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13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20万元,可变现净值16万元;乙存货成本24万元,可变现净值30万元;丙存货成本36万元,可变现净值30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分别为2万元、4万元、3万元。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13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万元。A7B1C-5D-1

单选题
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13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20万元,可变现净值16万元;乙存货成本24万元,可变现净值30万元;丙存货成本36万元,可变现净值30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分别为2万元、4万元、3万元。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13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万元。
A

7

B

1

C

-5

D

-1


参考解析

解析: 2013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20-16)+(36-30)=1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2+4+3=9(万元),因此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10-9=1(万元),选项B正确。

相关考题:

关于运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会计处理的基本要求叙述有误的是( )。A.及时取得有关存货物价变动的信息,尤其是关于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方面的资料B.按前述各种方法计算出期末存货的计划成本C.将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与其历史成本进行比较,择其低者作为期末存货的计价依据D.企业对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进行调整时,有直接转销法和存货备抵法两种方法

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09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0万元,可变现净值8万元;乙存货成本12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丙存货成本18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分别为1万元、2万元、1.5万元。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09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万元。A. -0.5B. 0.5C. 2D. 5

关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B、其“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的现行售价C、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D、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E、当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企业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计价时,可以选择的计价方法包括()。A、单项比较法B、分类比较法C、总额比较法D、差额比较法

存货期末计价中,所采用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的估计售价。( )

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04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0万元,可变现净值8万元;乙存货成本12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丙存货存成18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分别为1万元、2万元、1.5万元。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04年12月31日 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万元。A.0.5B.-0.5C.2D.5

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12年12月31日,甲、乙、丙i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00万元,可变现净值60万元;乙存货成本240万元,可变现净值300万元;丙存货成本160万元,可变现净值150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12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 )万元。A.0B.40C.50D.10

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 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 较,2008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的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20万元, 可变现净值16万元;乙存货成本24万元,可变 现净值30万元;丙存货成本36万元,可变现净值30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 准备分别为2万元、4万元、3万元。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08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万元。A.-1B.4C.1D.10

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18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20万元,可变现净值16万元;乙存货成本24万元,可变现净值30万元;丙存货成本36万元,可变现净值30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18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万元。A.0B.4C.10D.6

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不可将不同品种的存货合并计算成本与可变现净值)。2×19年12月31日,甲、乙两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20万元,可变现净值80万元;乙存货成本200万元,可变现净值260万元。甲、乙存货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两种存货,2×19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万元。A.0B.40C.50D.10

如果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则“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反映的是()。A:当期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B: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C: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D:累计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期末存货计价为什么应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下面关于存货跌价准备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期末时,企业的存货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进行调整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期末存货按照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二者之中较高者计价的方法C、当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D、当存货的结存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描述正确的是()。A、会计期末,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对存货进行计量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指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较低者计价C、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D、可变现净值高于结存成本的数额,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就是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成本计价。

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存货总额进行比较。2017年12月31目,甲、乙两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20万元,可变现净值80万元;乙存货成本200万元,可变现净值260万元。甲、乙存货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两种存货,2017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万元。A、0B、40C、50D、10

判断题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当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应按其成本计价。()A对B错

问答题期末存货计价为什么应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单选题企业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13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0万元,可变现净值8万元;乙存货成本12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丙存货成本18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分别为1万元、2万元、1.5万元。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13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万元。A-0.5B5C2D0.5

单选题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11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0万元,可变现净值8万元;乙存货成本12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丙存货成本18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分别为1万元、2万元、1.5万元。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11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A-0.5万元B0.5万元C2万元D5万元

多选题(2014)某企业有X、Y两大类存货,X类存货包括甲、乙两种存货,Y类存货包括丙、丁两种存货,期末X类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8000元和26000元,甲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6000元和12000元,乙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2000元和14000元,Y类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36000元和39000元;丙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6000元和29800元,丁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0000元和9200元。若上述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期末存货成本,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单项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59200元B单项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0200元C分类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2000元D总额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4000元E总额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7000元

单选题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12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200万;可变现净值160万元,乙存货成本240万元,可变现净值300万元;丙存货成本360万元,可变现净资产300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该企业只有这种存货,2012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万元。A0B40C100D60

单选题某企业甲、乙、丙三种存货陈旧过时,期末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其进行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08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0万元,可变现净值8万元;乙存货成本12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丙存货成本18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分别为1万元、2万元、1.5万元。2008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万元。A-0.5B0.5C2D5

多选题关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B其“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的现行售价C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D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E当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判断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就是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成本计价。A对B错

单选题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校,2016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20万元,可变现净值16万元;乙存货成本24万元,可变现净值30万元;丙存货成本36万元,可变现净值30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16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万元。A0B4C10D6

多选题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描述正确的是()。A会计期末,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对存货进行计量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指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较低者计价C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D可变现净值高于结存成本的数额,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单选题下面关于存货跌价准备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期末时,企业的存货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进行调整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期末存货按照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二者之中较高者计价的方法C当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D当存货的结存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