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检测,一般在排放源上风设1个参照点,在下风向最多设4个检测点。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检测,一般在排放源上风设1个参照点,在下风向最多设4个检测点。
相关考题:
关于风向和风速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污染物排放源的上风向地区基本不会形成大气污染。B.当其它条件相同时,下风向上的任一点污染物浓度与风速成正比关系。C.风速愈高,扩散稀释能力愈强,则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也就愈低。D.污染物排放源的下风向区域的污染程度一般比较严重。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 )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 )。A. 下风向 2~50m 上风向 2~50mB. 上风向 2~50m 下风向 2~50mC. 下风向1O~50m 上风向1O~50mD. 上风向1O~50 m 下风向1O~50m
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二氧化硫的监控点应在无组织排放源上风向设置(),下风向设置(),这两点浓度差值的限值是()mg/m3。A:监控点,参照点,0.50B:参照点,监控点,0.15C:参照点,监控点,0.50D:监控点,参照点,0.15
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无组织排放监测参照点最好设置在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上风向,以排放源为圆心,以距排放源10m和50m为圆弧,与排放源成120°夹角所形成的扇形范围内设置。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A、上风向2~50m下风向2~50mB、下风向2~50m上风向2~50mC、上风向10~50m下风向10~50mD、下风向10~50m上风向10~50m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
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下列关于无组织排放结果评价,说法正确的是()。A、 在污染源单位周界外设监控点的监测结果,以最多四个监控点中的测定浓度最高点的测值作为“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B、 在无组织排放源上、下风向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的监测结果,以最多四个监控点中的测定浓度最高点的测值作为“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C、 在污染源单位周界外设监控点的监测结果,以最多四个监控点中的浓度最高点测值扣除参照点测值所得之差值,作为“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D、 在无组织排放源上、下风向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的监测结果,以最多四个监控点中的浓度最高点测值扣除参照点测值所得之差值,作为“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
单选题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对于无组织排放的废气监测过程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的__范围内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__范围内。( )A上风向5~50m,下风向5~50mB下风向5~50m,上风向5~50mC上风向2~50m,下风向2~50mD下风向2~50m,上风向2~50m
判断题《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A对B错
判断题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无组织排放监测参照点最好设置在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上风向,以排放源为圆心,以距排放源10m和50m为圆弧,与排放源成120°夹角所形成的扇形范围内设置。A对B错
多选题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应设置在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下列关于点位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距排放源2~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B距排放源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C监控点距无组织排放源最近不应小于2mD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
判断题《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应设置在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距排放源2~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