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试验百公里油耗是在试验台架上进行的,并用碳平衡法计算得到。

循环试验百公里油耗是在试验台架上进行的,并用碳平衡法计算得到。


相关考题:

汽车在一定载荷下,以最高档在水平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称为() A、城市百公里油耗量B、乡村百公里油耗量C、综合油耗D、等速百公里燃油油耗量

等速百公里油耗曲线是测出间隔()或()的等速百公里油耗量,然后在燃油消耗量-车速图上连成的曲线。

下列哪项是我国燃油经济性的综合评价指标()A、等速百公里油耗B、加速油耗C、循环工况油耗D、混合百公里油耗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有()。A、等速百公里油耗B、循环行驶工况百公里油耗C、负荷率D、实载率

对于汽车多工况循环燃料消耗量的计算通常采用碳平衡法。

在试验台上进行()等试验时,除了要测量车速外,还必须测量汽车的行驶距离。A、加速B、滑行C、油耗D、底盘测功

按JT/T198《营运汽车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燃油经济性应测量车辆的等速百公里油耗。根据GB/T12545《汽车燃油消耗量试验方法》和GB/T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进行道路油耗试验,评价车辆的油耗是比较准确的。然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一般是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油耗的模拟试验。为保证台架试验与道路试验结果一致性,某检测站选择了一个车型进行道路和台架的模拟试验,从而确定了这个车型的台架模拟试验方法。请回答以下问题。通过道路和台架试验确定台架试验模拟量,以下方法不正确的有:()A、道路试验用直接挡从20km/h开始做油耗试验,通过500m路段,每间隔10km/h的每个车速往返各试验采样二次,直至该车最高车速的90%,得出该车各车速状态下的等速百公里油耗B、道路试验每间隔20km/h,一直到该车最高车速的90%,这样得出20km/h到90%最高车速的等速百公里油耗C、在车辆载荷与道路试验相同条件下,在底盘测功机上作台架试验,台架试验也从20km/h开始实验,对底盘测功机加载,并测试该车速的等速百公里油耗,调整测功机模拟加载量,直至模拟测试油耗与道路试验该车速等速百公里油耗相同,则上述对底盘测功机的加载量即为该车速下测功机的加载量D、台架试验也从20km/h开始,间隔20km/h直至该车型最高车速的90%,这样得出20km/h到90%最高车速的等速百公里油耗和各个车速对底盘测功机的模拟加载量

在物料平衡计算法中,风口前燃烧的碳量C风可由()得到。A、焦比B、风量C、碳平衡D、铁氧化物还原反应方程式

重型商用车油耗测试的方法有()A、碳平衡法B、质量法C、容积法D、密度法

循环百公里油耗

不同车型的等速百公里油耗曲线差别较小,但大多数车型在中等车速范围的百公里油耗较大。

()试验是一种早就广泛采用的、最简单的路上循环试验。A、等速行驶百公里油耗B、加速行驶燃料消耗量C、多工况燃料消耗量的D、限制条件下燃料消耗量

台架试验时,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是由()和油耗仪配合完成的。A、车速试验台;B、发动机综合试验台;C、底盘测功机;D、制动试验台。

我国规定的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为()。A、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B、加速油耗C、循环工况百公里油耗D、混合油耗

路上循环试验法是()按标准进行的油耗测试验。A、地方B、国家C、企业D、行业

目前,我国安全环保检测线由汽车侧滑试验台、前轮定位试验台、汽车制动试验台、汽车前大灯检测仪、汽车废气分析仪、汽车噪声、声压计以及()组成。A、汽车速度表试验台B、油耗仪C、车轮动平衡检测仪D、底盘测功试验台

转向轮的测滑量通常是在()试验台上进行。侧滑试验台有两种:一种是()试验台,另一种是较为常见的()试验台。

实际计算中,可根据汽车()曲线用作图法求出等速百公里油耗。A、行驶阻力平衡图及发动机负荷特性B、功率平衡图及发动机外特性C、功率平衡图及发动机负荷特性D、行驶阻力平衡图及发动机外特性

判断题对于汽车多工况循环燃料消耗量的计算通常采用碳平衡法。A对B错

判断题不同车型的等速百公里油耗曲线差别较小,但大多数车型在中等车速范围的百公里油耗较大。A对B错

多选题在试验台上进行()等试验时,除了要测量车速外,还必须测量汽车的行驶距离。A加速B滑行C油耗D底盘测功

单选题()试验是一种早就广泛采用的、最简单的路上循环试验。A等速行驶百公里油耗B加速行驶燃料消耗量C多工况燃料消耗量的D限制条件下燃料消耗量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我国燃油经济性的综合评价指标()A等速百公里油耗B加速油耗C循环工况油耗D混合百公里油耗

多选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有()。A等速百公里油耗B循环行驶工况百公里油耗C负荷率D实载率

名词解释题循环百公里油耗

单选题我国规定的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为()。A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B加速油耗C循环工况百公里油耗D混合油耗

多选题重型商用车油耗测试的方法有()A碳平衡法B质量法C容积法D密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