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点中下列哪项是不恰当的( )。A.无症状时尿铜即可增高B.肝症状多见于起病年龄较小者C.神经症状多见于年龄较大小儿D.K—F环在发病早期出现E.少数患儿有范可尼综合征症状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点中下列哪项是不恰当的( )。

A.无症状时尿铜即可增高

B.肝症状多见于起病年龄较小者

C.神经症状多见于年龄较大小儿

D.K—F环在发病早期出现

E.少数患儿有范可尼综合征症状


相关考题:

男性,20岁。门诊检查疑为肝豆状核变性,对此病人进行了检验检查。下列哪项是不符合的?A、血清铜蓝蛋白下降B、血清铜下降C、尿铜增高D、血清铜氧化酶活力增高E、直接反应铜升高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包括 A、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B、虹膜Lisch结节C、以锥体外系征为突出表现D、肝(肾)功能异常E、血清铜蓝蛋白增高

临床确诊肝豆状核变性(WD)的要点包括 A、神经精神症状B、肝病史或肝病症状C、家族史阳性D、角膜K-F环阳性E、血清铜蓝蛋白显著降低和(或)肝铜增高,24 h尿铜增高

有关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 A、无症状期,尿铜即有轻度增高B、肝脏症状多见于6~8岁以后C、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12岁以后D、少数患者可表现Fanconi综合征症状E、K-F环在发病早期即出现

下列哪项不是肝豆状核变性的实验室诊断依据 ( ) A、血清铜蓝蛋白<200mg/kgB、24小时尿铜>100~1000μgC、肝组织细胞含铜>200~3000μg/g(干重)D、血清铜氧化酶活性降低<0.1光密度E、血清总铜增高

肝豆状核变性的生化特征是 A、血清铜和血清铜蓝蛋白减少,尿铜和肝铜增高B、血清铜和尿铜减少,血清铜蓝蛋白和肝铜增高C、血清铜蓝蛋白减少,血清铜、尿铜和肝铜增高D、血清铜和肝铜减少,血清铜蓝蛋白和尿铜增高E、尿铜和肝铜减少,血清铜和血清铜蓝蛋白增高

17岁男患,既往倦怠、无力、食欲不振2年,近3月出现肢体舞蹈样动作及怪异表情,查体可见肝脏肿大、压痛,肝掌,角膜K-F环,经活检发现患者肝铜增高,由此可知此患者属于A.确诊的肝豆状核变性B.典型肝豆状核变性C.症状前肝豆状核变性D.可能的肝豆状核变性E.可疑的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点中下列哪项是不恰当的A、K-F环在发病早期出现B、少数患儿有范可尼综合征症状C、无症状时尿铜即可增高D、肝症状多见于起病年龄较小者E、神经症状多见于年龄较大小儿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点中下列哪项是不恰当的A.少数患儿有范可尼综合征症状B.无症状时尿铜即可增高C.肝症状多见于起病年龄较小者D.K-F环在发病早期出现E.神经症状多见于年龄较大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