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4月7日,中央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密集亮相,向社会公开,共有()中央部门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A32个B68个C96个D105个

单选题
4月7日,中央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密集亮相,向社会公开,共有()中央部门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
A

32个

B

68个

C

96个

D

105个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随着财政部等部门4月13日公开预算,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公开大幕开启。2018年预算公开内容与上一年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收支总表、收入总表、支出总表、财政拨款收支总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等8张报表,反映部门收支总体情况和财政拨款收支情况。除涉密信息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其中基本支出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各部门在公开预算报表的同时,还要对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占有使用、预算绩效等重要事项进行说明。据了解,各部门的部门预算除在本部门网站公开外,继续在财政部门户网站设立的“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公开,方便人民群众监督政府财政工作。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决算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三十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B.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将政府采购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C.在公开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时,还应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的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做出说明D.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

下列属于预算部门应该公开的内容包括()。 A.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B.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安排使用情况说明C.部门、单位政府采购情况D.部门预算调整报告及报表

在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下,近年来国务院下属部门向社会公开其“三公”经费及财政拨款情况。公众关注“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情况,体现的公民权利是( )。 ①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③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权④对公共服务的质询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

《预算法》规定,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的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A、十,十B、十,二十C、二十,十D、二十,二十

从2005年开始,一个名为“公共预算观察”的志愿者团队每年向若干中央部委和许多地方政府提出查看预算案的申请。近几年每到“两会”期间,社会公众都会对政府预算公开问题予以极大的关注。2009年底,国务院提出争取3年内实现向社会公开全部部门预算。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A、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B、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C、管理公共事务的参与权D、分享公共服务的平等权

近几年,国务院推动各级政府公开“三公”经费,受到民众的广泛好评和肯定,但公开的范围还有所限制。李克强说:“不光是中央部门、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级政府部门,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全部都要公开预算。”实施“三公”经费财政预算公开() ①有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推进“制度反腐” ②可以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③便于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④有利于强化对政府的社会监督,节约财政资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1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截止2011年8月10日绝大部分中央部门都按要求公开了“三公”经费,“三公”经费公开既是政府部门的道德义务,又是行政义务,还是法律义务。信息公开是第一步,重建人大及公众对政府花钱的实质监督权才是终极目的。 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国务院为什么要求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

在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下,近来国务院下属部门向社会公开其“三公”经费(公车购置费、公务招待费、出国经费)及财政拨款情况。公众关注“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 ①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③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权 ④对公共服务的质询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1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会议要求,地方政府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三公”经费(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中央财政预算部分重点支出的公开要细化到“项”级科目,对公开的财政预决算要作出通俗易懂的说明。这些规定便于公民()。A、民主选举B、民主管理C、民主决策D、民主监督

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应当在批复后()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A、10B、15C、20D、30

新《预算法》规定,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应当在批复后()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A、十五个工作日B、十五日C、二十个工作日D、二十日

经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内由()向社会公开。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本级政府财政部门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D、本级政府各部门

在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下,近来国务院下属部门中绝大多数已向社会公开了他们的“三公”经费及财政拨款情况,至此,中国的预算公开终于迈出了“从无到有”的一步。公众关注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反映了:①财政预算公开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②公民有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③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④民意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出发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从2005年开始,一个名为“公共预算观察”的志愿者团队每年向若干中央部委和许多地方政府提出查看预算案的申请。近几年每到“两会”期间,社会公众都会对政府预算公开问题给予极大关注。2012年是中央各部委推进部门预算公开的第三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中央部门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这意味着,随着下一步部门决算内容的公开,今年各部门在预算公开方面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A、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B、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C、管理公共事务的参与权D、分享公共服务的平等权

103家中央部门7月21日向社会公开了2016年度决算,中央部门()2017年继续下降,公开内容越来越丰富,数据越来越细化。A、“公务接待”经费B、“因公出国”经费C、“公务用车”经费D、“三公”经费

4月7日,中央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密集亮相,向社会公开,共有()中央部门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A、32个B、68个C、96个D、105个

经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日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A、10B、20C、30D、45

单选题新《预算法》规定,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应当在批复后()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A十五个工作日B十五日C二十个工作日D二十日

单选题根据《预算法》,经本级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  )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A45B30C20D15

单选题经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内由()向社会公开。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本级政府财政部门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D本级政府各部门

单选题《预算法》规定,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A五日B十日C二十日D二十五日

单选题根据《预算法》,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  )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A20B30C45D60

单选题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应当在批复后()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A10B15C20D30

多选题下列属于国务院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的有(  )。A决定中央预算预备费的动用B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C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D监督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预算执行E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

单选题《预算法》规定,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的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A十,十B十,二十C二十,十D二十,二十

单选题103家中央部门7月21日向社会公开了2016年度决算,中央部门()2017年继续下降,公开内容越来越丰富,数据越来越细化。A“公务接待”经费B“因公出国”经费C“公务用车”经费D“三公”经费