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1853年5月13日,太平天国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奉命率领2万余人由浦口(今属南京)出发开始太平军北伐。A对B错

判断题
1853年5月13日,太平天国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奉命率领2万余人由浦口(今属南京)出发开始太平军北伐。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太平天国北伐的统帅是()。A、胡以晃B、李开芳C、林凤祥D、吉文元

给下面的材料标点释词.(1)断句标点.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解释词语.①丞相②三顾③开济

杜甫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锦官城”指的是( )。A 、 开封 B 、 北京 C 、 南京 D 、 成都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初期,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对确保天京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不包括()A.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两万太平军,挥师北上,向淸政府的统治腹地进攻B.太平天国派出以胡以晃、赖汉英为将领的西征军C.1856年,石达开和陈玉成一举击败淸军的江南、江北大营D.太平军攻克苏州,开辟了以苏州为首府的苏福省

建安十三年六月,罢三公官,复置丞相、御史大夫。操为丞相,任命()为主簿?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打乱清军围困天京的军事部署,太平天国派谴林凤祥、李开芳进行()。

太平天国东征军的将领是()。A、林凤祥B、李开芳C、赖汉英D、秦日纲

1853年5月13日,太平天国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奉命率领2万余人由浦口(今属南京)出发开始太平军北伐。

208年6月,罢三公官,复置丞相、御史大夫。操为丞相,任命()为主簿。

《汉书》卷46《卫绾传》记载:“建元中,丞相(卫绾)以景帝病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据此可知()A、西汉的官僚机制比较完善B、卫绾错误地制裁一批官员C、卫绾对丞相之权履行不力D、景帝开始制约丞相的权力

海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太平天国实行行政、司法合一制度,在中央除天王为最高裁判者外,还有()。A、各王B、侯C、丞相D、检点E、推官

汉武帝时开始重用()为中朝官以牵制外朝。A、丞相B、御府C、侍郎D、尚书

明朝功臣李善长位居()A、左丞相B、右丞相C、兵部尚书D、大将军

明朝初期辽东方面驻扎着北元丞相()率领的20万蒙古军。

为太平天国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的军事行动是()。A、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B、石达开在鄱阳湖湖口大败湘军C、平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D、陈玉成、李秀成取得三河镇大捷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雍正帝D、乾隆帝

填空题208年6月,罢三公官,复置丞相、御史大夫。操为丞相,任命()为主簿。

填空题建安十三年六月,罢三公官,复置丞相、御史大夫。操为丞相,任命()为主簿?

单选题杜甫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锦官城”指的是()。A开封B北京C南京D成都

单选题“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雍正帝D乾隆帝

单选题太平天国东征军的将领是()。A林凤祥B李开芳C赖汉英D秦日纲

多选题太平天国实行行政、司法合一制度,在中央除天王为最高裁判者外,还有()。A各王B侯C丞相D检点E推官

填空题为了推翻清朝统治,打乱清军围困天京的军事部署,太平天国派谴林凤祥、李开芳进行()。

单选题汉武帝时开始重用()为中朝官以牵制外朝。A丞相B御府C侍郎D尚书

单选题明朝功臣李善长位居()A左丞相B右丞相C兵部尚书D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