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轴承装配完成后要进行修整,以保证轴颈与轴承间的间隙和()。A、配合B、直线度C、同轴度D、接触点

滑动轴承装配完成后要进行修整,以保证轴颈与轴承间的间隙和()。

  • A、配合
  • B、直线度
  • C、同轴度
  • D、接触点

相关考题:

对滑动轴承的装配要求是,轴颈与轴承孔之间留有问隙,保持良好接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有关对开式滑动轴承装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开式滑动轴承的安装过程,包括轴承的清洗、检查、刮研、装配、间隙调整和压紧力的调整B.轴承的顶间隙:轴颈与轴瓦的顶间隙可用压铅法检查,铅丝直径不宜大于顶间隙的5倍C.轴承的侧间隙:轴颈与轴瓦的侧间隙采用塞尺进行测量,塞尺塞入间隙的长度不应小于轴颈直径1/4D.轴承的轴向间隙:对受轴向负荷的轴承还应检查轴向间隙,检查时,将轴推至极端位置,然后用塞尺或千分表测量,轴向间隙应在0.5~1.00mm

滑动轴承装配时必须保证()与()正确的配合关系,以形成承压油楔间隙。装配时前后轴承必须有良好的()。

对滑动轴承的装配要求,主要是轴颈与轴承孔之间应获得所需的间隙、良好接触和充分润滑,使轴在轴承中()。A、润滑良好B、运转平稳C、可以运转D、游动

滑动轴承组装时在轴瓦或轴套与轴颈间要留出一定的间隙,径向间隙的大小应按制造厂资料的规定,一般都在轴颈直径的()之间。A、1%~3%B、0~1%C、3%~4%D、4%~5%

装配滑动轴承时,要求密封环与轴颈的间隙在()之间。A、(0.1~0.2)mmB、(1~2)mmC、(1.5~2)mmD、(0.01~0.02)mm

滑动轴承装配完成后要进行修整,以保证轴颈与轴承间的间隙和()。A、配合B、直线度C、同轴度D、接触点

()滑动轴承磨损后,轴颈与轴承间的间隙无法调整。A、整体式B、剖分式C、内柱外锥式D、内锥外柱式

滑动轴承轴颈与轴瓦的侧间隙可用什么检查?轴颈与轴瓦的顶间隙可用什么检查?

轴瓦研刮不好及轴颈与轴瓦之间间隙太小,会引起滑动轴承卡死。

滑动轴承轴瓦间隙是指轴颈与轴瓦之间的间隙,它有()和()两种。

滑动轴承轴瓦与轴颈配合要求有()。A、要有一定的接触角;B、不要留有轴向间隙;C、接触角两侧要加工出舌形油槽或油沟;D、轴瓦或轴承套与轴颈间要有一定的径向间隙,已形成楔形油膜。

轴套装入轴承座孔后,易发生尺寸和形状变化,这时应采用()或()的方法对内孔进行修整、检验,以保证轴颈与轴套之间有良好的间隙配合。

滑动轴承的间隙是轴颈和轴瓦之间的空隙。

对滑动轴承装配的要求,主要是轴颈与轴承孔之间获得所需要的间隙和良好的接触,使轴在轴承中()。A、运转平稳B、润滑良好C、可以运转D、游动自如

滑动轴承装配的要求主要是轴颈与轴承孔之间获得所需要的间隙和( )。A、良好的接触B、良好的润滑C、较小的摩擦力D、噪声小

动压润滑滑动轴承能建立油压的条件中,不必要的条件是()A、轴颈和轴承间构成楔形间隙B、充分供应润滑油C、轴颈和轴承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D、润滑油温度不超过50℃

径向滑动轴承的偏心率是偏心距e与()之比。A、轴承半径间隙B、轴承相对间隙C、轴承半径D、轴颈半径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是轴颈与轴瓦间有一层油膜分隔的滑动轴承。

试述滑动轴承的润滑原理及轴颈与轴瓦间油膜形成的过程?

径向滑动轴承的偏心率χ应当是偏心距e与()之比。A、轴承相对间隙ψB、轴承半径RC、轴承半径间隙δD、轴颈半径r

滑动轴承装配时,轴颈与轴瓦的顶间隙可用压铅法检查,铅丝直径不宜大于顶间隙的多少倍?

径向滑动轴承的半径间隙与轴颈半径之比称为();而()与()之比称为偏心率ε。

整体式滑动轴承的装配要抓住四个要点即:压入轴套、轴套定位、修整轴套孔、轴套的检验。

圆筒式滑动轴承的间隙分为顶部间隙和(),其中顶部间隙应为轴颈的()。

多选题滑动轴承装配时,重点检查滑动轴承的()。A侧间隙B材质C顶间隙D承压角E与轴肩间隙

单选题滑动轴承组装时在轴瓦或轴套与轴颈间要留出一定的间隙,径向间隙的大小应按制造厂资料的规定,一般都在轴颈直径的()之间。A1%~3%B0~1%C3%~4%D4%~5%

单选题径向滑动轴承的偏心率χ应当是偏心距e与()之比。A轴承相对间隙ψB轴承半径RC轴承半径间隙δD轴颈半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