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氢原子光谱的可见光区谱线称为巴尔麦线系。A对B错

判断题
氢原子光谱的可见光区谱线称为巴尔麦线系。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根据玻尔理论,若将氢原子激发到n=5的状态,则可能出现10条谱线,分别属四个线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氢原子核外电子光谱中的莱曼光谱中有一条谱线的波长为103nm,问:它相应于氢原子核外电子的哪一个跃迁?

以下不属于氢原子光谱特征的是()A.从红外到紫外区,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B.光谱是非连续的C.具有多条特征谱线D.有明暗交替的花纹

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激后辐射出可见光谱线,最少应供给氢原子的能量为( )。A.12.09evB.10.20evC.1.89evD.1.51ev

在发射光谱进行谱线检查时,通常采用与标准光谱比较的方法来确定谱线位置,通常作为标准的是()A、铁谱B、铜谱C、碳谱D、氢谱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谱线相对强度是指在一特定谱线系中各谱线间的强度比。

玻尔理论不能解释()A、H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B、在一给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的核外电子不发射能量----电磁波.C、H原子的可见光区谱线D、H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特征X射线光谱谱线相对强度是指在一特定谱线系中各谱线间的强度比。

以下不属于氢原子光谱特征的是()A、从红外到紫外区,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B、光谱是非连续的C、具有多条特征谱线D、有明暗交替的花纹

被激发到n=3的状态的氢原子气体发出的辐射中,有()条非可见光谱线。

元素光谱图中铁谱线的作用是(),可为查找谱线时作对照用。

光谱定量分析确定元素含量的根据是()A、特征谱线B、灵敏线C、最后线D、元素的谱线强度

在氢原子光谱中,谱线频率符合下列公式的是:()A、2.47×1015B、1.60×1014C、6.17×1014D、2.06×1014

氢原子光谱赖曼系和巴耳末系的系线限波长分别为()A、R/4和R/9B、R和R/4C、4/R和9/RD、1/R和4/R

根据玻尔理论,若将氢原子激发到n=5的状态,则()A、可能出现10条谱线,分别属四个线系B、可能出现9条谱线,分别属3个线系C、可能出现11条谱线,分别属5个线系D、可能出现1条谱线,属赖曼系

欲使氢原子发射赖曼系(由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所发射的谱线构成)中波长为1216Å的谱线,应传给基态氢原子的最小能量是()eV。

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激发射后能发射赖曼系(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射的各谱线组成的谱线系)的最长波长的谱线,至少应该向基态氢原子提供的能量是()A、1.5 eVB、3.4 eVC、10.2 eVD、13.6 eV

在氢原子发射光谱的巴耳末线系中有一频率为6.15×1014Hz的谱线,它是氢原子从能级En =()eV跃迁到能级Ek=()eV而发出的。

根据氢原子理论,若大量氢原子处于主量子数n=5的激发态,则跃迁辐射的谱线中属于巴耳末系的谱线有()A、1条B、3条C、4条D、10条

处于第四激发态上的大量氢原子,最多可发射几个线系,共几条谱线?那一条波长最长.

被激发到n=3的状态的氢原子气体发出的辐射中,有()条可见光谱线和()条非可见光谱线。

在氢原子光谱中,赖曼系(由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所发射的各谱线组成的谱线系)的最短波长的谱线所对应的光子能量为()eV;巴耳末系的最短波长的谱线所对应的光子的能量为()eV。

名词解释题巴尔莫线系

单选题根据玻尔理论,若将氢原子激发到n=5的状态,则()A可能出现10条谱线,分别属四个线系B可能出现9条谱线,分别属3个线系C可能出现11条谱线,分别属5个线系D可能出现1条谱线,属赖曼系

单选题氢原子光谱赖曼系和巴耳末系的系线限波长分别为()AR/4和R/9BR和R/4C4/R和9/RD1/R和4/R

单选题在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理论中,以谱线峰值吸收量替代积分吸收测量的关键条件是( )A光谱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吸收谱线比较,只要中心频率一样,半峰宽大小都没影响B光谱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吸收谱线比较,中心频率和半峰宽均为一样C光谱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吸收谱线比较,中心频率一样,而半峰宽要较大D光谱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吸收谱线比较,中心频率一样,而半峰宽要小得多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氢原子光谱特征的是()A从红外到紫外区,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B光谱是非连续的C具有多条特征谱线D有明暗交替的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