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1岁。反复发作性眶后疼痛3年,每次发作前均有右侧面部麻木感,持续半小时左右,随后出现右侧眶后搏动性疼痛,伴恶心、呕吐,持续1~2天,睡眠后可缓解。头颅CT未见异常。其母有头痛病史。进一步支持该病的诊断做哪种试验()A、心得安试验B、阿托品试验C、麦角胺试验D、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E、卡马西平试验

患者,女性,21岁。反复发作性眶后疼痛3年,每次发作前均有右侧面部麻木感,持续半小时左右,随后出现右侧眶后搏动性疼痛,伴恶心、呕吐,持续1~2天,睡眠后可缓解。头颅CT未见异常。其母有头痛病史。进一步支持该病的诊断做哪种试验()

  • A、心得安试验
  • B、阿托品试验
  • C、麦角胺试验
  • D、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
  • E、卡马西平试验

相关考题:

70岁女性患者,3年来出现发作性右侧面颊部烧灼样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十秒,发作间歇如常人( )A.卡马西平B.泼尼松C.丙戊酸钠D.维生素BE.普萘洛尔

女性患者,70岁,3年来出现发作性右侧面颊部烧灼样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十秒,发作间期如常人A.B族维生素B.丙戊酸钠C.卡马西平D.强的松E.心得安

女性患者,70岁,3年来出现发作性右侧面颊部烧灼样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阊数十秒,发作间期如常人A.B族维生素B.丙戊酸钠C.卡马西平D.强的松E.心得安 对于下列疾病最佳治疗或预防治疗方法是:

女性患者,55岁,2年来反复发作性右侧面颊痛,拔牙后仍反复发作,每次发作15~ 30s,进食可诱发,发作间期无异常感觉。查体:右上磨牙全部脱落,右面皮肤粗糙,其他未见异常。诊断考虑是A.丘脑痛B.继发性三叉神经痛C.舌咽神经痛D.牙周炎E.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55岁,(1)主诉:右面部发作性疼痛3年。(2)现病史:3年前,患者不明原因的出现右面部眶下区剧烈性疼痛,呈刀割样或针刺样,每次发作持续数十秒,每日发作数次,说话、刷牙、进食等均可引起疼痛发作,间隙期无任何症状,不伴有头昏、头痛。在院外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卡马西平0.1g,3次/天,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在服药后1个月左右,复查血象显示白细胞计数减少,遂停用卡马西平。(3)检查:痛苦面容,右手护面,右面部无感觉异常,右鼻唇沟有明确的扳机点,角膜反射正常。

A.丙戊酸钠B.卡马西平C.普萘洛尔对于下列疾病最佳治疗或预防治疗方法是D.泼尼松E.维生素B70岁女性患者,3年来出现发作性右侧面颊部烧灼样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十秒,发作间歇如常人( )

患者,男性,58岁。因心前区反复发作性疼痛1年就诊。典型心绞痛的特点应是()A、左胸孔头部发作性疼痛B、持续左胸疼C、短暂压榨样疼痛伴手指发麻D、心前区针刺样疼痛伴手指发麻E、持续性压榨性胸骨后疼痛

患者女性,50岁,因“左枕颞部持续性钝痛3年”来诊。疼痛晨起发作,抬头或低头疼痛加重,每次发作均达数小时,且疼痛停止后有发际触痛,其姊妹均有类似头痛史。最可能的诊断是()A、颞动脉炎B、丛集性头痛C、偏头痛D、肌紧张性头痛E、枕大神经性头痛

患者,女性,21岁。反复发作性眶后疼痛3年,每次发作前均有右侧面部麻木感,持续半小时左右,随后出现右侧眶后搏动性疼痛,伴恶心、呕吐,持续1~2天,睡眠后可缓解。头颅CT未见异常。其母有头痛病史。本病例诊断为()A、青光眼B、丛集性头痛C、紧张性头痛D、有先兆的偏头痛E、颅内肿瘤

女性患者,70岁,3年来出现发作性右侧面颊部烧灼样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十秒,发作间期如常人()

女性患者,70岁,3年来出现发作性右侧面颊部烧灼样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十秒,发作间期如常人()。A、卡马西平B、强的松C、丙戊酸钠D、B族维生素E、心得安对于

患者,女性,56岁,左面部反复发作性剧烈疼痛1年,每次持续数秒,突发突止,讲话、吃饭可诱发,头颅MRI结果未见异常此病可能的体征().A、患侧面部感觉减退B、患侧角膜反射消失C、患侧咀嚼肌无力D、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E、无阳性体征

女性患者,70岁,3年来出现发作性右侧面颊部烧灼样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十秒,发作间期如常人().A、B族维生素B、丙戊酸钠C、卡马西平D、强的松E、心得安

男性,58岁。因心前区反复发作性疼痛1年就诊。典型心绞痛的特点应是()A、左胸乳头部发作性疼痛B、持续左胸疼C、短暂压榨性胸骨后疼痛D、心前区针刺样疼痛伴手指发麻E、持续性压榨性胸骨后疼痛

女性,58岁,左侧面颊部反复发作剧痛一年,触口角和鼻翼及咀嚼时可诱发疼痛,每次发作约持续30秒,体检未见阳性体征。()A、安定B、乙琥胺C、氯硝安定D、丙戊酸钠E、卡马西平F、苯巴比妥G、扑痫酮

女性,24岁,反复发作右上肢抽动,每次约半分钟缓解,意识清楚,最可能的诊断是( )A、单纯部分性发作B、自动症C、肌阵挛发作D、复杂部分性发作

患者,女性,21岁。反复发作性眶后疼痛3年,每次发作前均有右侧面部麻木感,持续半小时左右,随后出现右侧眶后搏动性疼痛,伴恶心、呕吐,持续1~2天,睡眠后可缓解。头颅CT未见异常。其母有头痛病史。该病人头痛急性发作时除哪个药物外都可用()A、强的松B、乙酰氨基酚C、布洛芬D、萘普生E、二氢麦角胺

单选题患者女性,50岁,因“左枕颞部持续性钝痛3年”来诊。疼痛晨起发作,抬头或低头疼痛加重,每次发作均达数小时,且疼痛停止后有发际触痛,其姊妹均有类似头痛史。最可能的诊断是()A颞动脉炎B丛集性头痛C偏头痛D肌紧张性头痛E枕大神经性头痛

问答题患者,女,62岁 。主诉:右侧面部阵发性疼痛3年余,加重10天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面部阵发性疼痛,以面中下部为重 。疼痛呈间断性、针刺样,每次持续3~5分钟,经药物治疗10余天后症状消失 。此后反复发作 。10天前发作,疼痛加重,发作频繁 。洗脸吃饭时疼痛加重 。既往无精神病病史 。检查:口腔颌面部对称,面部皮肤色泽、弹性良好,无破损,面下1/3可及"扳机点" 。发作时患者呈持续开口状,不敢言语及张闭口 。辅助检查:右侧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后右面部疼痛消失,1小时内不发作 。

问答题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55岁, (1)主诉:右面部发作性疼痛3年 。 (2)现病史:3年前,患者不明原因的出现右面部眶下区剧烈性疼痛,呈刀割样或针刺样,每次发作持续数十秒,每日发作数次,说话、刷牙、进食等均可引起疼痛发作,间隙期无任何症状,不伴有头昏、头痛 。在院外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卡马西平0 .1g,3次/天,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在服药后1个月左右,复查血象显示白细胞计数减少,遂停用卡马西平 。 (3)检查:痛苦面容,右手护面,右面部无感觉异常,右鼻唇沟有明确的扳机点,角膜反射正常 。

单选题女性患者,25岁,近5年来反复出现右侧额颞部搏动性头痛,呈发作性,伴呕吐。每次持续数小时后缓解,每月发作2~3次。(  )ABCDE

单选题患者,男性,58岁。因心前区反复发作性疼痛1年就诊。典型心绞痛的特点应是()。A左胸孔头部发作性疼痛B持续左胸疼C短暂压榨样疼痛伴手指发麻D心前区针刺样疼痛伴手指发麻E持续性压榨性胸骨后疼痛

单选题患者,女,64岁,因右面部发作性疼痛反复发作36年,加重4天入院。36年前,患者不明原因的出现右面部剧烈性疼痛,呈刀割样或针刺样,每次发作持续15~30秒。每日发作数次,说话、刷牙、进食等均可引起疼痛发作,4天来右上后牙、鼻翼旁触摸后发作明显,间隙期无任何症状,不伴有头昏、头痛。治疗此疾病的首选药物为()A神经营养药B苯妥英钠C激素类D卡马西平E山莨菪碱

单选题女性,50岁,左枕颞部持续性钝痛3年,晨起发作,抬头或低头疼痛加重,每次发作均达数小时,且疼痛停止后有发际触痛,其姊妹均有类似头痛史。此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错误的是( )A静滴甘露醇B类固醇激素C阿司匹林D麦角胺E星状神经节阻滞

单选题女性患者,70岁,3年来出现发作性右侧面颊部烧灼样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十秒,发作间期如常人。(  )ABCDE

单选题患者女性,50岁,因“左枕颞部持续性钝痛3年”来诊。疼痛晨起发作,抬头或低头疼痛加重,每次发作均达数小时,且疼痛停止后有发际触痛,其姊妹均有类似头痛史。关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叙述错误的是()A静脉滴注甘露醇B糖皮质激素C阿司匹林D二氢麦角胺E星状神经节阻滞

单选题患者,女性,21岁。反复发作性眶后疼痛3年,每次发作前均有右侧面部麻木感,持续半小时左右,随后出现右侧眶后搏动性疼痛,伴恶心、呕吐,持续1~2天,睡眠后可缓解。头颅CT未见异常。其母有头痛病史。本病例诊断为()A青光眼B丛集性头痛C紧张性头痛D有先兆的偏头痛E颅内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