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和伤寒比较,哪些不是副伤寒甲、乙的特点?(  )A腹泻常见B发热常伴有寒战C弛张热多见D玫瑰疹出现早E肠道病变较多,容易发生肠出血和肠穿孔

单选题
和伤寒比较,哪些不是副伤寒甲、乙的特点?(  )
A

腹泻常见

B

发热常伴有寒战

C

弛张热多见

D

玫瑰疹出现早

E

肠道病变较多,容易发生肠出血和肠穿孔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肥达反应时,只表现为“O”凝集效价升高,此时除哪项外均应考虑:() A.伤寒B.副伤寒甲C.副伤寒乙D.副伤寒丙

是伤寒病和副伤寒病的总称,主要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A.肠热症B.败血症C.旅游者腹泻D.泌尿系感染E.急性肠炎(食物中毒)

关于1930年制成的伤寒、副伤寒菌苗的应用和评价A、成分含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有一定作用,但全身中、强反应高达8.6%B、含伤寒、副伤寒乙、丙三联菌苗C、全身反应重达10%D、效果良好E、伤寒单价菌苗

肥达试验中选用多种抗原,下列哪一项不被选用A、伤寒沙门菌OB、甲副伤寒沙门菌HC、鼠副伤寒沙门菌HD、伤寒沙门菌HE、乙副伤寒沙门菌H

[假设信息]假如发热病人肥达反应“0”1:40,“H”1:320,“A”1:640,“B”1:640,应考虑为A.伤寒B.副伤寒甲C.副伤寒乙D.副伤寒丙E.预防接种后

肥达反应结果:“O”1:320,“H”1:80.“A”1:80,“B”1:640,外斐反应:OX191:40,应考虑为A.伤寒B.副伤寒甲C.副伤寒乙D.副伤寒丙E.斑疹伤寒

关于伤寒与副伤寒,下列哪项正确A.起病急,开始以高热为表现B.肥达反应在病程的第2~3周阳性率最高C.病程的第2~4周传染性最强D.伤寒与副伤寒甲、乙有共同的菌体抗原E.伤寒与副伤寒甲、乙有共同的鞭毛抗原

1930年制成的伤寒、副伤寒菌苗的应用和评价为A.成分含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有一定作用,但全身中、强反应高达8.6%B.含伤寒、副伤寒乙、丙三联菌苗C.全身反应重达10%D.效果良好E.伤寒单价菌苗

副伤寒甲,乙与伤寒的比较,下列哪项答案是对的? A、潜伏期较伤寒短B、明显胃肠炎症状C、热程较伤寒长D、毒血症状较伤寒轻E、肠出血,肠穿孔少见

某地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的效果进行评价,观察资料统计如下(地区人口稳定)( )

肥达试验中选用多种抗原,下列哪一项不被选用( )A.伤寒沙门菌OB.伤寒沙门菌HC.甲副伤寒沙门菌HD.乙副伤寒沙门菌HE.鼠副伤寒沙门菌H

与伤寒相比,下面哪一项不是副伤寒甲、乙的特点()。A、起病更徐缓B、急性胃肠炎表现常更严重C、热程更短D、不易复发和再燃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肥达反应的参考值为()。A、伤寒H1:160;01:8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80B、伤寒H1:80;01:16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80C、伤寒H1:160;01:8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160D、伤寒H1:160;01:4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80E、伤寒H1:160;01:8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40

是伤寒病和副伤寒病的总称,主要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A、肠热症B、败血症C、旅游者腹泻D、泌尿系感染E、急性肠炎(食物中毒)

男,36岁。发热半个月。热型不规则,伴有轻度腹泻。血白细胞正常。肥达反应:"O"1:320,"H"1:80。副伤寒A1:80,副伤寒B1:640。外斐反应OX191:40.临床诊断首先考虑()A、伤寒B、副伤寒甲C、副伤寒乙D、副伤寒丙E、斑疹伤寒

单选题男,36岁,发热半个月,热型不规则伴有轻度腹泻,血白细胞正常,肥达反应:“O”1:320,“H”1:80,副伤寒A 1:80,副伤寒B 1:640,外斐反应O×191:40,,临床诊断首先考虑(  )。A伤寒B副伤寒甲C副伤寒乙D副伤寒丙E斑疹伤寒

判断题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A对B错

单选题与伤寒相比,下面哪一项不是副伤寒甲、乙的特点()。A起病更徐缓B急性胃肠炎表现常更严重C热程更短D不易复发和再燃

单选题是伤寒病和副伤寒病的总称,主要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A肠热症B败血症C旅游者腹泻D泌尿系感染E急性肠炎(食物中毒)

单选题肥达试验中选用多种抗原,下列哪一项不被选用()A伤寒沙门菌OB伤寒沙门菌HC甲副伤寒沙门菌HD乙副伤寒沙门菌HE鼠副伤寒沙门菌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