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非密封放射源的放射防护管理限值和参考水平应包括:()。 A:个人剂量控制目标值B:工作场所辐射水平或表面污染水平C: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D:放射性核素最大操作量与存放量

操作非密封放射源的放射防护管理限值和参考水平应包括:()。

A:个人剂量控制目标值

B:工作场所辐射水平或表面污染水平

C: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

D:放射性核素最大操作量与存放量


相关考题:

通常所说的放射源主要是指密封放射源(密封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操作非密封放射源时,减少受剂量的措施至少应包括:()。 A:选用的非密封源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尽量小、毒性尽可能的低B:尽可能用密封、闭型操作代替非密封操作C: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缩短操作时间D:尽可能增加操作距离。

操作非密封放射源时,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监测包括:()。 A:外个人外照射监测B:个人内照射监测C:皮肤污染监测D:手部剂量监测

操作非密封放射源时,工作场所监测包括:()等内容。 A:外照射剂量率水平B:表面污染水平C: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D:上述都是

属于放射防护标准的剂量限值是 A、基本限值B、导出限值C、管理限值D、参考水平E、以上都是

属于放射防护标准的剂量限值的是A、基本限值B、导出限值C、管理限值D、参考水平E、以上都是

操作非密封放射源的放射工作人员,当摄入量可能超过年摄入量限值的多少时,应进行内照射个人摄入量监测A、1/2B、1/5C、1/7D、1/10E、1/15

操作非密封放射源的放射工作人员,当摄入量可能超过年摄入量限值的多少时,应进行内照射个人摄入量监测A.1/2B.1/5C.1/7D.1/10E.1/15

关于放射源的分类正确的有:A.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B.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C.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D.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E.乙、丙三级。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Ⅰ类放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