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男,33岁,为AIDS患者,因"头痛、发热3周"来诊,脑脊液墨汁涂片见周围有厚壁荚膜的圆形菌体,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何时可停用巩固治疗()A脑脊液生化正常时B脑脊液压力正常时C脑脊液常规正常时D脑脊液隐球菌由阳性转为阴性E隐球菌转阴,且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显著时

单选题
男,33岁,为AIDS患者,因"头痛、发热3周"来诊,脑脊液墨汁涂片见周围有厚壁荚膜的圆形菌体,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何时可停用巩固治疗()
A

脑脊液生化正常时

B

脑脊液压力正常时

C

脑脊液常规正常时

D

脑脊液隐球菌由阳性转为阴性

E

隐球菌转阴,且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显著时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脑脊液墨汁染色直接镜检,新型隐球菌特征性的形态是A.细菌呈圆形或卵圆形B.有芽生的子细胞C.细胞壁厚D.有菌丝和假菌丝E.菌体周围有一宽厚的荚膜

患者发热,意识障碍,体征表现为颈项强直,布氏征,克氏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增加,直接涂片墨汁染色见大而圆的菌体,有一厚壁,可疑为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D.结核性脑膜炎E.葡萄球菌脑膜炎

脑脊液直接涂片墨汁染色见大而圆的菌体,有宽厚荚膜,可疑为脑膜炎,其病原体可能是A.脑膜炎奈瑟菌B.新型隐球菌C.流感嗜血杆菌D.结核分枝杆菌E.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涂片镜检用墨汁染色,镜下可见直径为4~12μm圆形菌体,外周有一透明肥厚荚膜。据上述考虑患者由下列何种微生物引起脑膜炎A、新型隐球菌B、白色念珠菌C、肺炎球菌D、曲霉菌E、脑膜炎球菌其治疗可用A、两性霉素BB、青霉素C、链霉素D、庆大霉素E、红霉素

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点,在于前者的 A、脑脊液压力更高B、脑脊液蛋白含量更高C、颅神经损害更常见D、一般抗细菌治疗无效E、脑脊液可找到周围有厚壁荚膜的圆形菌体

男,33岁,为AIDS患者,因"头痛、发热3周"来诊,脑脊液墨汁涂片见周围有厚壁荚膜的圆形菌体,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其初步治疗方案为A、诱导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巩固治疗阶段:氟胞嘧啶B、诱导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巩固治疗阶段:伊曲康唑C、诱导治疗阶段:氟康唑,巩固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D、诱导治疗阶段:伊曲康唑,巩固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E、诱导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巩固治疗阶段:氟康唑患者的巩固治疗方案是A、氟胞嘧啶100mg/(kg·天),长期口服B、氟胞嘧啶100mg/(kg·天)长期静滴C、氟康唑200mg/天,长期口服D、氟康唑200mg/天,长期静脉滴注E、以上都不对何时可停用巩固治疗A、脑脊液生化正常时B、脑脊液压力正常时C、脑脊液常规正常时D、脑脊液隐球菌由阳性转为阴性E、隐球菌转阴,且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显著时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感染的确诊最主要依赖 A、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B、脑脊液墨汁涂片镜检C、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D、脑脊液常规、生化改变E、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检测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涂片镜检,墨汁染色,镜下可以看到直径为4~12μm的圆形菌体,且外周有一透明、肥厚的荚膜。引起此脑膜炎的微生物最可能是A.新型隐球菌B.白色念珠菌C.肺炎链球菌D.脑膜炎球菌E.B群链球菌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涂片镜检用墨汁染色,镜下可见直径为4~12μm圆形菌体,外周有一透明肥厚荚膜。据上述考虑患者由下列何种微生物引起脑膜炎()A、新型隐球菌B、白色念珠菌C、肺炎球菌D、曲霉菌E、脑膜炎球菌

患者男性,47岁,因“间断发热伴头痛15天”来诊。诊断:发热待查(颅内感染可能)。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示潘氏试验阳性,脑脊液白细胞0.043×109/L,脑脊液单核细胞百分率55%,脑脊液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测定强阳性,脑脊液培养见新型隐球菌。修正诊断:隐球菌脑膜炎。 适用于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药物是()A、伊曲康唑B、酮康唑C、伏立康唑D、卡泊芬净E、氟康唑

患者男性,47岁,因“间断发热伴头痛15天”来诊。诊断:发热待查(颅内感染可能)。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示潘氏试验阳性,脑脊液白细胞0.043×109/L,脑脊液单核细胞百分率55%,脑脊液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测定强阳性,脑脊液培养见新型隐球菌。修正诊断:隐球菌脑膜炎。口服氟康唑的疗程至少为()A、4周B、8周C、12周D、24周E、1年

患者发热,意识障碍,体征表现为颈项强直,布氏征、克氏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增加,直接涂片墨汁染色见大而圆的菌体,有一厚壁,可疑为()。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D、结核性脑膜炎E、葡萄球菌脑膜炎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涂片镜检,墨汁染色,镜下可以看到直径为4~12μm的圆形菌体,且外周有一透明、肥厚的荚膜。引起此脑膜炎的微生物最可能是()A、新型隐球菌B、白色念珠菌C、肺炎链球菌D、脑膜炎球菌E、B群链球菌

关于隐球菌,叙述正确的有()。A、隐球菌感染最常见类型为隐球菌性脑膜炎B、隐球菌皮肤感染最常见皮损为斑块C、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多采用二性霉素B联合5-FCD、脑脊液墨汁涂片可见隐球菌的厚荚膜E、新生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免疫缺陷的患者易感

[复合型非选择题]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涂片镜检用墨汁染色,镜下可见直径4~12微米圆形菌体,外周有一透明肥厚荚膜。据上述考虑患者由下列何种微生物引起脑膜炎()A、新型隐球菌B、白色念珠菌C、肺炎球菌D、脑膜炎球菌E、曲霉菌

患者男性,47岁,因“间断发热伴头痛15天”来诊。诊断:发热待查(颅内感染可能)。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示潘氏试验阳性,脑脊液白细胞0.043×109/L,脑脊液单核细胞百分率55%,脑脊液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测定强阳性,脑脊液培养见新型隐球菌。修正诊断:隐球菌脑膜炎。血-脑脊液屏障透过能力最差的药物为()A、亚胺培南B、头孢呋辛C、异烟肼D、头孢哌酮E、头孢曲松

单选题[复合型非选择题]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涂片镜检用墨汁染色,镜下可见直径4~12微米圆形菌体,外周有一透明肥厚荚膜。据上述考虑患者由下列何种微生物引起脑膜炎()A新型隐球菌B白色念珠菌C肺炎球菌D脑膜炎球菌E曲霉菌

单选题患者男性,47岁,因“间断发热伴头痛15天”来诊。诊断:发热待查(颅内感染可能)。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示潘氏试验阳性,脑脊液白细胞0.043×109/L,脑脊液单核细胞百分率55%,脑脊液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测定强阳性,脑脊液培养见新型隐球菌。修正诊断:隐球菌脑膜炎。血-脑脊液屏障透过能力最差的药物为()A亚胺培南B头孢呋辛C异烟肼D头孢哌酮E头孢曲松

多选题关于隐球菌,叙述正确的有()。A隐球菌感染最常见类型为隐球菌性脑膜炎B隐球菌皮肤感染最常见皮损为斑块C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多采用二性霉素B联合5-FCD脑脊液墨汁涂片可见隐球菌的厚荚膜E新生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免疫缺陷的患者易感

单选题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感染的确诊最主要依赖()A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B脑脊液墨汁涂片镜检C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D脑脊液常规、生化改变E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检测

多选题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点,在于前者的()A脑脊液压力更高B脑脊液蛋白含量更高C颅神经损害更常见D一般抗细菌治疗无效E脑脊液可找到周围有厚壁荚膜的圆形菌体

单选题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涂片镜检,墨汁染色,镜下可以看到直径为4~12μm的圆形菌体,且外周有一透明、肥厚的荚膜。引起此脑膜炎的微生物最可能是()A新型隐球菌B白色念珠菌C肺炎链球菌D脑膜炎球菌EB群链球菌

单选题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涂片镜检用墨汁染色,镜下可见直径4~12微米圆形菌体,外周有一透明肥厚荚膜。据上述考虑患者由下列何种微生物引起脑膜炎()A新型隐球菌B白色念珠菌C肺炎球菌D脑膜炎球菌E曲霉菌

单选题男,33岁,为AIDS患者,因"头痛、发热3周"来诊,脑脊液墨汁涂片见周围有厚壁荚膜的圆形菌体,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其初步治疗方案为()A诱导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巩固治疗阶段:氟胞嘧啶B诱导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巩固治疗阶段:伊曲康唑C诱导治疗阶段:氟康唑,巩固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D诱导治疗阶段:伊曲康唑,巩固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E诱导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巩固治疗阶段:氟康唑

单选题患者男性,47岁,因“间断发热伴头痛15天”来诊。诊断:发热待查(颅内感染可能)。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示潘氏试验阳性,脑脊液白细胞0.043×109/L,脑脊液单核细胞百分率55%,脑脊液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测定强阳性,脑脊液培养见新型隐球菌。修正诊断:隐球菌脑膜炎。口服氟康唑的疗程至少为()A4周B8周C12周D24周E1年

单选题男,33岁,为AIDS患者,因"头痛、发热3周"来诊,脑脊液墨汁涂片见周围有厚壁荚膜的圆形菌体,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巩固治疗方案是()A氟胞嘧啶100mg/(kg·天),长期口服B氟胞嘧啶100mg/(kg·天)长期静滴C氟康唑200mg/天,长期口服D氟康唑200mg/天,长期静脉滴注E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离心后取沉渣涂片镜检用墨汁染色,镜下可见直径为4~12μm圆形菌体,外周有一透明肥厚荚膜。据上述考虑患者由下列何种微生物引起脑膜炎()A新型隐球菌B白色念珠菌C肺炎球菌D曲霉菌E脑膜炎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