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挑梁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按公式Mr=0.8Gr(L2-Xo)计算,其中Gr是挑梁的抗倾覆荷载,它是挑梁尾端上部45扩散角范围内的砌体与楼面永久荷载 ()A设计值之和B设计值之和的50%C标准值之和D标准值之和的1.2倍
单选题
挑梁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按公式Mr=0.8Gr(L2-Xo)计算,其中Gr是挑梁的抗倾覆荷载,它是挑梁尾端上部45扩散角范围内的砌体与楼面永久荷载 ()
A
设计值之和
B
设计值之和的50%
C
标准值之和
D
标准值之和的1.2倍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以下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挑梁应对计算倾覆点进行抗倾覆验算B.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的墙体,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宜过高C. 挑梁的抗倾覆荷载为挑梁尾部上部450扩展角的范围内本层的砌体与楼面荷载的设计值D. 挑梁下砌体应进行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验算
以下不正确的选项是( )。A. 挑梁应对计算倾覆点进行抗倾覆验算B.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的墙体, 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宜过高C. 挑梁的抗倾覆荷载为挑梁尾部上部 45°扩展角的范围内本层的砌体与楼面荷载的设计值D. 挑梁下砌体应进行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验算
下列挑梁概念中,不正确的是( )。 A、挑梁本身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 B、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宜大于2 C、挑梁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时,挑梁下的支承压力取挑梁的倾覆荷载设计值 D、挑梁抗倾覆力距中的抗倾覆荷载,应取挑梁尾端上部45°扩散角范围内本层的砌体与楼面恒载标准值之和
关于挑梁的说法,下列中哪几条是正确的?Ⅰ.挑梁抗倾覆力矩中的抗倾覆荷载,应取挑梁尾端上部45°扩散角范围内本层的砌体与楼面恒载标准值之和 Ⅱ.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宜大于1. 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宜大于2Ⅲ.挑梁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时,挑梁下的支承压力取挑梁的倾覆荷载设计值Ⅳ.挑梁本身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A.Ⅱ、ⅢB.Ⅰ、Ⅱ、ⅢC.Ⅰ、Ⅱ、ⅣD.Ⅰ、Ⅲ
对于砌体结构中的过梁和挑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砖砌体,当过梁上墙体高度大于洞口净跨时,应按高度为的墙体均布自重计算过梁的荷载B.圈梁兼作过梁时,圈梁构造钢筋可直接作为过梁部分的钢筋C.在进行挑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时,可取其最大弯矩设计值等于其倾覆力矩设计值D.在进行挑梁抗倾覆验算时,要求抗倾覆荷载大于倾覆荷载
挑梁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按公式Mr=0.8Gr(L2-Xo)计算,其中Gr是挑梁的抗倾覆荷载,它是挑梁尾端上部45扩散角范围内的砌体与楼面永久荷载 ()A、设计值之和B、设计值之和的50%C、标准值之和D、标准值之和的1.2倍
下列关于砌体结构挑梁说法错误的是()A、挑梁应进行抗倾覆验算;B、挑梁埋入砌体内长度应满足计算及构造要求;C、挑梁支承点处有砼构造柱时,可不做挑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D、挑梁支承点处有砼构造柱时,挑梁负筋可锚入构造柱内,但必须在挑梁轴线上设圈梁与挑梁连接。
下面关于砌体结构中挑梁进行倾覆验算时,正确的是( )。A、计算倾覆力矩时采用荷载设计值,而计算抗倾覆力矩时采用荷载标准值B、计算倾覆力矩时采用荷载标准值,而计算抗倾覆力矩时采用荷载设计值C、计算倾覆力矩和抗倾覆力矩时都采用荷载标准值D、计算倾覆力矩和抗倾覆力矩时都采用荷载设计值
关于挑梁的说法,下列中哪几条是正确的?()Ⅰ.挑梁抗倾覆力矩中的抗倾覆荷载,应取挑梁尾端上部45°扩散角范围内本层的砌体与楼面恒载标准值之和Ⅱ.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宜大于2Ⅲ.挑梁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时,挑梁下的支承压力取挑梁的倾覆荷载设计值Ⅳ.挑梁本身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A、Ⅱ、ⅢB、Ⅰ、Ⅱ、ⅢC、Ⅰ、Ⅱ、ⅣD、Ⅰ、Ⅲ
单选题下面关于砌体结构中挑梁进行倾覆验算时,正确的是( )。A计算倾覆力矩时采用荷载设计值,而计算抗倾覆力矩时采用荷载标准值B计算倾覆力矩时采用荷载标准值,而计算抗倾覆力矩时采用荷载设计值C计算倾覆力矩和抗倾覆力矩时都采用荷载标准值D计算倾覆力矩和抗倾覆力矩时都采用荷载设计值
单选题下列关于砌体结构挑梁说法错误的是()A挑梁应进行抗倾覆验算;B挑梁埋入砌体内长度应满足计算及构造要求;C挑梁支承点处有砼构造柱时,可不做挑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D挑梁支承点处有砼构造柱时,挑梁负筋可锚入构造柱内,但必须在挑梁轴线上设圈梁与挑梁连接。
单选题关于挑梁的说法,下列中哪几条是正确的?Ⅰ.挑梁抗倾覆力矩中的抗倾覆荷载,应取挑梁尾端上部45。扩散角范罔内本层的砌体与楼面恒载标准值之和Ⅱ.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宦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宜大于2Ⅲ.在进行挑梁F砌体的局部抗压承载力验算时,挑梁下的支承压力取挑粱的倾覆荷载设计值Ⅳ.挑梁本身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AⅡ、ⅢBⅠ、Ⅱ、ⅢCⅠ、Ⅱ、ⅣDⅠ、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