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相关考题:

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21~23 小题: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改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祸,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第 21 题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出自李斯的()文章?

下列与“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坏墙”体现的哲学道理不一致的是( )A.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B.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坏身C. 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D.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其中包含的哲理有()(1)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1)(3)(4)B.(2)(3)(4)C.(1)(2)(3)D.(1)(2)(4)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其中包含的哲理有( )(1)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1)(3)(4)B.(2)(3)(4)C.(1)(2)(3)D.(1)(2)(4)

作者用“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论证“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

阅读李斯《谏逐客书》一段: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阅读李斯《谏逐客书》一段: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这段话分为几层(并说出每层的起止处)?概括每层大意。

李斯在 《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有()A.排比B.对偶C.比喻D.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