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在对存货资产进行检查时,如果发现存货明细账户账面结存数量为蓝字,金额为红字时,可按公式()求出多转的耗料成本金额。A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数量或实存数量×结存材料单价+账存红字金额B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金额或实存金额+账存红字金额C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数量或实存数量×结存材料单价-账存红字金额D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金额或实存金额-账存红字金额

单选题
在对存货资产进行检查时,如果发现存货明细账户账面结存数量为蓝字,金额为红字时,可按公式()求出多转的耗料成本金额。
A

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数量或实存数量×结存材料单价+账存红字金额

B

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金额或实存金额+账存红字金额

C

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数量或实存数量×结存材料单价-账存红字金额

D

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金额或实存金额-账存红字金额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是两种()。A.确定存货实际结存数量的方法B.确定存货账面结存金额的方法C.确定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D.确定存货实际结存金额的方法

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发出存货进行核算时,如果物价发生变动,则存货账户各项金额中更接近市场价格的是( )。A.期初结存金额B.本期购进金额C.本期发出金额D.期末结存金额

采用定期盘存法时,平时只记录存货购进的数量和金额,不记存货发出数量和金额,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存货的实际结存数量,并据以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成本和当期耗用或已销售存货的成本。这一方法通常也称为“以存计销”。( )A.正确B.错误

检查出库材料成本时,正确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多转或少转发料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A.结存数量×正确加权平均单价+账面结存余额B.结转数量×正确加权平均单价-账面结存余额C.结存数量×正确加权平均单价-账面结存余额D.实际使用数量×正确加权平均单价-账面结存余额

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发出存货进行核算时,如果物价发生变动,则存货账户各项金额中更接近市场价格的是()。A:期初结存金额B:本期购进金额C:本期发出金额D:期末结存金额

在对存货的检查中,如果出现结存数量为零或是正数,而金额却是红字,可以判断为发出价高于账面成本价。

在对存货资产进行检查时,如果发现存货明细账户账面结存数量为蓝字,金额为红字时,可按公式()求出多转的耗料成本金额。A、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数量或实存数量*结存材料单价十账存红宇金额B、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金额或实存金额十账存红字金额C、多转的牦料成本=账存数量或实存数量*结存材料单价一账存红字金额D、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金额或实存金额一账存红字金额

采用加权平均计价法进行存货成本核算时,存货结存文件中()字段必不可少。A、本月期初存货单价B、本月购入存货金额C、本月发出存货金额D、期末结存存货数量

对企业材料账面结存数量是红字,金额是蓝字检查时,应当视不同原因分别处理()。A、若库存已无实物,则说明以往发料计价偏低而少转材料成本,应将蓝字金额调增生产成本B、如果调整金额很大,应还原以前各期的生产成本、产成品成本、销售成本,直至检查期,最终确认调整的所得额C、若库存已无实物,则说明以往发料计价偏低而少转材料成本,应将蓝字金额调减生产成本D、如果调整金额很大,不必还原以前各期的生产成本、产成品成本、销售成本,直接调整的所得额就行

在对存货的检查中,若发现存货账户账面结存栏内只有金额,没有数量,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由于平时多转存货成本造成的。

在对存货的检查中,如发现存货账面结存数量和金额都为红字时,其形成原因有()。A、在单价正常的情况下,存货发票未到,存货已入库未做估价入账,就领用发出B、在单价正常的情况下,存货发票已到,存货未入库就领用发出C、在单价不正常的情况下,有可能是存货发出计价不规范,计价高于账面成本价D、在单价不正常的情况下,有可能是存货发出计价不规范,计价低于账面成本价

下面关于“零出库”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出库数量为零的出库单B、出库金额为零的出库单C、当存货账面数量为零时,仍然要处理的出库单D、当存货账面金额为零时,仍然要处理的出库单

产成品成本分配时,先求出平均单价,存货的金额除以本期的入库汇总数量作为此存货的单价,再将每张单据上中此存货的每笔数量乘以单价,算出每笔记录的金额,填到对应的产成品入库单中

企业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月末如计算的加权平均单价为小数点四舍五入数,发出存货的成本采倒挤法,则当月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为()。A、当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B、当月收入存货结存余额-当月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C、(月初存货结存金额+当月收入存货金额)-当月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D、(期初存货结存数量+当月收入存货数量-当月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在存货系统期末处理时,若选择对结余数量为零、金额不为零的存货进行调整,那么系统将生成下面哪种单据?()A、蓝字回冲单B、红字回冲单C、入库调整单D、出库调整单

在对存货资产进行检查时,如果发现存货明细账户账面结存数量为蓝字,金额为红字时,可按公式()求出多转的耗料成本金额。A、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数量或实存数量×结存材料单价+账存红字金额B、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金额或实存金额+账存红字金额C、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数量或实存数量×结存材料单价-账存红字金额D、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金额或实存金额-账存红字金额

多选题在对存货的检查中,如发现存货账面结存数量和金额都为红字时,其形成原因有()。A在单价正常的情况下,存货发票未到,存货已入库未做估价入账,就领用发出B在单价正常的情况下,存货发票已到,存货未入库就领用发出C在单价不正常的情况下,有可能是存货发出计价不规范,计价高于账面成本价D在单价不正常的情况下,有可能是存货发出计价不规范,计价低于账面成本价

单选题采用加权平均计价法进行存货成本核算时,存货结存文件中()字段必不可少。A本月期初存货单价B本月购入存货金额C本月发出存货金额D期末结存存货数量

多选题对企业材料账面结存数量是红字,金额是蓝字检查时,应当视不同原因分别处理()。A若库存已无实物,则说明以往发料计价偏低而少转材料成本,应将蓝字金额调增生产成本B如果调整金额很大,应还原以前各期的生产成本、产成品成本、销售成本,直至检查期,最终确认调整的所得额C若库存已无实物,则说明以往发料计价偏低而少转材料成本,应将蓝字金额调减生产成本D如果调整金额很大,不必还原以前各期的生产成本、产成品成本、销售成本,直接调整的所得额就行

单选题在对存货资产进行检查时,如果发现存货明细账户账面结存数量为蓝字,金额为红字时,可按公式()求出多转的耗料成本金额。A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数量或实存数量*结存材料单价十账存红宇金额B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金额或实存金额十账存红字金额C多转的牦料成本=账存数量或实存数量*结存材料单价一账存红字金额D多转的耗料成本=账存金额或实存金额一账存红字金额

单选题某厂某月末,A种材料明细账账面结存4吨,经盘点实存6吨,结存单价为400元/吨,结存红字金额为1000元。经检查计算,该种材料结存单价应为500元/吨,多转材料成本为()元。A4000B5000C6000D7000

单选题企业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月末如计算的加权平均单价为小数点四舍五入数,发出存货的成本采倒挤法,则当月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为()。A当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B当月收入存货结存余额-当月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C(月初存货结存金额+当月收入存货金额)-当月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D(期初存货结存数量+当月收入存货数量-当月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单选题注册税务师2009年1月受托审核某工业企业2008年度所得税纳税情况(2008年度账已结),发现该企业原材料——乙种材料年末实际结存数量1吨,加权平均单价为2000元/吨;明细账上年末结存记录为红字数量0.5吨,红字金额500元。则注册税务师认为企业多转材料数量及金额为(  )。A多转材料数量1吨,多转成本2000元B多转材料数量1吨,多转成本2500元C多转材料数量0.5吨,多转成本1500元D多转材料数量1.5吨,多转成本2000元E多转材料数量1.5吨,多转成本2500元

多选题对原材料结存检查时,发现账面结存数量是红字、金额是蓝字,要视不同的情况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若库存无实物,说明以往发料计价偏低而少结转材料成本,应将蓝字金额调增生产成本B若库存无实物,说明以往发料计价偏高而多结转材料成本,应将蓝字金额调减生产成本C若库存有实物,经盘点后,按正确单价计算出实存材料金额,再与账存金额比较,大于账面金额的,应将其差额调减生产成本D若库存有实物,经盘点后,按正确单价计算出实存材料金额,再与账存金额比较,大于账面金额的,应将其差额调增生产成本

判断题在对存货的检查中,如果出现结存数量为零或是正数,而金额却是红字,可以判断为发出价高于账面成本价。A对B错

单选题在存货系统期末处理时,若选择对结余数量为零、金额不为零的存货进行调整,那么系统将生成下面哪种单据?()A蓝字回冲单B红字回冲单C入库调整单D出库调整单

多选题2014年5月,某县国税局评估小组在对长城矿山机械设备厂进行实地核查时,发现企业原材料账面结存数量是红字,金额是蓝字,在下列企业调整会计核算中正确的是()A若库存已无实物,则说明以往发料计价偏低而少转材料成本,应将蓝字金额调增生产成本B如果调整金额很大,应还原以前各期的生产成本、产成品成木、销售成本,直至检查期,最终确认调整的所得额C若库存已无实物,则说明以往发料计价偏低而少转材料成本,应将蓝字金额调减生产成本D如果调整金额很大,不必还原以前各期的生产成本、产成品成本、销售成本,直接调整所得额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