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圆形坯料直径50,经多次拉深后变为直径11的圆筒形件,若各道次拉深系数均为0.6,试确定其拉深次数()A、2B、3C、4D、5

某圆形坯料直径50,经多次拉深后变为直径11的圆筒形件,若各道次拉深系数均为0.6,试确定其拉深次数()

  • A、2
  • B、3
  • C、4
  • D、5

相关考题:

关于凸缘圆筒形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凸缘圆筒形拉深件的拉深系数大于第一次极限拉深系数时,可一次拉深成形。B.窄凸缘圆筒形件和宽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方法不同。C.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能反映材料的实际变形程度。D.圆筒形拉深件的工序尺寸计算包括:工序件直径圆角半径和高度。

将直径 100的坯料拉深成直径70的杯形零件,其拉深系数为0.7。(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拉深时,当筒形件直径 d 与坯料直径 D 相差较大时,应采用多次拉深。()

阶梯圆筒形件拉深的变形特点与圆形件拉深的特点相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决定球面形件成型难易程度和选定拉深方法的主要依据是()。A、拉深系数0.71B、直径大小C、坯料相对厚度t/D、0×100%值

在圆筒形零件的成形工艺中,拉深系数m是指(),m越小,表示拉深变形程度越大。A、拉深后的圆筒形零件直径d与拉深前毛坯直径D之比值,即m=d/D;B、拉深后的圆筒形零件直径d与拉深后的圆筒形零件高度H之比值,即m=d/H;C、拉深前毛坯直径D与拉深后的圆筒形零件高度H之比值,即m=H/D。

在宽凸缘的多次拉深时,必须使第一次拉深成的凸缘外径等于()直径。A、坯料B、筒形部分C、成品零件的凸缘

有一圆筒形件要分多次拉深才能成形,拉深系数可以依据有关资料的图表进行选择,每次拉深系数应该大于或等于图表推荐值。

拉深的变形程度大小可以用拉深件的高度与直径的比值来表示。也可以用拉深后的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的坯料(工序件)直径之比来表示。

下列关于圆简形制件拉深系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拉深系数是指每次拉深后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毛坯(或半成品)的直径之比B、制件拉探系数越大,则变形程度越小,制件越容易成形C、制件总的拉深系数,等于各次拉深系数之和D、每次拉深的实际拉深系数应大于该次材料的极限拉深系数

用厚度为t的材料作圆筒拉延,若拉深前毛坯直径为D,拉深后零件直径为d,则拉深系数m等于()。A、t/(D-D.B、t/dC、d/D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中,表示其拉深变形难易程度的工艺参数是()A、对凸缘直径dt/dB、相对高度H/dC、相对圆角半径R/dD、以上参数均有关

拉伸前坯料上的扇形单元,拉深后变为()。A、圆形单元B、矩形单元C、环形单元D、扇形单元

拉深筒形直径d与坯料直径D之比(d/D)称为(),它是衡量拉深变形程度的指标。A、翻口系数B、弯曲系数C、拉伸系数

压延圆筒工件时,拉深后筒壁的高度h总是()坯料的(D-d)/2。(D为圆形坯料的直径,d为拉深后圆筒的内径)A、大于B、等于C、小于D、大于等于

什么是拉深系数?用φ250mm*1.5mm的板料能否一次拉深成直径为φ50的拉深件?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证正常生产?

拉深件的直径与()直径之比称为()系数。

厚1mm直径φ350的钢板经拉深制成外径为φ150的杯形冲压件。由手册中查得材料的拉深系数ml=0.6,m2=0.80,m3=0.82,m4=0.85。该件要经过()拉深才能制成。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

填空题某圆形坯料直径50mm,经多次拉深后变为直径11mm的圆筒形件,若各道次拉深系数均为0.6,则至少经过()次拉深才行。

单选题在宽凸缘的多次拉深时,必须使第一次拉深成的凸缘外径等于()直径。A坯料B筒形部分C成品零件的凸缘

判断题拉深系数是用拉深件直径与毛坯直径的比值来表示的。A对B错

判断题拉深的变形程度大小可以用拉深件的高度与直径的比值来表示。也可以用拉深后的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的坯料(工序件)直径之比来表示。A对B错

问答题什么是拉深系数?用φ250mm*1.5mm的板料能否一次拉深成直径为φ50的拉深件?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证正常生产?

单选题窄凸缘圆筒形件多次拉深时,首次拉深系数相比后续拉深系数()。A不变B小C大D难确定

填空题直径为100mm的圆形坯料,经过两次拉深后成为直径36mm的筒形件,假设两次拉深系数相同,则拉深系数m为()

单选题某圆形坯料直径50,经多次拉深后变为直径11的圆筒形件,若各道次拉深系数均为0.6,试确定其拉深次数()A2B3C4D5

填空题拉深件的直径与()直径之比称为()系数。

判断题阶梯圆筒形件拉深的变形特点与圆形件拉深的特点相同。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