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赛义德发表著名的()一书,标志着后殖民主义走向自觉与成熟A. 《知识分子论》B. 《文化与帝国主义》C. 《东方学》D. 《文学与社会》

197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赛义德发表著名的()一书,标志着后殖民主义走向自觉与成熟

A. 《知识分子论》

B. 《文化与帝国主义》

C. 《东方学》

D. 《文学与社会》


相关考题: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关系密切。 A.福建文化B.广东文化C.浙江文化D.东南亚文化

龙勃罗梭的()一书出版标志着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A.《犯罪人论》B.《道德与立法原理》C.《犯罪社会学》D.《犯罪学》

《政治与行政》一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学()A.克林顿B.古德诺C.林德布罗姆D.张五常

()在1986年发表的《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第三世界文学》中正式提出了“第三世界文学”的概念,这一理论在后殖民主义者和新马克思主义者为殖民时代的遗留问题所开出的药方中较有影响力A. 赛义德B. 詹姆逊C.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D. 鲍德里亚

美国女权主义者()发表了(),标志着当代女权批评的诞生,它是女权主义运动进入文化领域的结果A. 凯特?米勒特B. 《文学妇女》C. 桑德?拉吉尔伯特D. 《性政治》

1939年,默顿发表了()一书,书中阐明了经验研究的基本方式 A.《社会行动的结构》B.《社会整合理论》C.《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D.《社会学通论》

在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关系中,心理批评切入的角度是() A.文学与作家B.文学与社会C.文学与读者D.文学与文本

“社区”一词最早是由( )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在社会学名著《社区与社 会》一书中提出的。A.美国 B.德国 C.法国D.英国

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的是()。A.文化B.教育C.学校D.知识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 )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A.奈塞尔B.马斯洛C.斯金纳D.考夫卡

“中图法”中,与大类标记符号G对应的大类名称为( )。A.语言、文字B.社会科学总论C.文化、科学、教育、体育D.文学

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B.制度背景C.《社会诊断》一书的发表D.美国国内战争E.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2015年11月) 笔试往往很难测试应聘者的( )A.性格与兴趣B.专业知识C.社会文化知识D.专业能力

笔试往往很难测试应聘者的(  )A.性格与兴趣B.专业知识C.社会文化知识D.专业能力

下列不属于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著作的是(  )。A.《我的教育信条》B.《儿童与课程》C.《人的教育》D.《学校与社会》

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不包括( )A.历史与地理知识B.经济知识C.人际关系知识D.儿童文学作品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被誉为“现代课程论的圣经”,其作者是美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  )。A.康德B.涂尔干C.斯宾塞D.泰勒

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A.知识、技能与情感B.难度、广度与深度C.社会、儿童与学科D.政治、经济与文化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 )。A.知识技能与情感 B. 难度广度与深度C.社会、儿童与学科 D. 政治经济与文化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种族与家庭,通过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学生掌握现代文化知识,建立独特的族群和阶层文化,社会也因此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常考)A.经济功能B.文化功能C.人口功能D.政治功能

魏晋时期哪一篇文章标志着“文学走向自觉”?

下列哪一项内容标志着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形成?()A、玛丽·瑞奇蒙的《社会诊断》一书的出版。B、汉密尔顿发表《社会工作基本概念》。C、霍利斯出版《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治疗法》一书。D、汉密尔顿出版《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自觉和成熟以()《东方学》(1978年)为标志,其主要代表人还有()、()等人,后殖民主义批评的主要理论取向在于揭示和批判文学文本中()和()思想。

填空题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自觉和成熟以()《东方学》(1978年)为标志,其主要代表人还有()、()等人,后殖民主义批评的主要理论取向在于揭示和批判文学文本中()和()思想。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内容标志着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形成?()A玛丽·瑞奇蒙的《社会诊断》一书的出版。B汉密尔顿发表《社会工作基本概念》。C霍利斯出版《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治疗法》一书。D汉密尔顿出版《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问答题魏晋时期哪一篇文章标志着“文学走向自觉”?

填空题1936年夏衍所作____与宋之地在同年发表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被视作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