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F系列蓄电池初充电终期调整密度,同时调整液面线高度在"最低"与"最高"液面线之间。

GGF系列蓄电池初充电终期调整密度,同时调整液面线高度在"最低"与"最高"液面线之间。


相关考题:

蓄电池初充电结束后,电解液的密度及液面高度需调整到规定值,并应再进行( )的充电,使电解液混合均匀。A.0.5hB.1hC.2hD.4h

GGF型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解液的密度()。A、下降;B、升高;C、基本不变;D、变化无规律。

铅酸蓄电池初充电结束后,电解液的密度及液面高度需调整到规定值,并应再进行()h的充电,使电解液混合均匀。A、0.2B、0.5C、1D、1.2

蓄电池的高频开关充电装置在恒流充电时,充电电流的调整范围为()A、充电电流的调整范围为(20%~100%)InB、充电电流的调整范围为(10%~80%)InC、充电电流的调整范围为(50%~90%)In

调整蓄电池电解液密度,校正发电机调节器,适当降低充电电流和电压,并清洁触点,属于换季维护中换入冬季的维护。

造成蓄电池硫化的原因有()。A、在充电不足的状态下长期放置B、液面高度过高C、液面高度过低D、电解液不纯E、电解液密度过高

蓄电池电解液的密度与蓄电池的充电状态有关,密度越低,蓄电池充电状态越差。

安装镉镍碱性蓄电池组,带有电解液并配有专用防漏运输螺塞的蓄电池,初充电前应取下运输螺塞换上有孔气塞,并检查液面,液面不应低于()。A、上液面线B、下液面线C、至顶端2cmD、至端5cm

安装镉镍碱性蓄电池组,带有电解液并配有专用防漏运输螺塞的蓄电池,()应取下运输螺塞换上有孔气塞,并检查液面,液面不应低于下液面线。A、安装就位前B、安装就位后C、初充电前D、初充电后

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电压及电解液的相对密度不易上升,这是()造成的,为消除此现象应进行()A、沉淀电压及低;调整沉淀电源电压B、电解液液位低;过充电C、极板硫化;过充电D、沉淀时间长;过放电

根据哪些现象判断GGF型蓄电池充电完成?

使用中的蓄电池应进行下列维护()。A、及时充电B、蓄电池顶部应保持清洁C、定期检查和调整电解液密度及液面高度D、检查导线夹子与极桩的连接是否牢固E、经常检查放电程度

如何判断蓄电池组的充电终期?

如何判定蓄电池充电的终期?

铅酸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解液密度(),在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密度()。

GGF系列蓄电池安装完毕后,注液时液面高度应在"最低"与"最高"液面线之间

下列()不是换季保养项目。A、清洗燃油箱,检查冷却液、百叶窗B、检查全车防尘装置,润滑全车各润滑点C、清洁蓄电池,调整电解液密度(不包括免维护蓄电池),并进行充电

在高温条件下调整发电机调节器,减小(),检查调整蓄电池电解液密度,保持液面高度和通气孔畅通。A、充电时间B、充电电压C、充电电流D、充电电阻

初充电结束时,若需要调整电解液的密度和液面高度,则使用的电解液密度应为()g/cm3。A、2.10B、1.10C、1.80D、1.40

补充充电前检查电解液液面高度,应为()。A、将液面调整至极板等高B、将液面调整至极板以上15mmC、直接通电进行充电D、将液面调整至极板下方

当蓄电池出现严重自放电时,应采取()的措施。A、间歇过充电B、将电池全放电,换掉电解液C、调整电解液的密度D、在充电时降低电解液温度

浮充电运行的GGF型蓄电池单只电池电压应保持在2.15±0.05V

浮充电运行的GGF型蓄电池电解液的密度应保持在1.2±0.05

初充电结束后,电解液的密度和液面高度有可能变化,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此时不允许再继续充电,否则将造成过充电

GGF系列蓄电池初充电终期调整密度,电池密度均匀且为:1.215±0.005(15℃)。

GGF型蓄电池电解液全部调好后,待温度下降到30℃,即可向蓄电池灌注,灌注完毕后,应立即充电。

GGF型蓄电池初充电,每隔2h应对()测定电压、密度和温度,并记录在初充电表格内。A、基本电池;B、端电池;C、领示电池;D、全部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