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从地下或电缆沟引出地面时,地面上(),一般应用金属管或罩加以保护,其根部应伸入地面下()以上。A、1m、0.1mB、2m、0.1mC、2m、0.2mD、3m、0.2m

电缆从地下或电缆沟引出地面时,地面上(),一般应用金属管或罩加以保护,其根部应伸入地面下()以上。

  • A、1m、0.1m
  • B、2m、0.1m
  • C、2m、0.2m
  • D、3m、0.2m

相关考题:

电缆线路一般直接埋设在地下或敷设在电缆沟道中。()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电缆从地面或电缆沟引出时,地面上()m的一段应用金属管加以保护。 A.1B.2C.3D.4

下列关于地下电力电缆沟与道路的相互关系的处理方式,哪种正确?( )A.电力电缆沟不得与道路交叉布置B.与道路交叉布置时,由电缆中心线至路面的垂直净距应大于或等于1mC.与道路交叉布置时,由电缆沟沟底至路面的垂直净距应大于或等于1mD.与道路交叉布置时,由电缆沟外缘至路面的垂直净距应大于或等于1m

为保证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在敷设时要满足以下()要求。A、直埋地下电缆一般采用铠装电缆B、电缆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埋设过浅会影响电缆的散热性C、直埋电缆自地下引出地面时,应将地面上1.0m长的一段电缆用金属管加以保护D、当电缆引入建筑物或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建筑物时,电缆应穿管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E、电缆可平行敷设在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地锚引出线露出地面位置及地锚两侧2m范围内不应有沟洞、地下管道或地下电缆。()

电缆从地下引出地面时,应用()长的金属管加以保护。A、0.5mB、1mC、1.5mD、2m

埋式电缆沟的深度与电缆在所受到地面上活动物体的压力和震动及冻土层无关。

电缆引入及引出建、构筑物墙壁、楼板处,以电缆沟道引出至电杆或墙壁表面敷设的电缆距地面之米高及埋入地下()米深处。A、0.15B、0.25C、0.35D、0.45

电力电缆应在()情况下穿管保护A、电缆引入和引出建筑物、隧道、沟道等处B、电缆通过道路,铁路等处C、电缆引出或引进地面时,距离地面2m至埋入地下0.1~0.25m一段应加装保护管D、电缆通过农田时E、电缆与各种管道、沟道交叉处

电缆从地下或电缆沟引出地面时,地面上()m的一段应用金属管或罩加以保护。其根部应伸入地面下0.3m。在变电所内的铠装电缆。如无机械损伤的可能,可不加保护,但对无铠装电缆,则应加以保护。A、1.8;B、2.0;C、2.3D、2.5

电缆敷设时,电缆头部应从盘的下端引出,应避免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上磨擦拖拉。

电缆从地下引出地面,地面上2米的一段应用金属管加以保护,一般金属管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倍。A、1.5B、2C、2.5

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露出地坪上需加以保护的电缆,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叉时,应采用()A、穿管B、直埋C、电缆沟D、桥架

在腐蚀严重地区,敷设在电缆沟中的接地线和敷设在屋内或地面上的接地线,宜采用(),对埋入地下的接地极宜采取适合当地条件的防腐蚀措施。A、热镀锌B、涂油漆C、热镀铜D、以上都不对

电缆敷设时,不得在电缆或桥、()上攀吊或行走。A、电缆沟底B、电缆沟边C、支架D、电缆沟附近

从电缆沟道引至电杆或墙外敷设的电缆在哪一段需加以穿管保护?管与直径怎样选择?

金属线槽引出的线路,可采用金属管、硬质塑料管、金属软管或电缆布线方式,电线和电缆在引出部分不得遭受损伤。

电缆从地下或电缆沟引出地面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金属线糟引出的线路,可采用金属管、硬质塑料管、金属软管或电缆布线方式,电线和电缆在引出部分不得遭受损伤。

电缆从地下引出地面时,应用()长的金属管加以保护。

在()情况应将电缆穿管保护。A、电缆引入、引出建筑物、隧道、沟道、楼板等处B、电缆过铁道、道路C、电缆引出或进地面时,距离地面2M至埋入地下0.1—0.25M一段应加装保护D、电缆与各种管道,沟道交叉处及电缆可能会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段

电缆从电缆沟引出至电杆距地面()米,需穿钢管保护。A、1B、2C、3

电缆从地面或电缆沟引出时,地面上()的一段应用金属管加以保护。A、1mB、2mC、3mD、4m

电缆从地面或电缆沟引出时应如何加以保护?

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且位于有腐蚀性液体或经常而地面水流溢的场所,或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穿越公路、铁道等地段,宜用()A、穿管B、直埋C、电缆沟D、隧道

电缆自地下引出地面时,应将地面上2.0m长的一段电缆用金属管加以保护、金属管下端埋入地下(),以防外力机械破损电缆。

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电缆盘的上端引出,不因应使电缆在()滚擦拖拉,以防止电缆外护层的损坏。A、电缆沟内B、电缆盘下C、支架上D、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