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韦尔奇在通用公司推行“微笑曲线”,绩效排名在后10%的员工可能会被淘汰。这属于哪一种绩效评估方法()? A.强制分布法B.关键事件法C.行为观察法D.劳动定额法

杰克·韦尔奇在通用公司推行“微笑曲线”,绩效排名在后10%的员工可能会被淘汰。这属于哪一种绩效评估方法()?

A.强制分布法

B.关键事件法

C.行为观察法

D.劳动定额法


相关考题:

杰克·韦尔奇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绩效考核中成功地推行了强制分布法, 而福特汽车的前首席执行官雅克•纳赛尔却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推行强制分布法而遭到抵制, 最终不得不辞职。 关于这里提到的强制分布法, 正确的说法是( )。① 强制分布法可以有效避免在绩效考核中常见的居中趋势误差以及过宽或过严评价误差② 企业在推行强制分布法之前应当评估一下组织中是否有支持这种做法的文化③ 强制分布法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 它可能会造成对员工的不公平④ 强制分布法只适合于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企业, 不适合于经营单一产品的企业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某寿险公司执行严格的“末位淘汰制”, 每到年末绩效考核时实行强制排名, 即必须有 10%、 20%、 50%、15%、 5%的员工分别划入卓越、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行列, 5%的不合格员工中排名靠后的三名员工将在次年进行淘汰(降职、 降薪或劝退等),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公司实行的“末位淘汰制” 属于强制分布法B. 该公司实行的“末位淘汰制” 不能看到员工在绩效排序中的位置C. 该公司实行的“末位淘汰制” 并不能控制评价者的偏见D. 该公司实行的“末位淘汰制” 能够反映出员工之间的绩效差别

末位淘汰法则是指企业为满足竞争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排序,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奖优罚劣,对排名在后面的员工,以一定的比例予以调岗、降职、降薪或下岗、辞退的行为。其目的是激发在岗者的工作潜力,为企业获得竞争力。下列各项中,属于末位淘汰法则的具体运用的是( )。A.某公司定期组织员工绩效考评,对两次以上考评不合格的员工给予降薪B.某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进行专业能力笔试,成绩排名后10位的应聘者首先被淘汰C.某企业对员工能力进行考评,对排名后30位的进行降薪,以此缩减企业的开支D.某公司员工甲因为工作中出现失误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而被辞退

引导员工寻求提高绩效的方法是()A. 让员工正确认识企业推行绩效管理和评估的目的B. 引导员工认清绩效指标适度的重要性C. 在计划和制定绩效目标时需要强化员工的参与意识D. 鼓励员工沟通和反馈E. 引导员工注重团队绩效

现代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要制定标准,记录绩效,评估绩效,不单纯是主观的描述。这反映了现代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方面的特点。A、考核目的B、考核对象C、考核结果D、考核方法

末位淘汰法则是指企业为满足竞争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排序,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奖优罚劣,对排名在后面的员工,以一定的比例予以调岗、降职、降薪或下岗、辞退的行为.其目的是激发在岗者的工作潜力,为企业获得竞争力.下列各项中,属于末位淘汰法则的具体运用的是().A.某公司定期组织员工绩效考评,对两次以上考评不合格的员工给予降薪B.某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进行专业能力笔试,成绩排名后10位的应聘者首先被淘汰C.某企业对员工能力进行考评,对排名后30位的进行降薪,以此缩减企业的开支D.某公司员工甲因为工作中出现失误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而被辞退

末位淘汰法则是指企业为满足竞争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排序, 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奖优罚劣,对排名在后面的员工,以一定的比例予以调岗、降职、 降薪或下岗、辞退的行为。其目的是激发在岗者的工作潜力,为企业获得竞争力。下列各项中,属于末位淘汰法则具体运用的是( )。 A.某公司定期组织员工绩效考评,对两次以上考评不合格的员工给予降薪B.某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进行专业能力笔试,成绩排名后10位的应聘者首先被淘汰C.某企业对员工能力进行考评,对排名后30位的进行降薪,以此缩减企业的开支D.某公司员工甲因为工作中出现失误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而被辞退

“强制正态分布法”是企业在评估绩效结果时所采用的方法。GE 前CEO 杰克·韦尔奇凭借该规律,绘制出著名的“活力曲线”,基本做法是按照业绩以及潜力,将员工分成ABC 三类,三类的比例是( )。A.A 类:20%;B 类:60%;C 类:20%B.A 类:10%;B 类:80%;C 类:10%C.A 类:30%;B 类:40%;C 类:30%D.A 类:20%;B 类:70%;C 类:10%

A公司对销售部和研发部员工绩效考评采用末位淘汰法,排名靠后的员工将按照一定比例被辞退,其绩效考评的相关资料如表4所示。 (1)该公司的绩效考评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进行调整? (2)该公司进行末位淘汰法可能带来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