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是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联合会的机关报。创办人是同盟会中分裂出来的的章太炎。A国民报B天民报C强国报D大共和日报

单选题
()是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联合会的机关报。创办人是同盟会中分裂出来的的章太炎。
A

国民报

B

天民报

C

强国报

D

大共和日报


参考解析

解析: 《大共和日报》是中华民国初期的政党报纸。1912年1月4日在上海创刊,日出对开两大张。创办人兼社长章太炎。先后为中华民国联合会、统一党、共和党、进步党的机关报。1915年6月30日停刊。

相关考题:

史称“贿选宪法”的是( )。A.1913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B.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C.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D.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

正式确立“五权分立”制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C.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D.《中华民国训政约法》

宋教仁在武昌起义后起草的文件是() A.民报发刊词B.《同盟会中部总会》章程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鄂州约法》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中华民国约法》C. 《中国同盟会章程》D. 《钦定宪法大纲》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时期的宪法性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依据三权分立原则,采取了责任内阁的政治体制B《中华民国约法》是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蓝本的一部规范性法律文件C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是在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D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是在“天坛宪草”的基础上制定而成的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为中华民国的成立作准备而公布的宪法性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D.《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是()。A黄兴B孙中山C章太炎D邹容

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要求恢复的是()。A《天坛宪章》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D《中华民国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的政体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体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国同盟会章程》D、《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民国得以建立的宪法性文件包括()。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同盟会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清帝逊位诏书C、中华民国宪法和同盟会纲领D、中华民国宪法和清帝逊位诏书

()是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联合会的机关报。创办人是同盟会中分裂出来的的章太炎。A、国民报B、天民报C、强国报D、大共和日报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这一词的发明者是()。A、蔡元培B、章太炎C、沈家本D、孙中山

资产阶级革命党内部出现分化和蜕变,()和程德全在上海成立中华民国联合会以对抗同盟会。A、胡汉民B、黄兴C、章太炎D、袁世凯

正式确立“五权分立”制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C、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D、《中华民国训政约法》

关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表述正确的是()。A、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国会制B、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C、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D、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委员会制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了:()A、中华民国政府B、中华民国军政府C、黄埔军校D、中国同盟会

南京国民政府使用时间最长的根本法是()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C、《中华民国训政纲领》D、《中华民国宪法》

单选题"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是()。A黄兴B孙中山C章太炎D邹容

单选题“中华民国”这一词的发明者是()。A蔡元培B章太炎C沈家本D孙中山

单选题中华民国得以建立的宪法性文件包括()。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同盟会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清帝逊位诏书C中华民国宪法和同盟会纲领D中华民国宪法和清帝逊位诏书

单选题1912年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担任教育总长与交通总长的分别是()A章太炎与汤寿潜B蔡元培与汤寿潜C蔡元培与章太炎

单选题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单选题“中华民国”这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是()。A蔡元培B章太炎C沈家本D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