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水准观测的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为()mm。A、0.2B、0.5C、0.7D、1.5

一级水准观测的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为()mm。

  • A、0.2
  • B、0.5
  • C、0.7
  • D、1.5

相关考题:

三等水准往返测量高差不符值的限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为()mm。A.±20LB.±12LC.±8LD±14L

一等水准测量,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不得超过( )A.±0.7mmB.±0.5mmC.±0.4mm

三、四等水准测量中,一个测站的观测需要检查的限差包括()。A:基辅高差之差B:前后视距差C: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之差D:高差闭合差E:视线高度

精密水准测量中,水准测段限差包括()A:测段前后视距累计差B:往返高差之差C:基辅高差之差D:视线距地面之差E: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之差

水准测量中,一个测站的观测需要检查的限差不包括()。A:基辅高差之差B:前后视距差C: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之差D:高差闭合差

等级水准测量中,一个测段的观测需要检查的限差包括()。A:基辅高差之差B:前后视距差C:测段前后视距累计差D:往返高差之差E:视线距地面之差

精密水准测量中,水准测段限差不包括()A:测段前后视距累计差B:往返高差之差C:基辅高差之差D:视线距地面之差E: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之差

垂直位移监测中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有()、视线长度、前后视距较差、视距差累计、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基辅分划读数较差、基辅所测高差较差。A、水准仪精度B、经纬仪精度C、全站仪精度D、钢尺精度

精密水准测量中,测站的限差要求有()A、前后视距差B、前后视距累积差C、基辅分划读数差D、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二等水准测量的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应小于等于()。

二等水准测量,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不得超过()A、±0.5mmB、±0.6mmC、±0.7mm

水文三等水准测量使用光学测微法时,高差限差为3mm的是()。A、单站同尺黑、红面读数差B、检验间歇点高差之差C、左右线路转点差D、同站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水文三等水准测量使用中丝读数法时,高差限差为3mm的是()。A、左右线路转点差B、检验间歇点高差之差C、单站同尺黑、红面读数差D、同站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对同一尺面的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执行()。A、基辅分划读数之差的限差B、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C、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差D、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

二级水准观测的基辅分划读数之差的限差为()mm。A、0.15B、0.3C、0.5D、1.0

施测二等水准测量时,测站基辅分划读数差的限差为()。A、0.1mmB、0.2mmC、0.3mmD、0.4mm

一级水准观测的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为()mm。A、≤0.15B、≤0.30C、≤0.45D、≤4.5

水准观测时,以下数据能满足一级水准观测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要求的是()。A、0.3mmB、0.7mmC、0.4mmD、0.6mm

水准观测时,以下数据能满足二级水准观测基辅分划读数之差的限差要求的是()。A、0.2mmB、0.3mmC、0.5mmD、0.6mm

填空题二等水准测量中,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不大于(),基辅分划读数较差不大于()。

单选题垂直位移监测中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有()、视线长度、前后视距较差、视距差累计、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基辅分划读数较差、基辅所测高差较差。A水准仪精度B经纬仪精度C全站仪精度D钢尺精度

单选题二等水准测量,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不得超过()A±0.5mmB±0.6mmC±0.7mm

单选题二等水准测量的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应小于等于()A1.2mmB0.6mmC0.4mD0.3mm

多选题精密水准测量中,测站的限差要求有()A前后视距差B前后视距累积差C基辅分划读数差D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多选题水文三等水准测量使用光学测微法时,高差限差为3mm的是()。A单站同尺黑、红面读数差B检验间歇点高差之差C左右线路转点差D同站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单选题四等水准测量中,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应小于(或等于)()。A2.0mmB3.0mmC5.0mmD1.0mm

填空题二等水准测量的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应小于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