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T>MIC的方法是()。 A、增大负荷量B、增高峰值C、增加总量D、增多给药次数或持续给药E、减少负荷量

延长T>MIC的方法是()。

A、增大负荷量

B、增高峰值

C、增加总量

D、增多给药次数或持续给药

E、减少负荷量


相关考题:

MIC小组命名的AMI-M2标志染色体畸变是A、t(9;22)B、t(15;17)C、t(8;21)D、t(8;22)E、t(1;19)

MIC小组命名的AML-M2标志染色体畸变是A.t(9;22)B.t(15;17)C.t(8;21)D.t(8;22)E.t(1;19)

在驾驶盘背后的”MIC-INT”电门,其”MIC”位的作用,与在音频选择面板上的”R/T-I/C”电门的”R/T”位的作用是一样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以下不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杀菌作用的(PK/PD)参考参数的是( )A.AUC0-24/MIC(AUIC):给药24小时内的AUC与MIC比值B.Cmax/MIC:血药峰值(Cmax)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C.SBA(血清杀菌效价)D.FBA(体液杀菌效价)E.T>MIC:给药后血药浓度大于MIC的持续时间

t>MIC 是() A. 血药浓度达到或超过MIC的时间B. 血药浓度未达到或超过MIC的时间C. 血药浓度达到或超过MIC 持续的时间D. 血药浓度达到MIC 持续的时间E. 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

MIC组命名的AML-M2标志染色体畸变是 A、t(9;22)B、t(15;17)C、t(8;21)D、t(8;22)E、t(1;19)

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特征是 A、Cmax/MIC和AUC/MIC与杀菌活性,临床疗效密切相关B、AUC24h/MIC>1000C、Cmax/MIC>25是抗菌最佳D、AUC24h/MIC约25~30时抗菌最好E、T>MIC达给药前的10~30%抗菌效果最好

MIC小组命名的AML-M2标志染色体畸变是( )A、t(1;19)B、t(8;22)C、t(8;21)D、t(9;22)E、t(15;17)

MIC组命名的AML-M2标志染色体畸变是A.t(9;22)B.t(15;17)C.t(8;21)D.t(8;22)E.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