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小李夫妇向社会工作者抱怨上中学的儿子大大咧咧,对什么事都不上心。社会工作者听了他们的描述之后,希望运用再标签的技巧改变夫妻俩的态度。社会工作者的下列回应中,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A“每个人都有缺点,孩子也一样。”B“孩子有缺点,也一定有优点。他有什么优点?”C“如果遇到压力,孩子大大咧咧的性格有什么作用?”D“你们不去注意孩子的缺点,他的缺点就不会那么突出。”

单选题
小李夫妇向社会工作者抱怨上中学的儿子大大咧咧,对什么事都不上心。社会工作者听了他们的描述之后,希望运用再标签的技巧改变夫妻俩的态度。社会工作者的下列回应中,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

“每个人都有缺点,孩子也一样。”

B

“孩子有缺点,也一定有优点。他有什么优点?”

C

“如果遇到压力,孩子大大咧咧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D

“你们不去注意孩子的缺点,他的缺点就不会那么突出。”


参考解析

解析:
再标签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受助家庭成员从更为积极的角度界定问题,改变受助家庭成员以往的消极态度和认识,从而促使受助家庭成员产生新的、积极的行为。题干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引导使夫妻俩人思考和发现儿子的优点(积极面),而不是仅仅看到儿子的缺点,来最终改变他们对儿子的态度。ACD三项都是围绕着消极面(缺点)展开的话题,所以不符合再标签技巧。

相关考题:

在小组讨论中,对某些比较内向或者容易害羞的成员要给予支持,社会工作者不逼他们发言,而是注意他们,投以鼓励的眼光,等他们获得了勇气再发言,此时社会工作者运用的是小组讨论中的( )。A.了解技巧B.鼓励技巧C.中立技巧D.沉默技巧

孙某夫妇反映12岁的儿子贝贝到处闯祸、无法管教,他们认为儿子是受了朋友的不良影响,禁止儿子再与他们交往,并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 )。A.找贝贝谈话并质疑他的行为B.找贝贝的朋友了解情况C.了解张某夫妇和贝贝对问题的看法D.教给张某夫妇管教贝贝的技巧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李接待了前来求助的王女士,王女士向小李抱怨,上小学的儿子上课总是开小差,学习成绩不好;作业不会做,教他也不愿意听,有时还和同学打架,玩过的东西从来不整理,行为习惯不好。小李拟运用聚焦的技巧,帮助王女士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其适宜的提问有() A、“目前您最希望看到孩子改变的是什么?”B、“您觉得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C、“您就孩子的这些问题向其他人咨询过吗?”D、“您之前针对孩子这些问题做过改变的尝试吗?”E、“您能根据重要程度排列一下希望孩子改变的行为吗?”

王女士发现12岁的儿子最近学习不专心,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明显下降。为此,王女士与丈夫尝试了很多方法管教儿子,但收效甚微。儿子平时还算听话,与王女士夫妇也较亲近,就是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让王女土颇为烦恼。遂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求助,小李接案后,首先进行需求评估,以便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工作步骤中,小李运用家庭结构图描述王女士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中,表示王女士与其儿子关系的连接线应是()。 A、实线B、虚线C、波折线D、阻断线

张某夫妇向社会工作者反映12岁的儿子小明到处闯祸,无法管教,他们认为儿子是受了朋友的不良影响,禁止儿子再与他们交往,并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A:找小明谈话并质疑他的行为B:到社区了解小明朋友的情况C:了解张某夫妇和小明对问题的看法D:教给张某夫妇管教小明的技巧

社会工作者小亮在进行家访时,服务对象王阿姨向小亮抱怨,“丈夫整天忙于工作,对儿子关心太少,家里的负担由她一人承担。儿子最近学习成绩下滑,我很想问下儿子最近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儿子一回来,我一想到自己整天那么累,我就对他发脾气、抱怨。”小亮表示了理解之后,问道“您的想法与行动有一定的差距,您对此有什么打算吗?”,小亮使用的会谈技巧是( )。A.对质B.澄清C.建议D.忠告

张某夫妇反映12岁的儿子小明到处闯祸,很难管教。他们认为儿子主要是受了邻居孩子的不良影响,于是禁止小明与他们交往,并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针对这样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 )。A.约谈小明并对他的行为进行质疑B.到社区内了解张某夫妇邻居小孩的情况C.了解张某夫妇和小明的家庭情况及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各自看法D.教给张某夫妇一些管教孩子的方法

在小组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帮助小组成员植入希望和给组员提供咨询建议的方式来促使他们改变不恰当的行为,促进组员的成长。在这里,社会工作者运用了()。A.小组治疗元素B.行为改变技巧C.结构化组员角色技巧D.小组外在力量法

王女士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抱怨:“你说这孩子是怎么了?那么简单的东西学了一遍又一遍,总是记不住,可只要说起玩,他就来劲。”小李运用再标签提问技巧帮助王女士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小李的下列提问中,符合再标签技巧运用的是( )。A: “你是说孩子对感兴趣的事很投入。是吗?”B: “你是说孩子对学习很不上心.是吗?”C: “你是说孩子总是想着玩.是吗?”D: “你是说孩子管不住自己.是吗?”

小李夫妇向社会工作者抱怨上中学的儿子大大咧咧,对什么事都不上心。社会工作者听了他们的描述之后,希望运用再标签的技巧改变夫妻俩的态度。社会工作者的下列回应中,正确的是()。A:“每个人都有缺点,孩子也一样”。B:“孩子有缺点,也一定有优点。他有什么优点?”C:“如果遇到压力,孩子大大咧咧的性格有什么作用?”D:“你们不去注意孩子的缺点,他的缺点就不会那么突出”。

王女士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抱怨:“你说这孩子是怎么了那么简单的题,做了一遍又一遍,总是记不住,可只要说起玩,他就来劲。”小李运用再标签提问技巧帮助王女士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小李的下列提问中,符合再标签技巧运用的是(  )。[2015年真题]A.“你是说孩子对感兴趣的事很投入,是吗”B.“你是说孩子对学习很不上心,是吗”C.“你是说孩子总是想着玩,是吗”D.“你是说孩子管不住自己,是吗”

(2019年)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李接待了前来求助的王女士,王女士向小李抱怨,上小学的儿子上课总是开小差,学习成绩不好;作业不会做,教他也不愿意听,有时还和同学打架,玩过的东西从来不整理,行为习惯不好。小李拟运用聚焦的技巧,帮助王女士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其适宜的提问有()A.“目前您最希望看到孩子改变的是什么?”B.“您觉得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C.“您就孩子的这些问题向其他人咨询过吗?”D.“您之前针对孩子这些问题做过改变的尝试吗?”E.”您能根据重要程度排列一下希望孩子改变的行为吗?”

在家庭干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一些专业的技巧影响受助的家庭成员,以推动受助家庭成员发生积极的改变。其中常用的干预技巧不包括(  )。A.观察B.再标签C.家庭结构图D.例子使用

严女士求助社会工作者,读高中的儿子谈恋爱,打骂和跟踪监视都没解决问题,儿子还搬出爷爷奶奶向他们夫妇施压。对此,社会工作者应选择()作为介入系统比较适合。A、个人B、家庭C、小组D、社区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老陈一家提供家庭服务。在家庭会议时,因孙子患有厌食症,奶奶指责媳妇不会照顾家庭,抱怨连孙子的入学安排也需要自己操心提醒。社会工作者转向儿子和媳妇,鼓励儿子分享小家庭的生活,但奶奶很快就打断儿子与社会工作者的谈话。为了改变老陈家庭内部的权利结构,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中的()技巧。A、反映感受B、间接影响C、直接影响D、打破平衡

孙某夫妇反映12岁的儿子贝贝到处闯祸、无法管教,他们认为儿子是受了朋友的不良影响,禁止儿子再与他们交往,并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A、找贝贝谈话并质疑他的行为B、找贝贝的朋友了解情况C、了解张某夫妇和贝贝对问题的看法D、教给张某夫妇管教贝贝的技巧

小林上中学后,学习一直跟不上。为了帮助小林,社会工作者小李专门找到小林的班主任,商量提高小林学习能力的方法。小李的做法运用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技巧。A、现实状况反思B、人格发展反思C、直接影响D、间接治疗

在家庭干预中,社会工作者常用的干预技巧包括()。A、观察B、聚焦C、例子使用D、图谱E、再标签

单选题个案工作者小李在进行家访时,服务对象王阿姨向小李抱怨:“丈夫整天忙于工作,对儿子关心太少,家里的负担由我一人承担。儿子最近学习成绩下滑,我很想问下儿子最近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儿子一回来,我就对他发脾气、抱怨。”小李表示了理解之后,问道:“您的想法与行动有一定的差距,您对此有什么打算吗?”小李使用的会谈技巧是( )。A对质B澄清C建议D忠告

单选题陈女士希望孩子学习优秀,以后找个好工作。但是,陈女士发现孩子喜欢做家务,却不愿意读书,母子俩为此冲突不断,关系紧张。社会工作者决定运用“再标签”技巧改变陈女士对待孩子的态度,其恰当的提问是( )。A“您希望孩子做什么样的改变?”B“您觉得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C“您觉得自己做什么才能让孩子变得喜欢读书?”D“您觉得爱做家务,对孩子发展有什么好处?”

多选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李接待了前来求助的王女士,王女士向小李报怨,上小学的儿子上课时总是开小差,学习成绩不好;作业不会做,教他也不愿听。有时还和同学打架,玩过的东西从来不整理,行为习惯不好,小李拟运用聚焦的技巧,帮助王女士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其适宜的提问有()A“目前您最希望看到孩子改变的是什么?”B“您觉得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C“您就孩子的这些问题向其他人咨询过吗?”D“您之前针对孩子这些问题做过改变的尝试吗?”E”您能根据重要程度排列一下希望孩子改变的行为吗?”

多选题小李是一名初中学生,有很深的网瘾,经常在网吧呆上好几天被父母揪出来,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上网不对,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为此,在父母的建议下,他来到社区服务机构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社会工作者小王在了解到小李的情况之后,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向小李提供了许多戒除网瘾的知识、技巧与意见,帮助小李制订了一系列的戒网计划,并告诉他自己的一个表弟也曾有过网瘾,后来经过他的帮助成功戒除了,树立起了小李成功戒网的信心。在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运用了()技巧。A提供信息B自我披露C建议D对质E澄清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张对服务对象说:“你上次告诉我,你很注意与儿子的沟通,但刚才从你的谈话中,我感到你不太与儿子交流。你与儿子的关系到底怎样呢?”社会工作者运用的个案工作技巧是()。A澄清B自我披露C摘要D对质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老陈一家提供家庭服务。在家庭会议时,因孙子患有厌食症,奶奶指责媳妇不会照顾家庭,抱怨连孙子的入学安排也需要自己操心提醒。社会工作者转向儿子和媳妇,鼓励儿子分享小家庭的生活,但奶奶很快就打断儿子与社会工作者的谈话。为了改变老陈家庭内部的权利结构,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中的()技巧。A反映感受B间接影响C直接影响D打破平衡

单选题小林上中学后,学习一直跟不上。为了帮助小林,社会工作者小李专门找到小林的班主任,商量提高小林学习能力的方法。小李的做法运用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技巧。A现实状况反思B人格发展反思C直接影响D间接治疗

单选题严女士求助社会工作者,读高中的儿子谈恋爱,打骂和跟踪监视都没解决问题,儿子还搬出爷爷奶奶向他们夫妇施压。对此,社会工作者应选择()作为介入系统比较适合。A个人B家庭C小组D社区

单选题张某夫妇向社会工作者反映12岁的儿子小明到处闯祸、无法管教,他们认为儿子是受了朋友的不良影响,禁止儿子再与他们交往,并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  )。(2010年真题)A找小明谈话并质疑他的行为B到社区了解小明朋友的情况C了解张某夫妇和小明对问题的看法D教给张某夫妇管教小明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