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于2013年8月1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一个关于吸尘器的发明专利申请。在甲申请专利之前发生的下列事实中,会影响甲专利申请新颖性的是()。A、2013年3月15日,甲在中国政府主办的一个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这种吸尘器B、2013年4月10日,应当承担保密义务的工作人员乙,未经甲同意擅自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公布了该发明C、2013年5月12日,甲在国家商务部组织召开的一个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了介绍该发明的演讲D、2013年6月18日,甲在某国际性学术刊物上首次刊登了介绍该发明的学术论文

甲于2013年8月1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一个关于吸尘器的发明专利申请。在甲申请专利之前发生的下列事实中,会影响甲专利申请新颖性的是()。

  • A、2013年3月15日,甲在中国政府主办的一个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这种吸尘器
  • B、2013年4月10日,应当承担保密义务的工作人员乙,未经甲同意擅自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公布了该发明
  • C、2013年5月12日,甲在国家商务部组织召开的一个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了介绍该发明的演讲
  • D、2013年6月18日,甲在某国际性学术刊物上首次刊登了介绍该发明的学术论文

相关考题:

甲于2008年8月1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一个关于吸尘器的发明专利申请。在甲申请专利之前发生的下列事实中,不会影响甲专利申请新颖性的有( )。A.2008年3月15日,甲在中国政府主办的一个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这种吸尘器B.2008年4月10日,应当承担保密义务的工作人员乙,未经甲同意擅自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公布了该发明C.2008年5月12日,甲在国家商务部组织召开的一个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了介绍该发明的演讲D.2008年6月18日,甲在某国际性学术刊物上首次刊登了介绍该发明的学术论文

甲于2008年8月1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一个关于吸尘器的发明专利申请。在甲申请专利之前发生的下列事实中,不会影响甲专利申请新颖性的有( )。A.2008年3月15日,甲在中国政府主办的一个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这种吸尘器B.2008年4月10日,应当承担保密义务的工作人员乙,未经甲同意擅自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公布了该发明C.2008年5月l2日,甲在国家商务部组织召开的一个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了介绍该发明的演讲D.2008年6月l8日,甲在某国际性学术刊物上首次刊登了介绍该发明的学术论文

美国人甲于1993年5月4日就其发明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专利申请,又于1994年2月3日就同样主题的发明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1996年12月被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甲的该专利权终止的时间是()A.2008年5月5日B.2009年2月4日C.2013年5月5日D.2014年2月4日

王工程师于2005年7月10日向中国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就相同技术主题的下列申请中,构成王工程师申请的冲突申请是()。A.甲于2005年3月5日向日本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B.乙于2006年1月15日向中国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C.丙于2005年2月3日向中国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D.王先生的共同发明人丁于2005年5月8日向中国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

甲、乙两人分别发明了同样的旋转玻璃门防撞装置,甲于2005年12月10日上午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乙于同日下午也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此项发明的专利权应( )。 A.授予甲 B.授予乙 C.授予甲乙两人共有 D.由甲乙两人协商归属

根据我国现行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申请人办理下列相关手续的哪些行为不符合相关规定?( )A、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6年1月5日向申请人王某邮寄发出了驳回决定,王某1月12日收到了该决定,并于2016年5月9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复审请求B、周某的一件涉及生物材料的发明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为2012年1月5日,周某于2012年4月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保藏单位出具的保藏证明和存活证明C、吴某的一件发明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为2014年11月24日,吴某于2016年5月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实质审查请求D、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6年3月2日向申请人郑某邮寄发出了授予专利权通知书,郑某于2016年5月9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登记手续

某公司拟将其在中国完成的一项发明向外国申请专利。下列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A、该公司可以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的同时提出保密审查请求B、该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PCT国际申请的,视为同时提出了保密审查请求C、该公司可以直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向外国申请专利的保密审查请求,待请求获得通过后,再向外国申请专利D、该公司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保密审查请求一个月后,如未接到保密审查通知,则可以向外国申请专利

甲公司发现其员工乙擅自将其职务发明创造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发明专利申请,甲公司可以通过下列哪些途径保护其合法权益?( )A、直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将专利申请人变更为甲公司;B、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就专利申请权归属纠纷进行调解;C、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对乙依法给予行政处罚;D、向人民法院提起专利申请权归属纠纷民事诉讼。

甲、乙、丙、丁分别就无人驾驶汽车用摄像装置各自独立地先后完成了同样的发明创造,并就该发明创造分别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专利申请。根据下述选项所述的情形,则应当被授予专利权的是?( )A.甲于2014年8月1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部门提交的符合规定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B.乙于2014年8月6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部门提交的符合规定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并享有2013年8月6日的优先权C.丙于2013年8月1日通过顺丰速递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部门寄交的符合规定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部门于2013年8月2日收到该申请文件D.丁于2013年7月30日通过邮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部门寄交的符合规定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部门于2013年8月8日收到该申请文件

甲于2005年2月10就A发明创造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了发明专利申请,2005年12月10日又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而此前乙已就A技术于2005年11月10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根据先申请原则,乙的申请在前,所以甲的申请丧失新颖性。( )

甲于2015 年7 月1 日完成了某项发明创造,并于2015 年7 月4 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处直接递交了专利申请。乙也于2015 年7 月1 日完成了同样的发明创造,并于7 月2 日上午到邮局寄出了专利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2015 年7 月4 日收到该申请。如果甲乙二人的申请均符合其他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则专利权应当授予何人?A. 甲B. 乙C. 甲和乙共有D. 经甲和乙协商确定的人

下列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的复审请求,在满足其他受理条件的情况下,哪个应当予以受理?()A、甲和乙共有的发明专利申请被驳回,甲独自提出复审请求B、某公司的发明专利申请被驳回,该申请的发明人提出复审请求C、申请人李某自收到驳回决定之日起二个月内提出复审请求D、申请人赵某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做出的专利申请视为撤回通知书不服提出的复审请求

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了一件申请人为甲、乙,发明人为丙、丁的发明专利申请,下列关于复审请求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甲单独提出复审请求应当被受理B、丙、丁共同提出复审请求应当被受理C、甲、乙共同提出复审请求应当被受理D、只有甲、乙、丙、丁共同提出复审请求才应当被受理

王工程师于2005年7月10日向中国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就相同技术主题的下列申请中,构成王工程师申请的冲突申请是()。A、甲于2005年3月5日向日本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B、乙于2006年1月15日向中国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C、丙于2005年2月3日向中国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D、王先生的共同发明人丁于2005年5月8日向中国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

甲于2011年7月1日完成了某项发明创造,并于2011年7月4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处直接递交了专利申请。乙也于2011年7月1日完成了同样的发明创造,并于7月2日上午到邮局寄出了专利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2011年7月4日收到该申请。如果甲乙二人的申请均符合其他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则专利权应当授予何人?()A、甲B、乙C、甲和乙共有D、经甲和乙协商确定的人

甲乙二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同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分别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如果二人的申请均符合其他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则专利权应当授予何人?()A、甲B、乙C、甲和乙共有D、经甲和乙协商确定的人

张某和刘某同日就同样的吸尘器分别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件发明专利申请。在下列哪个情形下,张某和刘某的专利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构成同样的发明创造?()A、张某的申请请求保护吸尘器X,刘某的申请请求保护吸尘器X’,X与X’的区别仅仅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B、张某的申请请求保护吸尘器X,刘某的申请请求保护包括吸尘器X的清洁系统YC、张某的申请请求保护吸尘器X,刘某的申请请求保护吸尘器X及包括吸尘器X的清洁系统YD、张某的申请请求保护吸尘器X,刘某的申请请求保护吸尘器X在清洁系统Y中的应用

甲于2010年5月12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件请求保护产品的发明专利申请。下列哪些申请构成该申请的抵触申请?()A、甲于2009年8月12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且于2010年12月9日公告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该申请公开了该产品B、乙于2010年5月12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且于2011年6月2日公布的发明专利申请,该申请公开了该产品C、丙于2009年1月22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且于2010年5月12日公布的发明专利申请,该申请请求保护该产品的制备方法,说明书中公开了该产品D、丁于2009年8月12日提出一件PCT国际申请,该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后于2011年10月26日进行了中文公布,该申请公开了该产品

某公司拟将其在中国完成的一项发明向外国申请专利。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该公司可以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的同时提出保密审查请求B、该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PCT国际申请的,视为同时提出了保密审查请求C、该公司可以直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向外国申请专利的保密审查请求,待请求获得通过后,再向外国申请专利D、该公司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保密审查请求四个月后,如未接到保密审查通知,则可以向外国申请专利

美国人甲于1993年5月4日就其发明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专利申请,又于1994年2月3日就同样主题的发明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1996年12月被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甲的该专利权终止的时间是()A、2008年5月5日B、2009年2月4日C、2013年5月5日D、2014年2月4日

甲、乙两人分别发明了同样的旋转玻璃门防撞装置,甲于2005年12月10日上午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乙于同日下午也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此项发明的专利权应()。A、授予甲B、授予乙C、授予甲乙两人共有D、由甲乙两人协商归属

甲于2017年8月1日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一个关于吸尘器的发明专利申请。在甲申请专利之前发生的下列事实中,不会影响专利申请新颖性的有()。A、2017年3月15日,甲在中国政府主办的一个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这种吸尘器B、2017年4月10日,应当承担保密义务的工作人员乙,未经甲同意擅自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公布了该发明C、2017年5月12日,甲在国家商务部组织召开的一个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了介绍该发明的演讲D、2017年6月18日,甲在某国际性学术刊物上首次刊登了介绍该发明的学术论文

单选题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了一件申请人为甲、乙,发明人为丙、丁的发明专利申请,下列关于复审请求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甲单独提出复审请求应当被受理B丙、丁共同提出复审请求应当被受理C甲、乙共同提出复审请求应当被受理D只有甲、乙、丙、丁共同提出复审请求才应当被受理

多选题某公司拟将其在中国完成的一项发明向外国申请专利。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该公司可以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的同时提出保密审查请求B该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PCT国际申请的,视为同时提出了保密审查请求C该公司可以直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向外国申请专利的保密审查请求,待请求获得通过后,再向外国申请专利D该公司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保密审查请求四个月后,如未接到保密审查通知,则可以向外国申请专利

多选题甲于2010年5月12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件请求保护产品的发明专利申请。下列哪些申请构成该申请的抵触申请?()A甲于2009年8月12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且于2010年12月9日公告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该申请公开了该产品B乙于2010年5月12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且于2011年6月2日公布的发明专利申请,该申请公开了该产品C丙于2009年1月22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且于2010年5月12日公布的发明专利申请,该申请请求保护该产品的制备方法,说明书中公开了该产品D丁于2009年8月12日提出一件PCT国际申请,该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后于2011年10月26日进行了中文公布,该申请公开了该产品

单选题甲乙二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同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分别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如果二人的申请均符合其他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则专利权应当授予何人?()A甲B乙C甲和乙共有D经甲和乙协商确定的人

单选题申请人办理下列相关手续的哪些行为不符合相关规定?()A周某的一件涉及生物材料的发明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为2007年1月5日,周某于2007年4月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保藏单位出具的保藏证明和存活证明B吴某的一件发明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为2005年11月24日,吴某于2007年5月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实质审查请求C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7年3月2日向申请人郑某邮寄发出了授予专利权通知书,郑某于2007年5月9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登记手续D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7年1月5日向申请人王某邮寄发出了驳回决定,王某1月12日收到了该决定,并于2007年5月9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复审请求

多选题甲于2018年8月1日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一个关于吸尘器的发明专利申请。在甲申请专利之前发生的下列事实中,不会影响甲专利申请新颖性的有(  )。A2018年3月15日,甲在中国政府主办的一个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这种吸尘器B2018年4月10日,应当承担保密义务的工作人员乙,未经甲同意擅自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公布了该发明C2018年5月12日,甲在国家商务部组织召开的一个技术会议上介绍了该发明D2018年6月18日,甲在某国际性学术刊物上首次刊登了有关该发明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