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为实现赶超战略,一连串大手笔收购沃尔沃、锰铜等海外企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获取技术B、资本运营C、形象D、财务投资

吉利为实现赶超战略,一连串大手笔收购沃尔沃、锰铜等海外企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获取技术

B、资本运营

C、形象

D、财务投资


相关考题:

未来100年内,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事件都将会写入世界汽车工业的史册,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功收购沃尔沃,是吉利近几年来开始国际化进程的优异表现。实际上,吉利真正海外试水起步于2006年,这年底,吉利成为英国锰铜控股公司第一大股东。吉利和锰铜在中国成立了合资公司,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势生产锺铜公司经典的出租车出口到欧洲市场并在本土销售。在这个过程中,吉利向英国工厂派出一批人力资源、财务、技术、工厂管理等关键部门的管理人才去学习。就在完成沃尔沃资产交割的同一天,吉利汽车宣布计划增持英国锺铜股份至51%,8月将签订最终收购协议。而在2009年,吉利成功收购全球知名的高端汽车自动变速器供应商一一澳大利亚DSI变速箱公司作为海外全资子公司,目前DSI通过为吉利的新车型匹配动力总成系统已经开始获得收入,福特汽车和破产重组后的双龙都开始继续采购DSI的自动变速箱。这家吉利的澳大利亚子公司即将在重庆设立分厂,为奇瑞这样的同行提供自动变速箱产品。DSI的技术和产品对吉利固然重要,但吉利获得的利益并不仅限于此。2010年8月2日,吉利集团在英国伦敦以15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沃尔沃汽车的全部股权收购,从签约到资产交割,仅仅用了4个月,这也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收购最"神速"的案例。加上之前先后收购英国锺铜和澳大利亚DSI变速箱公司,吉利已经成为中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汽车集团。这就意味着,"汽车狂人"李书福多年来亲手创立的汽车帝国己见雏形。正是在这次收购中,李书福实践了一套全新的国际化并购方式,而这也为后来收购沃尔沃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使得吉利实现成功的海外扩张成为可能。请结合案例回答:(1)在企业集团并购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哪些?(2) 对于产业经营型(主并)企业,并购的战略目标何在?在目标公司搜寻与抉择上应确立怎样的标准?(3) 结合本案例,分析吉利集团可能遭遇哪些风险或陷阱?在连续的并购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描述错误的是()。 A.吉利的技术水平低于沃尔沃B.吉利的国际知名度低于沃尔沃C.吉利的技术水平高于沃尔沃D.吉利的国际知名度高于沃尔沃

北京时间2010年3月28日21:20,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LewisBooth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包括9个系列产品。福特选择了吉利不仅是因为吉利对沃尔沃的尊重,更是因为看中了吉利背后的中国市场,吉利收购沃尔沃是对技术和品牌的需求,同时也是“走出去”的战略选择。吉利与沃尔沃这段酝酿已久的跨国联姻终于尘埃落定。 按照并购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该并购案属于()。 A. 同源并购B. 纵向并购C. 横向并购D. 混合并购

北京时间2010年3月28日21:20,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LewisBooth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包括9个系列产品。福特选择了吉利不仅是因为吉利对沃尔沃的尊重,更是因为看中了吉利背后的中国市场,吉利收购沃尔沃是对技术和品牌的需求,同时也是“走出去”的战略选择。吉利与沃尔沃这段酝酿已久的跨国联姻终于尘埃落定。 从收购动机上看,此次并购属于()。 A.同源并购B.善意并购C.恶意并购D.混合并购

北京时间2010年3月28日21:20,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LewisBooth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包括9个系列产品。福特选择了吉利不仅是因为吉利对沃尔沃的尊重,更是因为看中了吉利背后的中国市场,吉利收购沃尔沃是对技术和品牌的需求,同时也是“走出去”的战略选择。吉利与沃尔沃这段酝酿已久的跨国联姻终于尘埃落定。 并购可以采用()方式。 A. 吸收合并B. 新设合并C. 转移合并D. 控股

2011年8月2日,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交割仪式在伦敦举行,吉利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海外并购()①巩固了我国在国际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②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③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实力,提高资源利用率④导致大量资金外流,影响国家金融安全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吉利收购沃尔沃,实现了哪些战略协同?A.改善了产品结构B.提升了技术水平C.整合了渠道优势D.提升了管理效益

1、请分析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的融资安排

【多选题】吉利收购沃尔沃,实现了哪些战略协同?()A.改善了产品结构B.提升了技术水平C.整合了渠道优势D.提升了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