口温度升高C、入口温度降低D、催化剂活性减弱

催化剂硫化阶段硫化氢未穿透反应器温度大于230℃,则()。A、反应器超温B、甲烷含量增加C、金属还原引起催化剂失活

催化剂硫化时如果反应器床层温升高,应该()。A、降低入口温度B、停止注硫C、减少注硫量

在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H2S穿透催化剂订层以前,反应器入口温度就为()℃A、200B、230C、350D、290

一般柴油加氢预硫化可含有()阶段。A、预润湿阶段B、230℃恒温阶段C、260℃、290℃恒温或290℃恒温阶段D、300或320℃恒温阶段

催化剂硫化的完全程度取决于硫化反应的最终温度,而上硫量取决于硫化的()。A、氢油比B、恒温压力C、空速D、恒温时间

催化剂预硫化时有三个恒温温度点分别是()℃,()℃,()℃

关于加氢装置催化剂硫化时的预湿,说法正确的是()。A、预湿阶段时间一般在2h左右B、预湿阶段催化剂表面吸附的硫对预硫化不利C、预湿时催化剂吸附的油及硫可避免水对催化剂强度的影响D、预湿可以防止温度过高使活性金属被氢还原而给硫化过程带来麻烦

关于反应系统急冷氢试验条件,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反应器内构件安装完毕,未装催化剂B、系统氢气气密合格,氢气纯度80%C、反应器入口温度控制在150℃D、控制床层任一点温度不大于230℃

催化剂预硫化过程中,注硫点一般在()。A、原料泵出口B、反应器入口C、原料油罐入口D、原料油泵入口

催化剂干燥时,反应器入口温度应控制在()℃。A、100B、120C、135D、150

催化重整工艺采用()反应器,反应器入口温度()排列,催化剂装入量最多的是()反应器。

加氢裂化催化剂钝化过程中,在氨穿透反应器前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应不大于()。A、205℃B、210℃C、220℃D、230℃

下列关于加氢催化剂在干法硫化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起始硫化温度175℃,终止硫化温度370℃B、硫化过程有两个恒温阶段,分别是230℃和290℃C、恒温阶段的恒温时间不应小于8hD、硫化剂注入后会产生一定的温波,应在温波通过反应器各床层后,再继续按硫化要求的升温速度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