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措施可以满足电流互感器10%误差的要求。A、增大二次侧电缆截面B、并接备用电流互感器C、改用容量较高的二次侧绕组D、提高电流互感器变化

下列()措施可以满足电流互感器10%误差的要求。

  • A、增大二次侧电缆截面
  • B、并接备用电流互感器
  • C、改用容量较高的二次侧绕组
  • D、提高电流互感器变化

相关考题:

为保证电流互感器的综合误差满足小于10%的要求,电流互感器接入的二次负载阻抗要小于限制值。()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采用高、中阻抗型母线差动保护时,要验证电流互感器10%误差和拐点电压是否满足要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和校验。 下列不是电流互感器误差曲线校验的步骤的是()。A.确定电流互感器实际二次负荷计算值;B.计算电流互感器一次计算电流倍数;C.查10%误差曲线;D.确定电流互感器的额定电压。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除应满足一次回路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短路时的动、热稳定 要求外,还应按照电流互感器的( )误差曲线进行校验,使在保护装置动作时,误差不超 过 10%.A. 5%; B. 10%; C. 12%; D.15%

电流互感器不能满足10%误差要求时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增加二次电缆截面B串联备用互感器C改用大容量的互感器D在二次回路中串联电感

电动机两侧的电流互感器应具有相同特性,并能满足()误差要求。A50%B10%C70%

在母差保护中,对中间变流器的误差要求,同主电流互感器相同,一般要求误差电流不超过最大区外故障电流的10%。

继电保护要求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等于最大短路电流时,其变比误差不大于10%。

检定电流互感器时,对标准电流互感器的要求正确的是()A、标准电流互感器应比被检电流互感器高两个准确度级别,且其实际误差应不超过被检电流互感器误差限值的1/3B、在检定周期内,电流标准器的误差变化,不得大于误差限值的1/3C、也可以选用比被检电流互感器高一个级别的标准电流互感器作为标准D、在检定周期内,电流标准器的误差变化,不得大于误差限值的1/5E、标准电流互感器应比被检互感器高两个准确度级别,且其实际误差应不超过被检电流互感器误差限值的1/5

电动机两侧的电流互感器应具有相同特性,并能满足()误差要求。A、50%B、10%C、70%

采用高、中阻抗型母线差动保护时,除验证最大二次回路电阻是否满足电流互感器10%误差曲线的要求外,还必须校验电流互感器的拐点电压是否满足要求。

电流互感器运行中的注意事项,叙述正确的有()。A、电流互感器在运行中其二次绕组可以允许开路;B、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可以多点接地;C、电流互感器接线时不用注意极性的正确性;D、保护用电流互感器还要满足10%倍数的要求。

S级电流互感器在0.1%~120%电流范围内,其误差应能满足规程要求。

当电流互感器10%误差不满足时,可以采取并联备用电流互感器使允许负载增加1倍。

当电流互感器不满足10%误差要求时,可采取哪些措施?

电流互感器不满足10%误差要求时,可采取()措施。A、增大二次电缆截面B、将同名相两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串联C、改用饱和倍数较高的电流互感器D、提高电流互感器变比

当电流互感器10%误差超过时,可采取()措施时期满足要求。A、串接备用电流互感器B、并接备用电流互感器C、提高变比D、增大电缆截面

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弥补电流互感器10%误差的要求A、增大二次电缆截面B、并接备用电流互感器C、改用容量较高的二次绕组D、提高电 流互感 器变比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负载根据10%误差曲线来确定。当误差不能满足要求时,该电流互感器不能使用。

当电流互感器不满足10%误差要求时,可采取()措施。A、增大二次电缆截面B、将同名相两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串联C、改用饱和倍数较高的电流互感器D、提高电流互感器变比

当电流互感器不满足10%误差时,可采取哪些措施?

下列()措施可以弥补电流互感器10%误差的要求。A、增大二次电缆截面B、并接备用电流互感器C、改用容量较高的二次绕组D、提高电流互感器变比

采用高,中阻抗型母线差动保护时,要验证电流互感器()是否满足要求。A、10%误差B、拐点电压

电流互感器应满足()要求。A、应满足一次回路的额定电压、最大负荷电流的要求B、应满足短路时的动、热稳定电流的要求C、应满足二次回路测量仪表、自动装置的准确度等级的要求D、应满足继电保护装置10%误差特性曲线的要求

继电保护要求电流互感器在最大稳态短路电流下,其变比误差不大于10%。

当继电保护用电流互感器误差超过10﹪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取些什么措施提高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精度?

问答题当电流互感器不满足10%误差要求时,可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