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很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A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D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单选题
很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A
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B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D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参考解析
解析:
题干强调了科普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激励作用,故A最贴合题意。B选项题干中为直接体现,所以不如A直接,作为单选题应选与题干贴合最直接的答案,故B不选。C选项表示错误,实践才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D选项与题目无关。故本题答案选A。
相关考题:
科普,也就是科学普及。既然是一种普及的工作,那么为了达到普及的目的,在工作方式和风格上,或者比如说,在科普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上,自然应具备某种流行的特色。如果连流行都做不到,怎么能叫普及呢?但在现实中,我国的科普作品虽然挂着普及的招牌,在大多数情况下,却实在难以称得上有流行特征。 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 )。 A.科普按照一般观念,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的普及 B.科普工作要求在工作方式和风格上应具有流行的特色 C.我国的科普作品如果能真正具有流行特征,那么科学技术就能普及 D.我国目前的科普作品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普及,原因是不够流行
给定资料: 在国外,科学家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沿袭,并形成了一整套体制,从形式上有发行出版物、公共报告、开放研究场所等。如英国学会组织的“圣诞夜少年科普讲座”以及德国的“科学长夜”都是科学家走出“象牙塔”,与公众面对面进行科普交流的经典案例。在英国,每到圣诞前夜,科学家就会和公众一样盛装华服,向大家讲述自己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展示自我迷人的魅力。 此外,很多科学家都写过通俗易懂的科普著作,如《昆虫记》《宇宙波澜》《寂静的春天》等科普经典。正如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说,只有科学家本人才是科普工作的绝佳人选。“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在科普的策划上都非常用心,他们会根据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以及当前的时尚潮流策划科普活动,让科学充满趣味性。”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国际公众科学技术传播组织科学委员会青年委员刘萱说。其中,一些科普研究者的奇思妙想令她印象深刻。 “有一个叫‘地球女孩’的灾难游戏我就尝试过。在这个游戏中,玩家化身为地球女孩。她会面临不同的灾害,包括海啸、地震、山洪、泥石流等。每一关都十分惊险,扣人心弦。地球女孩在面对灾难时,必须告诉村民正确的做法。如果做错,她就会和村民一起接受厄运。而后,电脑会给出正确答案。” 诸如此类精心策划、让科学变得充满趣味的方法不胜枚举。如利用欧美人喜欢在周末逛市场的习惯举办科学集市。“就好像跳蚤市场一样。”刘萱形容,科学家会把自己的科技作品“摆地摊”,让周围的居民前来“赶集”,同时进行科普。 此外还有许多充满创新性的科普形式,比如“科普俱乐部”,让科学家演示自己的作品并且表演科普滑稽剧;科普派对,在派对上,主办方会提供饮料,有DJ伴舞,年轻人可以一边跳舞一边享受科普的饕餮盛宴,让科学知识潜移默化地进入公众的生活之中。 “总之,现阶段,国外许多科普活动虽然呈现分散性、分众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和公众的生活习惯及时尚潮流巧妙融合,因此公众更加愿意参与。”刘萱说,这会让科普更有趣味,让科学更具吸引力。 “欧美一些国家以及日本,已经有硬性规定,在申报科研项目时,一定要在申报书上写明除了做项目之外,还要承担什么样的科普任务。”刘萱介绍。 将科研与科普紧密结合有其历史渊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大陆公众在一系列重大科技议题中对科学界产生了误解和不信任,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转基因食品”等重大话题的出现,都带来了公众与科学界的隔阂。“可以用紧张形容那个时候公众与科学界之间的关系。”刘萱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研与科普顺势“联姻”。相关部门在科研项目中增加了科普任务,要求科学家在项目启动前,就用通俗的语言向公众介绍项目内容,在得到公众支持后项目方能进行:在项目进展阶段,科学家要用公报的形式向公众展示科研进展;项目结束后,还要让公众理解科研工作带给他们以及社会的影响。刘萱表示,这种做法一方面让科研工作公开透明,在公众的监督之下完成,同时也有助于消除公众对科学家的质疑和误解。此外,在和公众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科学家也受益良多。 英国组织的“灯塔计划”便是明证。伦敦大学设立了科研项目公众参与部门,科学家通过与公众以及其他专业学者的交流,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建议,并且从公众的需求出发,找到更好的研究方向。“通过科学传播,公众参与到科研活动之中,这让科研活动更加开放。”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回忆,儿时,母亲经常会带他到科技博物馆,每次都会玩上一整天,使他的好奇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据刘萱介绍,在国外,针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已经与正式的学校教育环环相扣。比如在美国,科学课程都会和科技馆内相应的实体展出相对应。“相当于正规的校内教育和社会上的科普教育已经建立了无缝隙对接。” 此外,在西方,定期带领青少年到科研实验室参观,并请科学家进行科普演示已经成为学生周末的一项休闲活动,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科普的意义在于激发参与者的兴趣,特别是让青少年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唤起他们对科学的热爱,这样才能让科技事业‘薪火相传’。”刘萱说。 “给定资料”中介绍了国外科普工作的一些特点,请你对其进行简要概括。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简洁。不超过200字。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不是市场对科普作品的反映?A书店管理员将科幻小说当科普作品B科普作品内容单一,多为科学家传记,说教,没意思C内容好、制作精良的原创科普作品很受欢迎D科普作品从来都不是市场的宠儿
问答题(二十) 【给定资料】 1.5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落幕。回顾此次大会,“科普”成为热词。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普工作,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科普需求?“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科普工作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Z表示。 “科学界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理性引导公众,一方面很容易造成谣言四布、恐慌蔓延的恶性后果,也会造成科学家公信力的丧失。”Z介绍。 《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显示,科普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科普人才的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科普事业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求。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科普人员180.84万人,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13.55人。 相关专家认为,除了科普人才匮乏,制约科普能力建设的还包括科普投入不足等因素。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C院士就在会上呼吁:“科普也是要花钱的!” “中国科协要努力实现‘十二五’期间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所占比例达到5%的目标。”中国科协主席H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从“3.27%”到“5%”,数字的变化需要各方面的支撑。 “拿科普的重要场所科技馆来说,建馆容易,但馆里要有科技含量。”C院士担心科技馆建成后,仅仅是一个“空房子”,“是否要先从软件着手,比如从科普教材的编写等问题入手”。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的科技类博物馆由约250座增至580座,每年建成开放的数量约在33座。从新建馆的绝对数来看并不低,但场馆利用率不足。 中国科协的资料显示,广大科技人员本是科普工作的依靠力量,是科普作品的源头,但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比如,在一些突发的公共事件中,当公众急切想要了解相应的科技知识、消除不必要恐慌的时候,科学家的声音却十分微弱和迟缓。“这与我国科技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的重科技、轻科普的现象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科协提供的评析资料认为,“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对科技人员的评价考核体系中缺乏对科技人员做科普的认可激励机制,制约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2.在人们的记忆中,能说得上来的科普书,似乎只有1961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以及1993年出版的由霍金创作的《时间简史》。“现在科普读物很难跻身畅销书行列。”不少书店的工作人员都有此感觉。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咨询部经理杨伟介绍,根据开卷监测数据显示,科普图书类别品种不少,不过畅销书很少。开卷公司将科普图书分为少儿科普和成人科普两个部分,其中成人科普市场中,霍金的《时间简史》“一家独大”,其余图书与之相比不在一个等量级上。究其原因,杨伟认为,成人科普图书市场化不高,也缺乏作者和畅销书的类别。而少儿科普市场中,由于“求知”是少儿书最广泛的主题,出版社很愿意将力气放在这类图书的出版上,也造成了目前少儿科普繁荣的景象。 少年儿童需要科学知识,同样,成年人也需要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成人科普的发展滞后呢?“找不到科普作者”是不少出版社遇到的共同问题,科普创作队伍存在人才断层、后劲不足的尴尬。写科普读物没被纳入科学考评体系,科研人员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创作科普作品。“科普读物要深入浅出,不是很有文学功底的科学家很难写到位。像《时间简史》就出自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之手,1993年开始在中国发行,至今已经卖了100多万册,还保持着不错的销售状况。”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J分析说。他介绍,国外不少科学家都热衷于写科普书,而我国很多科学家把写科普书当作“小儿科”,名家、“大家”不愿写,其他作家又很难驾驭科普图书写作。 【问题】 “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介绍了科普工作的现状,请概括当前制约我国科普工作的因素。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问答题(二十二) 【给定资料】 1.5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落幕。回顾此次大会,“科普”成为热词。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普工作,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科普需求?“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科普工作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Z表示。 “科学界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理性引导公众,一方面很容易造成谣言四布、恐慌蔓延的恶性后果,也会造成科学家公信力的丧失。”Z介绍。 《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显示,科普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科普人才的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科普事业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求。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科普人员180.84万人,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13.55人。 相关专家认为,除了科普人才匮乏,制约科普能力建设的还包括科普投入不足等因素。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C院士就在会上呼吁:“科普也是要花钱的!” “中国科协要努力实现‘十二五’期间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所占比例达到5%的目标。”中国科协主席H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从“3.27%”到“5%”,数字的变化需要各方面的支撑。 “拿科普的重要场所科技馆来说,建馆容易,但馆里要有科技含量。”C院士担心科技馆建成后,仅仅是一个“空房子”,“是否要先从软件着手,比如从科普教材的编写等问题入手”。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的科技类博物馆由约250座增至580座,每年建成开放的数量约在33座。从新建馆的绝对数来看并不低,但场馆利用率不足。 中国科协的资料显示,广大科技人员本是科普工作的依靠力量,是科普作品的源头,但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比如,在一些突发的公共事件中,当公众急切想要了解相应的科技知识、消除不必要恐慌的时候,科学家的声音却十分微弱和迟缓。“这与我国科技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的重科技、轻科普的现象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科协提供的评析资料认为,“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对科技人员的评价考核体系中缺乏对科技人员做科普的认可激励机制,制约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2.在人们的记忆中,能说得上来的科普书,似乎只有1961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以及1993年出版由霍金创作的《时间简史》。“现在科普读物很难跻身畅销书行列。”不少书店的工作人员都有此感觉。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咨询部经理杨伟介绍,根据开卷监测数据显示,科普图书类别品种不少,不过畅销书很少。开卷公司将科普图书分为少儿科普和成人科普两个部分,其中成人科普市场中,霍金的《时间简史》“一家独大”,其余图书与之相比不在一个等量级上。究其原因,杨伟认为,成人科普图书市场化不高,也缺乏作者和畅销书的类别。而少儿科普市场中,由于“求知”是少儿书最广泛的主题,出版社很愿意将力气放在这类图书的出版上,也造成了目前少儿科普繁荣的景象。 少年儿童需要科学知识,同样,成年人也需要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成人科普的发展滞后呢?“找不到科普作者”是不少出版社遇到的共同问题,科普创作队伍存在人才断层、后劲不足的尴尬。写科普读物没被纳入科学考评体系,科研人员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创作科普作品。“科普读物要深入浅出,不是很有文学功底的科学家很难写到位。像《时间简史》就出自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之手,1993年开始在中国发行,至今已经卖了100多万册,还保持着不错的销售状况。”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J分析说。他介绍,国外不少科学家都热衷于写科普书,而我国很多科学家把写科普书当作“小儿科”,名家、“大家”不愿写,其他作家又很难驾驭科普图书写作。 【问题】 “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介绍了科普工作的现状,请概括当前制约我国科普工作的因素。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单选题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艺术作品的是()。A图片B歌曲C谜语D科普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